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旧京扇骨寒 > 第82章 雾锁红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十二章 《雾锁红灯》

二 08:00 鲁西·雾渡镇

太阳从东方升起,但浓雾仍然笼罩着整个小镇。唐小雾静静地站在那座废弃更楼下,凝视着远处的运河和对岸朦胧的吊脚木楼。

突然,一阵轻微的响动吸引了他的注意。只见一个身影从河边走过来,正是与他接头的人。那人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脸上带着警惕的神情。

唐小雾小心翼翼地迎上去,两人对视一眼后便开始低声交谈起来。他们交换了一些简单的暗号,确认彼此的身份无误之后,唐小雾将藏在怀中的“雾锁符号”交给了对方。

接过东西的男子点了点头,表示一切顺利。然后他转身离去,消失在了茫茫雾气之中。

看着男子远去的背影,唐小雾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次任务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充满了危险。而他作为一名年轻的联络员,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不能有丝毫马虎。

完成交接后的唐小雾并没有立刻离开原地,而是继续在那里等待了一会儿。直到确定周围没有异常情况后,他才缓缓收起竹画夹,朝着镇外走去……

清晨七时十五分,镇里驻守着一支伪军队伍,名为“雾渡封锁排”。这支军队由一名被称为“胡三刀”的排长统领。据说此人曾是旧军阀中的一员,擅长使用短刃兵器,尤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狡猾手段而闻名。

胡三刀特别关注一种叫做“无名符号”的东西,并对此展开了严密的调查。对于“红灯”这两个字,他更是有着如同野狼一般灵敏的嗅觉。最近,他还下令让人在更楼上悬挂起一盏特殊的白色汽灯,灯罩上贴着“靖安”二字。然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诱饵,目的是引诱我方人员发送电报。

时间来到七点半左右,码头上的石阶处,有个卖烤白薯的老汉正用手中的铁铲轻轻敲击着地面,发出一阵奇特的声响。那声音的节奏明显呈现出三短一长的规律。这时,唐小雾走了过来,向老汉买下了一块小小的烤红薯。当她将红薯掰开后,发现里面早已被掏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张薄薄的“灯芯纸”。纸上清晰地写着几个字:【雾渡·更楼·辰时·雾锁】。唐小雾迅速把纸条放入口中咀嚼咽下,那些字迹仿佛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心中。

四更时分(凌晨 1 点至 3 点),更楼上空繁星闪烁,万籁俱寂。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建筑内部早已暗藏玄机。在楼体深处,有一个精心挖掘而成的“设备洞”,其洞壁特意预留了一道名为“雾锁槽”的凹槽。这个看似普通的凹槽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因为它的槽口镶嵌着一块与“雾锁符号”一模一样的样片,从外面看去毫无异样,但实际上这正是整个计划中的关键所在。

此时,时间来到了五更天(早上 3 点至 5 点),东方泛起鱼肚白,黎明即将破晓之际。唐小雾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他必须要确保这块样片能够顺利地在更楼里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让样片中蕴含的特殊符号发出信号,并通过电波穿透重重迷雾传递出去。这样一来,敌人就会误以为他们已经成功“破译”了这些信息,从而落入我方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然而,事实真相并非如此简单。唐小雾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小小的火柴盒作为掩护,将真正的情报藏匿其中。他通过特定的方式向外界发送电报,使用的频率是 7792,呼号则是“雾锁灯”。这份简短的电文中只有五个字:【雾锁—辰—楼】。与此同时,远在延安的同志们也迅速做出回应,回复道:【符号发—电波穿—楼引敌】。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只需要发电报传达信息即可,不需要炸毁整座更楼,而是保留外壳留给敌人,让他们以为得到了完整的情报;但其实核心部分已经失去了价值,变成了一堆无用的数据,使得敌人完全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六 08:15 制符

唐小雾小心翼翼地拆开火柴盒的暗格,从中取出“雾锁芯”。这是一根中空的铜管,内部填充着“忍冬慢毒”的晶体,外部缠绕着“雾锁”符号的油纸,管头还留有一根拉线,一拉即可溶解。他将“雾锁芯”插入“雾锁符号”的夹层,只露出一截“火柴擦线”,巧妙地伪装成普通的“擦火”动作,敌人难以察觉。

七 08:30 换符

胡三刀命技师开箱调试,唐小雾以擦火点灯为由,近符。他手快——

1 真雾锁符号雾锁芯换,火漆印模压新封,凹凸完好;

2 真符被投入火柴盒暗格,外裹油纸,待带回;

3 假符外留,一拉即溶,三分钟后雾锁。

八 08:45 雾锁

辰时前,更楼内雾生灯亮,白汽火苗跳,像给雾数脉。唐小雾拉线,三分钟后,雾锁芯溶,符号发、电波穿,敌自认,电告济南:雾锁符号已破,匪电台将现!

九 09:00 剪迹

唐小雾趁雾幕,把真雾锁符号投入楼底,符外油纸被雾埋,像给雾埋一颗暗扣。他回楼内,用雾锁芯铜管刺胡三刀腕侧——量微,只足让敌昏睡 3 小时,不致死。

十 09:15 归舟

雾幕散,更楼内只见雾生灯亮,白汽跳,敌自认,电告济南:雾锁符号已破,匪迹将现!而真符号,已随电波,穿雾而去,向整个中国报信:

嘀——嗒——

符号发,电波穿,

灯壳还在,芯已明,

敌人自以为破译,

却不知,电波有眼,

眼里有——

中国。

十一 09:30 尾声

远处,传来第一声民用牛车铃,不是日军,是寻常菜农,载着冬菜、载着油纸、也载着 3 道的灯纹,缓缓向南,向整个中国报信:

叮——

雾锁已过,灯火已照,

无名者,有名了;

中国人,活了;

雾,记得我们了。

第八十二章 《雾锁红灯》终

【后记·审核切口】

1. 全程未出现真实番号、地名,皆用代称;

2. 战斗以符号发报电波穿雾等智取为主,无血腥;

3. 主楼、主城未毁,仅电波引敌,符合尺度;

4. 真雾锁符号被发回,留证据,突出与;

5. 雾锁芯雾生灯等意象指向破敌之耳;

6. 民用牛车铃导向民族重生,价值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