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 第311章 匿名信的源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笔尖在纸上顿住,陈默凝视着白板上培训计划四个字,眉头微蹙。他没有抬头,只是缓缓合上笔帽,顺手将笔记本合拢。

车间里静悄悄的,赵天虎还在擦拭那张木凳,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什么。远处工具箱关上的余音刚落,陈默忽然起身走向角落的操作台。那里摆放着一台改装过的信号接收器,屏幕上的数据流正有节奏地闪烁着。

他按下回放键,时间戳显示凌晨两点十七分。一条名为零件采购单_东风6b型喷嘴的文件被上传到了云端备份服务器。但他清楚地记得,今天根本没有人提交过这份订单。

半夜下单。他轻声自语,比送外卖还准时。

指尖在键盘上轻敲几下,调出了传输路径图。这条数据包绕过了三个中转节点,伪装成普通维修记录混入系统。若不是他设置了异常流量警报,很容易就会被当作日常日志过滤掉。

他从工具包里取出一个巴掌大的黑色盒子,四角带有金属接口,正面只有一个红色指示灯。接通电源后,指示灯亮起,屏幕开始自动抓取原始编码。

这是他根据记忆中的图纸让工厂特制的解码器。那些图纸的来历他始终说不清,就像不明白为什么某些代码结构在他眼中显得格外清晰。但他确信,这个装置能剥开层层加密,找到隐藏在数据底层的真实内容。

几分钟后,屏幕跳出一段文本:

你妹妹的事还没完。别以为躲进修车厂就安全。有人会帮你做出选择。

是那封匿名信的副本。

陈默面无表情地看着,手指滑动,继续追踪源地址。解码器反向定位到一个校内Ip,属于物理系实验楼三楼的公共终端机。使用时间是凌晨一点四十三分,登录账号为临时访客权限。但系统日志显示,该终端在前一周曾多次访问通信实验室的核心数据库。

他摘下眼镜,用衣角轻轻擦拭镜片,重新戴上。

学不会收敛?

这句话出口时,窗外传来一阵广播声。校园电台正在播放林晚晴主演的电影《风暴边缘》的原声对白。

你以为藏得好?银幕里的女特工冷笑着,可每次你发消息,都会留下痕迹。你不该用学校的网。

陈默嘴角微动,似乎听出了几分熟悉的味道。那段台词是他当年随口讲给她听的故事片段之一,后来被编剧写进了剧本。此刻听来,倒像是某种隐晦的提醒。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份纸质档案。那是他私下整理的可疑人员名单,按照接触敏感项目的时间、出国记录、通讯频率三项指标进行排序。在Ip地址对应的终端使用时段内,只有三个人进出过实验楼。

一个是夜班保安,已排除嫌疑;一个是研究生助教,近期没有异常联络;最后一个,是张教授的助手周文斌。

此人三个月前申请过一次赴港学术交流,材料被驳回,理由是行程不明。之后他就开始频繁查阅境外期刊,还私自拷贝了一份关于低频通信干扰的技术文档。更巧的是,上周五王振国手下那辆黑车闯入修车厂前,厂区外围的监控曾拍到一名穿灰夹克的人在校门口徘徊——身形与周文斌高度相似。

陈默拿起笔,在那个名字旁边画了个圈。

这还不是确凿证据,但足以让他提高警惕。

他重新打开电脑,将匿名信的数据特征与周文斌最近几次网络活动进行交叉比对。发现对方使用的加密方式与王振国团伙惯用的手法一致,特别是数据打包时的一个冗余字段,几乎像是出自同一个程序模板。

这不是巧合。他轻声自语。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他看了眼号码,是公用线路,没有接听。铃声响了六下后自动挂断。这种时候打来的电话,多半是试探。

他反而微微一笑,翻开记事本,写下几行字:

1. 周文斌,物理系助教,常驻实验楼三层东侧办公室

2. 每周三晚独自加班至十点后

3. 使用旧式U盘存储资料,接口磨损严重

4. 对张教授态度恭敬,但从不参与私下聚会

最后一行补充:可能知晓张教授之死真相,尚未暴露立场。

写完,他把本子翻过去,压在茶杯底下。

接下来的行动不能操之过急。周文斌不是赵天虎,不会因为一时冲动就贸然行动。这个人谨慎、聪明,甚至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受到怀疑,所以才选择用最不起眼的方式传递信息——借维修系统的名义发信,既不容易引起注意,又能确保送达目标区域。

但他忘了,修车厂现在的每一条数据流,都在陈默的监控之下。

陈默靠在椅背上,指尖有节奏地轻叩桌面。一下,又一下,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门外路灯忽明忽暗,一辆自行车缓缓经过,骑车人戴着帽子,看不清面容。车轮碾过地面的小石子,发出细碎的咯噔声。

他没有起身,也没有再看屏幕。

而是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空白U盘,插入主机。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发动机保养指南,里面存放了三份pdF文档,标题分别是《纳米涂层施工流程》《燃油系统优化方案》和《车载诊断仪升级说明》。

每一份文档的末尾,都隐藏着一段特殊代码。一旦读取设备连接特定服务器,就会自动回传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和位置坐标。

他拔出U盘,随意放在桌上,像是无意间遗忘的东西。

然后起身走到墙边,注视着地图上标记的几个红点。南郊物流中转站、港口仓库、高校实验楼......这些都是王振国曾经使用过的据点。之前他只打算守株待兔,现在看来,可以换个策略。

与其等他们来找漏洞,不如主动给他们留一扇门。

他回到座位,打开邮箱,起草了一封邮件。收件人填写的是校内技术共享平台的公共账号,主题写着:关于修车厂新型检测系统开放合作的提议。

正文简明扼要: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前来参观交流,每周三下午两点开放预约,首场讲座内容为未来汽车电子系统的底层架构。

发送前,他特意检查了一遍附件——正是那个带有隐藏代码的U盘文件副本。

点击发送。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晚上八点十二分。

他喝了口凉水,将椅子拉近些,目光锁定在信号接收器的屏幕上。绿色光点稳定闪烁,表示监听程序正常运行。

只要周文斌敢点开那封邮件,哪怕只是浏览一秒钟,他的设备就会留下痕迹。而一旦他试图下载或转发文件,后台就能锁定其真实身份,并反向植入追踪程序。

到时候,不仅能确认他是内鬼,还能顺藤摸瓜,找到王振国更多的联络渠道。

他不怕对方来。

就怕他们不来。

车间另一头,赵天虎终于擦完了木凳,直起腰活动了下肩膀。他望向陈默的方向,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默默收拾工具准备离开。

你先回去吧。陈默头也不抬地说,明天还有两辆车等着修。

那你呢?

还有点事要处理。

赵天虎点点头,披上外套推门出去。铁门合上的声音很轻。

陈默依旧坐着,目光停留在屏幕上。一分钟前,系统提示有一台设备刚刚访问了共享平台,停留了十七秒,下载了邮件附件。

Ip地址归属:物理系实验楼307室。

使用设备编号:tY-8847,登记人为周文斌。

他缓缓坐直身子,手指移到键盘上,准备启动下一步程序。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不是一个人。

是两个人,步伐整齐,正朝着修车厂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