六耳猕猴闻言,抬手抚了抚自己的六只耳朵,语气带着几分自得:
“阁下所言不差,我这耳朵乃是天生异禀。”
“只要不是被大能以神通屏蔽,或是被顶级阵法隔绝,整个世界的声响都逃不过我的耳朵。”
“我上能听三界仙音,下能闻幽冥低语,便是极远之地的修行动静,也能清晰捕捉。”
“我也正是听闻此地有大能传道,才特意寻来求道。”
孙悟实心中了然,谭易给他传授的知识中,早已记载过六耳猕猴这等天生异种,其听力神通堪称逆天。
他点头道:“家师此刻正在闭关感悟天道,暂时不见外人。”
“念在你我同族,又有诚心求道之心,等师父出关之日,我便为你引荐。”
六耳猕猴大喜过望,连忙躬身拜谢:
“多谢哥哥成全!”
“在下自出生以来,四处求道却屡屡被拒,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思而来,没想到哥哥如此通情达理!”
他眼中满是感激,对这位同族带着羡慕眼光看着对方。
孙悟实摆了摆手,笑道:“些许小事罢了。”
“师父的道场不便待客,不如随我去我的地盘坐坐?”
“我号猕猴王,在不远处的猕猴山有一处洞府,还有一群猴子猴孙相伴,正好与你细说求道之事。”
“如此甚好!叨扰哥哥了!”六耳猕猴欣然应允。
两人身形一晃,化作两道流光朝着猕猴山飞去。
转息之间便抵达山脚,只见山上古木参天,灵泉潺潺,一群猕猴正在林间嬉戏,见到孙悟实归来,纷纷围拢过来,欢呼雀跃:“参见大王!”
孙悟实笑着点头,引着六耳猕猴直奔山顶洞府:
“此处虽比不得师父的正月九星洞,却也清静自在。”
“兄弟你且在此暂住,等师父出关,我便带你前去拜见。”
六耳猕猴打量着洞府四周,见灵气虽不及正月九星洞附近浓郁,却也远超寻常山地,心中愈发感激:
“多谢哥哥收留!”
“在下在此静候佳音便是,绝不叨扰哥哥修行。”
孙悟实颔首,转身便要返回正月九星洞向师父禀报此事。
他刚踏出洞口,却见天际一道流光闪过,一股熟悉的道韵扑面而来。
正是师父根菩提祖师的气息。
孙悟实刚要动身,一道温和的声音突然直接传入他耳中,是谭易的传音:
“徒儿,此猴天生异种,根骨不差,又有诚心求道之心。”
“你可传他一些小神通,让他暂且修行感悟,也算一场考验。”
孙悟实侧耳凝神倾听,不时点头回应,将师父的嘱咐一一记在心上。
待传音结束,他对着正月九星洞的方向遥遥拱手一拜,眼中满是恭敬。
然后这才转身返回洞府,孙悟实见六耳猕猴正端坐蒲团上,神色忐忑却难掩期盼,当即笑道:
“兄弟,应该已经听清了吧?”
“我师父知晓你的来意了,念你求道心诚,让我传你一些神通,权当入门考验。”
六耳猕猴闻言,猛地站起身来,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他这些年四处求道,受尽冷眼拒绝,本已不抱多少希望,如今竟真能得大能青睐,获得神通传承,一时间激动得浑身发颤。
不等他开口道谢,孙悟实指尖凝光而发,将地煞七十二变中相对基础的数种神通:
如避水诀、御风术、敛息法等化作道纹,缓缓打入六耳眉心。
他说到:“这些神通虽只是基础,却能助你夯实根基、应对凶险。”
“你好生修行感悟,若能有所成就,师父出关后,自会给你正式拜师的机会。”
六耳猕猴只觉得脑海中涌入无数玄妙法门,每一道都蕴含着无上妙理,远比他自己摸索的野路子,以及到处偷听的一些边角料功法高深千倍万倍。
他连忙双膝跪地,对着正月九星洞的方向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声音带着哽咽:
“多谢祖师恩典!”
“弟子定当苦心钻研,不负祖师的厚爱!”
孙悟实扶起他,笑道:“无需多礼,你且在此潜心修行,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来问我。”
“师父既已点头,只要你通过考验,拜师之事便十有八九了。”
六耳猕猴重重点头,当即盘膝坐下,迫不及待地沉浸在神通感悟中。
顿时周身灵气涌动,陷入修炼之中。
孙悟实见六耳猕猴迫不及待沉浸修行,脸上露出了然笑意。
他当初拜师时,也是这般满心热切、恨不得立刻吃透所有法门。
于是不再打扰,他悄无声息退出洞府。
走出洞府,孙悟实抬手一招,一群猴子猴孙便迅速围拢过来,恭敬行礼:“参见大王!”
“都听好了。”孙悟实目光扫过众猴,语气郑重,“洞府里那位是六耳大王,乃是我师父看中的准师弟,日后便是咱们猕猴山的二大王。”
他加重语气叮嘱:“你们需好生伺候,每日备好灵果清泉,不得有误。”
“更要守在洞府外,切不可轻易喧哗打扰,若坏了六耳大王的修行,必有重罚!”
“我等遵命!”
众猴齐声应诺,当即纷纷领命,各司其职去准备,不敢有半分懈怠。
孙悟实望着洞府方向,心中暗道:“师父既已传下考验,想必对六耳的资质颇为认可。”
“待他有所成就,便是正式拜师之时,我也能多个同族师弟,共随师父修行。”
时光荏苒,十年光阴弹指而过。
这十年间,每年谭易都会抽空出关三日讲道。
他端坐蒲团之上,阐明天道至理,剖析神通玄妙。
孙悟实每次必凝神旁听,六耳猕猴也获准前来,侍坐一旁静心领悟。
谭易的讲道深入浅出,时而引述诸天法则,时而点拨修行迷津,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无穷妙义。
孙悟实借此机会认真领悟,因此修为稳步精进,早已突破到玄仙境界,战力更胜往昔。
六耳猕猴经历过太多挫折,性子早就打磨得圆润。
他早已没有身上的天性,猴性。
每次都将谭易讲道的内容尽数领悟,自身道基也愈发稳固,隐隐有突破地仙的迹象。
只是十年间,谭易从未提及收六耳猕猴为徒之事。
既不拒绝,也不应允。
换做旁人,怕是早已心浮气躁。
可六耳猕猴历经岁月磋磨,早已没了年少时的急切。
每次听道都恭恭敬敬,修行更是一丝不苟,不急不躁,只将所有心思放在感悟大道之上。
这一日,又是谭易讲道的最后一天。
他讲道结束,谭易望着躬身行礼的两候,目光在六耳猕猴身上多停留了片刻,缓缓开口:
“十年磨砺,道心初成。”
“六耳,你可知我为何迟迟不允你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