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 > 第150章 一顿饭引发亡国之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0章 一顿饭引发亡国之乱

唐德宗:“……就因为一顿饭没吃好,引发了一场亡国之乱,实在是笑话。”

更好笑的是,皇帝在逃命,文臣武将临阵倒戈,只有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始终忠心护驾。

他不将神策军交由宦官统领,给谁他也不放心啊。

大唐后期皇帝:“……是啊,给谁也不放心啊。”

他们用宦官控制朝政和军权,就是为了遏制朝臣和地方藩镇势力,却没想到,宦官权力日益膨胀,最终反噬了皇帝。

大唐臣子:“……这下玩脱了吧?”

宦官专权比藩镇割据更致命,宦官一除,大唐直接亡了。

“太监控制皇帝,那些大臣怎么肯的?”

“不是说,皇帝被武将坑了,所以才让太监掌军权吗?”

“军权在手,天下我有,要不是太监无后,就得改朝换代了。”

“那大唐的皇帝是怎么被拿捏的呢?”

……

看多了皇帝跟大臣们的斗争,现在焦点聚集到太监这个特殊群体上。

百姓们才发现,太监这么厉害,能领兵打仗,能陪皇帝殉国,现在还能控制皇帝。

而且,还是控制李世民的大唐皇帝。

李世民、大唐、太监把皇帝当玩物,这些词组合在一起,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们万万不敢相信。

李世民诶,这三个字代表的含义,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李世民:“……别说了。”

政变搞自家人就算了,搞到太监身上还搞不定。

他的脸真的被这些不肖子孙丢尽了。

【司马懿政变成功,全靠曹爽衬托啊。

宗室不力没办法,从文帝时代曹魏宗王就是被当猪圈养,天下有变,也只能被当猪杀。

曹爽自己上位的时候,也防着宗室啊,兄弟都被他带出去了,城内才那么容易被控制。

蒋济当的担保人,被气死了。

曹爽不敢冒险,是因为这十年太爽了,换成曹操,哪怕手头只有五百人都敢重新创业。

一个是司马懿指洛水为誓了,还有一大票人担保;一个是司马懿征战四方,威望高;城内的家眷也在考虑范围内。

毋丘俭:你踏马倒是来啊,坑的我最后去造反。

毋丘俭是淮南三叛中唯一一个算得上忠诚于曹魏的,就是曹爽废物而已。

九品中正制使得晋朝士族势力并列皇权,因为司马家本来就是士族媾和推选出来的。

这就是科举的重要性。】

曹丕:“……司马懿完全就是踩着曹家上位的。”

是他为了笼络士族阶层,推动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快速扩张,才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现在,由他确立的选官制度,助攻了司马懿夺权。

这些士族无非想的就是,曹家这种寒门子弟没有资格领导他们。

高平陵之变,就算曹爽没有投降,也会有一大堆人骑墙观望,而不是支持他。

这群士族,太过不识好歹。

果然,他爹唯才是举,重用寒门才是对的。

曹爽:“……别说,我当时真怂了。”

司马懿敢拼这一身老骨头,他却不敢像曹操乌巢劫营一样豁出命去拼。

蒋济:“……你他娘的,废物。”

他与曹爽一直不和,因为曹爽专权,所以他很担心曹魏江山会被曹爽断送。

此次高平陵之变,他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免他的官而已,命是一定能保的。

结果,司马懿直接诛三族。

平时被司马懿利用,蒋济还可以怪自己识人不清,可他在高平陵之变扮演的角色太过重要了。

可以说,他助攻了司马懿篡魏。

他可是,曹丕谓之“兼资文武,志节慷慨”、曹叡谓之“骨鲠之臣”的忠臣啊。

毋丘俭:“……老子才是大魏最后的忠臣。”

他早年受魏明帝曹叡重用,司马懿发动政变后,他表面中立,实则暗中联络夏侯玄、李丰等保皇派,伺机而动。

如今在儿子的劝说下起兵“反司马”,毋丘俭知道结局还是要拼死一搏。

不过,他如今将联盟目标转向了东吴和蜀汉……

隋朝之前的朝代,皇帝们全都着手举办第一届科举考试。

后世对世家贵族那么警惕,就是因为士族门阀对王朝的影响力太大、太深。

科举制正好能够打破门阀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也能为寒门乃至于平民百姓提供上升通道。

曹丕为此特意下诏,全天下学子都可参加科举。

东吴、蜀汉:“……不带这么抢人的。”

曹丕:“……百姓都快被你们打没了,差不多得了,直接统一。”

反正他已经决定了,一定要统一,决不能再发生司马懿篡汉之事。

{但董卓、曹操、朱温等人换了一种思路,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这种做法过于粗暴,等于直接告诉别人,你要篡位,极易遭到忠臣的反扑。

当年的王世充,要不是身体里穿了副铠甲,早让王怀文一枪给刺死了。

那怎么完美结合改进呢?

安史之乱时,都已经苟到控制中央禁军阶段的太子李亨,意外遭到了陈玄礼的变节,无奈他仓皇北逃到朔方,直接在大本营朔方称帝。

而这个灵机一动,拥兵自重,从而黄袍加身的玩法,在五代十国被发展到了极致。

在吸取了郭威的经验后,赵匡胤先是派人假传战报,声称契丹联军即将南下,我后周再不抵抗,灭亡在即。

其次,我身为朝中大臣,有责任带领野战军,包括禁卫军北上对契丹迎头痛击。

同时,出城之后,派亲信在城内散布谣言,“点检为天子”。

混淆视听,让大臣摸不着头脑,然后走到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假装喝醉,让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穿在自己身上。

我有什么办法,是手下要拥立我当皇帝的。

最后,挟大军逼近皇城。

部下已经拥立了我当皇帝,你不要不识好歹。

兵临城下手无一兵,小皇帝有什么办法,小皇帝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各朝代皇帝:“……主少国疑就是这样。”

要么手底下最大的权臣是忠臣,要么,手底下全都是忠臣,不然就等着亡国吧。

鳌拜:“……这个我很有发言权。”

当年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礼仪待遇与皇帝等同,实际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

要不是有太多不可说的原因,多尔衮肯定篡位。

而他鳌拜,不说也罢,他是大清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