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了!”王二牛像是想起什么,语气里带上了点嫌弃,又有点小得意。

“你们是不知道,边军火头营那饭做的,真是一言难尽!清水煮菜叶子,撒把盐就算完事,那饼子硬的能当砖头砸人!

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寻了个空,跑去灶上,按照咱家做肉臊子的法子,跟那火头军讲了讲,怎么选肉,怎么切丁,怎么煸炒出油,怎么加酱料……嘿,你们猜怎么着?”

他卖了个关子,看着大哥和三弟。

王大牛配合地问:“咋样?”

“那一锅肉臊子出来,香飘十里!后来每次煮面,舀上一勺,连汤带面,弟兄们抢得头破血流!都说比过年吃得还香!”

王二牛笑得见牙不见眼,那笑容里,有对家乡味道的自豪,也有与袍泽分享的单纯快乐。

这细微的神情,让王明远心中微微一动,二哥在行伍中,似乎并不孤单。

这时,狗娃端着个硕大的海碗过来了,里面是刚出锅、热气腾腾的面片,汤宽面滑,翠绿的青菜点缀其间,油花香气扑鼻,他堆了尖尖一大碗,稳稳地递到王二牛面前:

“二叔,快趁热吃!你最爱吃咱家的烩面片了,我记得呢!”

王二牛也不客气,接过碗,拿起筷子,先是凑近深深吸了一口香气,满脸陶醉,然后也顾不上烫,唏哩呼噜就大口吃起来。那吃相,仿佛饿了几辈子。

狗娃看着二叔狼吞虎咽的样子,满足地笑了笑,转身又麻利地开始给其他人盛饭。

四人围着这乡野间简陋的火塘,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清水村的老屋里。

只不过,灶台前忙碌的身影,从记忆里的母亲,换成了如今这个高大壮实、却同样心灵手巧的黑小子狗娃。

王二牛扒拉着面片,抽空抬头,咽下嘴里的食物,眼中带着光问道:

“三郎,你信里说,咱家在府城买了新宅子了?好小子!真出息了!没想到,是咱家三郎先让爹娘过上了城里的好日子!”

他语气里满是骄傲,但随即又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压低了些声音,“不过……爹娘要是在府城,会不会……已经听到边关的消息了?他们……指定伤心坏了吧?”

王明远摇了摇头,语气沉稳:“二哥放心。我们从嵩阳书院出发前,收到爹娘的信,应该已经动身回清水村了。村里消息闭塞,邸报一时半会儿传不到。”

他顿了顿,看向王二牛,眼神变得锐利了些:“不过,保险起见,明日我就立刻修书一封,托人快马加鞭送回老家,让爹娘千万放心。”

王二牛重重松了口气,连连点头:“对对对!还是三郎你想得周到!千万别吓着爹娘,还有彩凤和猪娃……”

提到妻儿,他硬朗的脸上瞬间柔和了无数倍,眼神里充满了思念。

王明远捕捉到他情绪细微的变化,顺势问道:“嗯。对了,二哥,你方才说,你们明日一早就要动身回边关?局势……已经如此紧迫了吗?”

他虽然是在问,但语气里已有了答案。

若非情势危急,重伤未愈的国公爷何必如此匆忙赶路?二哥又怎会刚好在此地与他们相遇?

王二牛扒饭的动作慢了下来,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些。

他沉默地嚼了几口面片,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大哥和三弟关切的眼神,觉得有些事情,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何况是最亲的家人。

他叹了口气,声音低沉了许多,不再有之前的豪迈:“三郎,大哥,不瞒你们……边关现在,就是一锅将沸未沸的滚油,看着平静,底下全是暗流。国公爷这次回去……怕是就要把这锅油彻底点炸了。”

他话说得含蓄,但王大牛和王明远都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凶险——那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明刀明枪,还有来自背后的冷箭。

王二牛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挥散这沉重的气氛,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些:

“所以,你们明日也赶紧折返回去吧,越靠近边关越不太平。三郎,你读书要紧,眼看会试在即,不能耽误在这兵荒马乱的地方。大哥,狗娃,你们护送三郎回去,我也能放心。”

王大牛一听就急了,粗声道:“那……那你这刚见一面,就又要分开?这一别,又不知啥时候……”

后面的话,他哽在喉咙里,说不下去了。

战场上刀剑无眼,谁又能保证下次团圆?

王二牛看着大哥发红的眼圈,心里也酸得厉害。

他强挤出一个爽朗的笑容,故意用轻松甚至带着点神秘兮兮的语气说道:“嗨!大哥,说这干啥!分开是暂时的!我悄悄告诉你们个秘密,你们可别往外传!”

他压低声音,仿佛真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国公爷私下跟我说了,等这次回去,稳住局势,就要我带更多的兵!说不定……我就是大将军了!”

他看着大哥和三弟瞬间睁大的眼睛,继续描绘着想象中的未来:“等我把鞑-子打怕了,边关安稳了,就把彩凤和猪娃接过来享福!爹娘要是想来看看这边塞风光,也接来!到时候,一家人在这边关,也能团圆!”

大将军?

王大牛和王明远心里同时一沉。

官越大,责任越重,风险越高!

那意味着更多的厮杀,更重的担子!

但看着王二牛眼中那充满希冀的光,他们谁也没有说破。

王大牛只是重重地“嗯”了一声,抬手用力抹了把脸。

王明远则迅速收敛了情绪,自然地转移了话题,不能让离愁别绪淹没这难得的重逢。

“好!我们都等着二哥当大将军的那天!”王明远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语气轻快起来。

“二哥,你是不知道,猪娃那小子在家可真是了得!整天举着你小时候的小木刀,满院子嚷嚷着要像他爹一样杀鞑-子!劲儿大得吓人,才三岁多的娃娃,就能抱着几十斤的石头墩子满院子跑,我瞧着,比狗娃和虎妞小时候力气还大!”

听到话中提到了儿子,王二牛眼睛顿时亮得堪比灶膛里的火,迫不及待地问:“真的?这小子!随我!哈哈哈!快跟我说说,他还咋样了?”

狗娃一边忙活着,一边也凑过来插话:“是啊二叔,定安可好玩了!有一次他……”

话题成功地被引向了家里的趣事,村里的变化,今年的收成,家里猪又下了几窝崽,虎妞和张文涛的酒楼生意,猪妞和猪娃在家的趣事……

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在老家院子里闲聊的时光。

火光摇曳,映照着四张带笑的脸,唏哩呼噜的吃面声,碗筷的轻微碰撞声,夹杂着低沉或爽朗的笑语。

这一刻,战争的阴云,离别的愁绪,仿佛都被这小小的火塘驱散了些许。

夜色渐深,火塘里的火也渐渐弱了下去。

次日一早,天刚亮,村子里还一片寂静。

王明远和王大牛起了个早,由王二牛引着,准备去拜见暂住在村中另一处稳妥院落的老国公程镇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