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掌心的刺 > 第471章 志愿微光,汇聚成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1章 志愿微光,汇聚成炬

“心理健康平等周”落幕的第三个清晨,江念熙刚把周庭萧的校服领口理平整,院门外就传来了张阿姨爽朗的声音:“念熙,苏老师,在家吗?我们开小组第一次碰头会啦!”

林晚星正给婴儿车里的江景郉换尿布,笑着朝门口喊:“进来吧,早饭刚做好,吃完再商量也不迟!”

推开门的除了张阿姨,还有李姐、程序员小陈,以及两位新面孔——住在三号楼的退休教师刘教授和开五金店的赵师傅。“刘教授听说咱们要搞社区平等守护小组,主动要来帮忙,他可是教了四十年社会学的老专家!”张阿姨热情地介绍,“赵师傅说能给咱们免费提供活动用的工具和耗材,真是太给力了!”

刘教授扶了扶眼镜,温和地说:“念熙老师的平等周活动我听说了,做得非常扎实。社区治理里,平等理念的传播正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环,我理当尽份力。”赵师傅则挠挠头笑:“我这五金店全靠街坊照顾,能为社区做点事,比啥都强。”

江逸晨和周航刚晨练回来,擦着汗接过林晚星递来的豆浆:“正好我们也听听,看看部队能提供什么支持。上次跟支队汇报后,领导说可以开放军营体验日,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岗位的军人风采,不管男女都能当英雄。”

早餐桌上,众人的话题很快聚焦到小组的具体运作上。小陈率先打开笔记本电脑:“我昨晚做了个初步方案,咱们先注册正规的志愿团体,参考皂君庙社区的模式建个工作站,这样后续申请资源也方便。”他点开屏幕上的表格,“这里有志愿者注册登记表,需要记录服务时长和特长,以后能精准安排任务。”

刘教授轻轻点头:“这个思路很对。但根据社区志愿服务的普遍问题,咱们得先避开几个坑。”他放下筷子,语气认真起来,“一是避免行政化,不能变成单纯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二是服务内容要接地气,别搞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三是得建立可持续的机制,不能像很多社区那样,三月五号热闹一阵就沉寂了。”

李姐立刻接上话:“刘教授说到我心坎里了!上次我参加别的志愿活动,就是让大家穿着马甲拍张照就散了,根本没帮上居民实际忙。咱们得搞点真能解决问题的事!”

江念熙把提前写好的调研表推到桌中央:“这是我和苏晓上周做的社区需求问卷,发现了三个主要方向。一是家庭里的性别偏见问题,比如有家长不让女孩学理科、不让男孩学舞蹈;二是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尤其是行动不便的;三是儿童课后托管,双职工家庭下班晚,孩子没人管。”

苏晓补充道:“咱们可以分三个服务队,对应这三个方向。平等宣传队负责入户沟通和活动策划,敬老服务队专门照顾老人,童伴服务队负责课后托管,这样分工明确又能覆盖重点。”

“我报名童伴服务队!”小陈立刻举手,“我能教孩子们编程和机器人,还能帮他们修玩具。”赵师傅也应声:“敬老服务队算我一个,我会修水电,老人家里有啥坏了,我随叫随到。”

江哲放下茶杯,沉声道:“我和你妈也加入敬老服务队。我们年纪大了,但帮老人买个菜、读个报纸还是没问题的。部队里的老传统就是互帮互助,这点活儿不算啥。”

周航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支队有位退伍的王军医,现在在社区医院坐诊,我可以请他加入,给老人免费做健康检查和急救培训。”江逸晨也点头:“我联系宣传科,让他们给咱们做些平等主题的海报和手册,比咱们自己画的专业。”

张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下真是兵强马壮了!咱们今天就把框架定下来:刘教授当顾问,念熙任组长,苏晓负责日常协调,各服务队选个队长,每周六上午集中服务,每月开一次总结会。”

散会后,众人立刻分头行动。小陈带着赵师傅去社区居委会办理注册手续,刘教授在家整理平等宣传的理论资料,张阿姨和李姐则挨家挨户走访独居老人,登记他们的需求。江念熙和苏晓则去学校对接童伴服务队的场地,校长一口答应把闲置的活动室腾出来,还提供了桌椅和图书。

三天后的周六清晨,社区平等守护小组的第一次正式活动拉开帷幕。童伴服务室里,小陈正带着十几个孩子组装简易机器人,江暖暖举着刚拼好的粉色机器人欢呼:“陈叔叔,你看!女孩子也能拼得又快又好!”小陈笑着竖起大拇指:“那当然,你的动手能力比好多男孩子都强!”

隔壁的居民活动室里,王军医正给老人们讲高血压防治知识。林晚星端着热水挨个儿递过去,江哲则在一旁帮行动不便的张大爷记录注意事项。“江老哥,你们这服务真是太及时了!”张大爷拉着他的手,“我儿子在外地,平时想量个血压都得跑老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问专家。”

平等宣传队的进展却没那么顺利。李姐敲开二单元三楼的门,刚说明来意,男主人就皱起了眉:“性别平等?我家闺女就该学跳舞画画,学什么足球篮球,疯疯癫癫的像什么样子。你们别来瞎掺和了。”门“砰”地一声关上,李姐委屈地瘪了瘪嘴。

江念熙正好路过,看出了她的沮丧,轻声安慰:“刘教授说过,改变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先从孩子入手,上次平等周活动里,他家孩子朵朵不是特别喜欢踢足球吗?下次我们组织足球体验课,特意邀请朵朵参加,让她爸爸看看孩子的热情。”

正说着,赵师傅急匆匆跑过来:“念熙组长,五号楼的李奶奶家里水管爆了,满地都是水,她急得直哭!”江念熙立刻掏出手机联系周航:“哥,你能帮忙找个水电工吗?赵师傅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周航在电话那头爽快应答:“我马上带支队的后勤班长过去,他可是水电全能手!”

等江念熙和赵师傅赶到李奶奶家时,周航已经带着班长在忙活了。班长穿着迷彩服,跪在湿漉漉的地板上接水管,动作麻利得很。李奶奶拉着周航的手不停道谢:“小周啊,真是多亏了你!不然我这老婆子真不知道该咋办。”周航笑着摆手:“奶奶您别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中午时分,众人在四合院汇合,分享着一上午的收获与难题。当听到李姐碰壁的事,刘教授沉吟道:“这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常见问题,公众认知不足,觉得我们是多管闲事。咱们得换个方式,用实际案例说话。下周咱们办个‘平等故事分享会’,邀请那些打破偏见的居民来讲自己的经历,比我们上门劝说管用多了。”

江逸晨突然想起:“我认识支队通信站的张班长,她是全军技术能手,当初好多人说女孩子搞通信不如男兵,结果她拿了三次全军比武第一。我可以请她来分享。”苏晓也说:“我们学校有位男老师教舞蹈,特别受孩子们欢迎,他的故事肯定能打动人。”

接下来的一周,小组成员们忙得脚不沾地。小陈设计了分享会的电子邀请函,通过社区微信群和公告栏广泛宣传;赵师傅给活动室装了新的音响和灯光;张阿姨和李姐则准备了水果和茶水,还特意给孩子们做了小点心。江念熙和苏晓则反复核对嘉宾名单,确认分享流程。

分享会当天,活动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张班长穿着笔挺的军装,讲述着自己如何在男性主导的通信领域站稳脚跟:“刚入伍时,战友们都觉得我扛不动设备、记不住代码,但我每天比别人多练两个小时,三个月后,我成了第一个独立完成应急通信保障的女兵。性别从不是能力的标尺,努力才是。”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之前拒绝李姐的那位男主人,悄悄坐直了身子。

男舞蹈老师的分享更让现场气氛热烈起来:“我小时候学舞蹈,被人嘲笑‘娘娘腔’,但我爸说,喜欢就去坚持。现在我教过的男学生里,有考上专业舞蹈学院的,有成为文艺兵的。艺术不分性别,热爱也不分。”他现场表演了一段刚劲有力的舞蹈,孩子们看得眼睛都直了。

分享会结束后,那位男主人主动找到江念熙:“念熙老师,之前是我太固执了。刚才听了张班长的话,我才明白,不能用性别捆住孩子的手脚。朵朵要是想踢足球,我以后肯定支持她。”江念熙笑着递给他一本平等主题的绘本:“这是我们给孩子准备的礼物,里面有很多和朵朵一样热爱运动的小女孩的故事。”

随着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了志愿小组。社区超市的王老板送来大批饮用水和零食,供活动时取用;书店的李老板整理了一百多本平等主题和儿童读物,捐给童伴服务室;就连之前有些冷漠的六号楼住户,也主动报名参加敬老服务队,说想“为社区出点力”。

但新的问题很快出现了。月底的总结会上,李姐皱着眉说:“最近报名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但好多人只是登记了名字,实际参加活动的没几个。上周童伴服务,报名了十个志愿者,只来了三个,害得我们差点忙不过来。”

小陈也叹了口气:“我查了下记录,有二十多个志愿者的服务时长还不到一小时。这就是社区志愿服务常见的‘空挂名’问题,不利于团队长期发展。”

刘教授推了推眼镜,提出解决方案:“咱们得建立健全监督测评机制。每次活动前一天确认到场人数,活动后做好服务记录,每季度搞一次评优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不仅要在社区公告栏表扬,还可以申请街道的‘优秀志愿者’称号,用荣誉激励大家。”

江哲补充道:“还得搞岗前培训。新志愿者来了,先讲清楚咱们的服务宗旨、规章制度,再根据他们的特长分配任务,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样参与感才会强。”

周航立刻响应:“我来联系支队的培训科,让他们派教官过来,给志愿者做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理培训,保证专业。”

培训那天,三十多个新老志愿者齐聚活动室。支队的教官从基础的沟通技巧讲起,还现场模拟了“如何安抚情绪激动的居民”“老人突发疾病如何急救”等场景。志愿者们分组演练,气氛热烈。之前总是缺勤的几位年轻人,在模拟照顾老人的场景后,红着脸说:“原来照顾老人这么不容易,以后我们一定按时参加活动。”

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江念熙和苏晓跑遍了街道办和辖区企业。街道办主任对他们的工作非常认可,答应给予每年两万元的专项经费;辖区的一家科技公司愿意赞助童伴服务队的教学设备,还承诺定期派工程师来给孩子们上科技课。

“这下咱们的活动总算能可持续开展了!”张阿姨拿着经费审批表,激动得手都有些抖,“以前总担心活动搞到一半没钱了,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深秋的一个周末,社区举办了“平等嘉年华”活动。操场上搭起了舞台,童伴服务队的孩子们表演了合唱《平等的阳光》,歌词是江念熙和苏晓一起写的,“粉色的裙子能追风,蓝色的工装能绣花,每个梦想都该发芽”,稚嫩的歌声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舞台旁的展位前,敬老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正给老人免费理发、测血压;平等宣传队设置了互动游戏区,通过“性别偏见大扫雷”“职业猜猜看”等游戏,让居民在欢笑中理解平等的含义。江逸晨和周航带着几位战士,展示了队列表演和装备操作,引来孩子们阵阵欢呼。

活动尾声,街道办主任亲自给十位“优秀志愿者”颁奖。赵师傅拿着奖状,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我修个水电还能得奖,以后更得好好干!”那位曾经拒绝李姐的男主人,也因为积极支持女儿踢足球、主动参加平等宣传活动,获得了“平等理念践行者”称号。他抱着朵朵上台领奖,哽咽着说:“是这个小组让我明白,最好的父爱不是替孩子设限,而是陪她追光。”

夕阳西下,嘉年华落下帷幕。志愿者们收拾着场地,江暖暖和周庭萧拿着自己画的志愿者画像,送给每一位忙碌的叔叔阿姨。江景郉和周清禾坐在婴儿车里,挥舞着小手,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像是在为大家鼓掌。

江念熙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初的平等周活动,到如今拥有八十多名志愿者的正规团体,从几个人的热血付出,到整个社区的共同参与,这两个月的时光,像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开出了最美的花。

刘教授走到她身边,笑着说:“你看,这就是志愿微光的力量。每个人做一点小事,汇聚起来就能照亮整个社区。”

江念熙点点头,望向远处的晚霞。江逸晨和周航正帮赵师傅搬音响,林晚星和张阿姨在给孩子们分发糖果,苏晓和小陈在整理活动照片。这幅充满温情的画面,正是她心中最美好的社区模样。

“刘教授,”江念熙轻声说,“下个月咱们搞个‘亲子平等日’活动吧,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学知识,把平等的理念代代传下去。”

刘教授笑着应允:“好啊,我已经开始期待了。”

月光慢慢爬上院墙,洒在忙碌的身影上。志愿小组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细碎的善意与坚持,正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社区温暖前行的力量,在岁月里静静流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