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圣殿星魂 > 第52章 完美社会下的悲剧人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章 完美社会下的悲剧人生

当第七次钟声敲响

社会强制推行“情绪稳定芯片”,

愤怒、悲伤、嫉妒等负面情绪成为违法行为;

我因偷偷撰写悲剧小说被捕,

在法庭上,检察官冷笑问我为何挑战完美社会;

我轻声回答:“因为昨天,我女儿死于‘意外’,而你们不允许我哭泣。”

---

空气是温吞的,带着消毒水的标准气味,恒定在人体最适的摄氏22度。听证室里一片纯白,墙壁、地板、座椅,甚至连审判席的弧形桌面,都是一种毫无瑕疵的、吸收了一切杂光的乳白。这里太安静了,只有微型摄像头转动时几不可闻的蜂鸣,以及记录仪笔尖在光屏上划过的沙沙声。林默坐在被申请人席位上,同样穿着一身白色囚服,布料柔软,却像一层冰冷的皮肤紧贴着他。他能感觉到自己太阳穴下方,那块植入“情绪稳定芯片”的皮肤下,传来规律而微弱的脉动,确保他的心率、皮质醇水平、神经电活动,全都牢牢锁死在“平静”的绿色区间内。

“编号734,林默。”主审官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来,同样剔除了所有起伏,像一段预先录制好的语音,“公诉方指控你,于新元57年3月至11月期间,多次违反《社会情绪健康法》第三条、第七条,故意制造、传播具有强烈负面情绪导向的非法内容,即所谓‘悲剧小说’实体手稿共计十二篇,证据编号A-1至A-12。你是否认罪?”

林默抬起眼。审判席上坐着三位审判员,表情是统一的淡漠,眼神空洞,仿佛只是这套完美社会系统延伸出来的传感器。旁听席空无一人,除了角落里那两个穿着银色制服、站得笔直的秩序维护官。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慑。

“我承认,撰写那些文字。”林默的声音不高,但很清晰,在绝对安静的空间里激起小小的涟漪。芯片确保他的声带振动平稳,没有丝毫颤抖。

公诉方代表,一位面容姣好、看不出具体年龄的女性,嘴角习惯性地维持着一个标准的、代表“友善”的微小弧度。她面前的光屏跳动着林默那十二篇手稿的扫描件,那些用钢笔写在再生纸上的字迹,在数字化后显得格格不入。

“嫌疑人林默,”她的声音甜美,却毫无温度,“请解释你的动机。在一个已经消除了痛苦、悲伤、愤怒,所有负面情绪都得到有效管理和疏导的社会,在一个人类终于实现持久和谐与幸福的完美时代,你为什么要创作这些……充斥着绝望、离别与泪水的东西?”她顿了顿,光屏上恰好定格在一段文字特写:“……她的指尖最后一次拂过冰凉的窗棂,外面是永恒的人造黄昏,她知道,不会再天亮了。”

公诉方代表轻轻摇头,那弧度完美的微笑里,第一次掺入了一丝可以称之为“困惑”的模拟情绪,但转瞬即逝,快得像是程序错误。“这些词汇,这些描述,是对社会基本规范的公然挑衅。根据监测,阅读过你手稿的七名预备公民,情绪指数出现了短暂的、不应有的波动。你在蓄意污染他人的心灵,林默先生。为什么?”

为什么?

林默的目光掠过公诉方代表那张无懈可击的脸,掠过审判员们空洞的眼神,掠过纯白无暇的墙壁,仿佛要穿透这间密不透风的听证室,看向某个遥远的地方。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微微动了一下,这是芯片允许范围内的、极其微小的物理动作。

“因为,”他开口,声调依旧平稳,被芯片牢牢锁死,但语速似乎慢了微不可查的一瞬,“昨天,我的女儿,林晓,死了。”

听证室里死一般的寂静。连记录仪的沙沙声都停顿了。三位审判员的眼皮几不可察地同步眨动了一次。角落里的秩序维护官,站姿似乎更加僵硬了一分。

公诉方代表脸上的微笑凝固了,像一张制作精良的面具突然卡住。她面前的光屏上,关于林晓的死亡报告自动弹出——“编号1198,林晓,新元74年生,死于新元98年4月12日。死因鉴定:意外性生理机能终止。情绪指数记录:临终前保持稳定。处理状态:已火化,基因序列归档。”

“编号734,”主审官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系统处理异常时的轻微杂音,“请注意你的陈述内容。根据记录,编号1198的死亡属于‘意外’,程序合规,处理完毕。个人情感不应,也不能作为挑战社会规范的理由。你的芯片读数……”

“我知道,”林默打断了他,声音依旧轻,却像一把薄而锋利的冰片,划破了室内温吞的空气,“我知道我的读数正常。悲伤、愤怒、痛苦……所有这些,芯片都不允许。它们被抑制,被转化,被疏导成无害的背景神经电信号。连一滴眼泪,都无法流出来。”

他微微抬起头,直视着主审官,也直视着那个笑容已经彻底消失、只剩下冰冷审视的公诉方代表。

“他们不允许我哭泣。”

---

【记忆数据片段加载……环境:住宅单元b-774。时间:新元98年4月12日,下午。】

家。一个标准的居住单元,六十平米,布局合理,光线柔和。空气净化器低声哼唱着永恒不变的频率。林默坐在客厅那张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上,面前摊开着写满了字的再生纸。钢笔搁在一边,墨水是标准分配的深蓝色。

门无声地滑开。晓晓走了进来,十六岁,穿着统一的浅灰色预备公民制服,身形纤细,像一株还没完全舒展开的幼苗。她的脸色有些苍白,脚步也不如平时轻快。

“爸爸。”她唤了一声,声音有些低。

林默抬起头,芯片立刻工作,将他看到女儿时心头本能掠过的那一丝细微担忧——或许是源于她略显疲惫的神情——转化为一种温和的关切表情,呈现在脸上。“回来了?今天适应性评估怎么样?”他尽量让声音听起来自然。适应性评估,官方术语,用来衡量预备公民的情绪稳定性、社会融入度以及对核心价值的认同感。

晓晓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回答,她走到他对面坐下,目光落在那些写满了字的纸上。“又在写你的‘故事’?”她问,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

林默下意识地想用手盖住稿纸,但芯片控制着他的动作,只是让他放在桌上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下。“嗯,随便写写。”他含糊道。他知道晓晓知道他在写什么,父女间有种心照不宣的默契,避开那些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在家里,无处不在的监控让他们习惯了用隐语和沉默交流。

晓晓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看着他。她的眼睛很亮,却像蒙着一层薄薄的雾。“爸爸,”她的声音更低了,几乎像是耳语,但在这过分安静的房间里依然清晰可辨,“他们说……情绪是不必要的波动。悲伤是弱点,愤怒是毒素,连……连不喜欢,都是需要被纠正的偏差。”

林默感到胸腔里什么东西猛地一缩,但芯片立刻释放出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将那阵紧缩感抚平。他维持着平静的表情:“社会的标准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和谐与幸福,晓晓。个体的感受……需要适应整体。”

“适应?”晓晓重复着这个词,嘴角扯动了一下,像是一个试图微笑却失败了的表情,“所以,当我觉得……心里很难受,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喘不过气,那也是需要被‘适应’掉的,对吗?”

林默的心脏又是一次不受控的剧烈搏动,芯片的压制信号随之增强,让他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他看到了女儿眼底深处那抹他无法命名、却被芯片归类为“潜在抑郁倾向”的阴影。他应该报告。按照《预备公民心理疏导条例》,他应该立刻通过终端上报女儿的异常情绪波动,让她接受及时的“情绪疏导与校正”。那是公民的责任,是父亲的责任——为了她好,为了社会的稳定。

但他没有动。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哽住,连芯片似乎都无法完全化解那种物理性的堵塞感。他只是看着女儿,看着那双越来越黯淡的眼睛。

“我有点累,想去休息一下。”晓晓站起身,没再看他,径直走向自己的房间。门在她身后无声地关上。

林默坐在原地,很久。窗外的“天空”永远是那种柔和的、令人舒适的昏黄色,分不清是清晨还是傍晚。他低头看着稿纸上未写完的句子:“……她在无人的角落里,终于允许自己落下了一滴泪,那滴泪滚烫,却融化不了这个冰冷的世界。”

他猛地伸手,想将那张纸揉碎,但手指在触碰到纸张的前一刻,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住,动作僵硬地停在了半空。芯片在阻止他做出这种带有“破坏性”和“强烈情绪宣泄”意味的行为。他只能看着那些字,像看着一个遥远而危险的禁忌。

几个小时后,刺耳的警报声划破了住宅单元的宁静。是晓晓房间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发出的。

他冲进去时,一切已经结束了。晓晓安静地躺在床上,像是睡着了,脸色是一种近乎透明的白。官方记录显示:意外性生理机能终止。原因:服用过量标准配给镇静剂(推测为误服)。情绪指数:稳定。

稳定。

穿着银色制服的处理人员迅速而高效地带走了她,没有多余的话语,没有解释。整个过程像一场编排好的默剧,安静,冰冷。林默站在房间中央,看着空了的床铺,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离他远去。他想嘶吼,想质问,想砸碎眼前的一切,但他的身体背叛了他。芯片忠实地工作着,将所有的风暴压制在皮层之下,只留下一种空洞的、被抽干了一切的“平静”。他甚至无法流下一滴眼泪。只有太阳穴下那块皮肤,传来一阵阵过于活跃的、几乎要灼烧起来的刺痛感。

---

【记忆数据片段加载……环境:秩序维护局,询问室。时间:新元98年4月13日,上午。】

纯白的房间,比家里更冷。对面坐着两位秩序维护官,一男一女,表情是职业化的温和。

“林默先生,请节哀。对于编号1198林晓的意外离世,我们深表遗憾。”男性的维护官开口说道,声音平稳得像是在朗读说明书。

“根据最终监测数据,编号1198在离世前,情绪指数一直保持在优秀区间,没有任何痛苦或挣扎的迹象。这证明我们的系统有效地保障了她最后的安宁。”女性维护官补充道,语气里甚至带着一丝模拟出的“欣慰”。

林默看着他们,试图从他们眼中找到一丝一毫属于“人”的波动,但什么都没有。他们只是两个执行程序的终端。

“她……为什么会误服镇静剂?”林默问,声音干涩。芯片允许他提问,只要语气平稳。

“标准配给的药物都是为了公民的健康与稳定,”男性维护官回答,“偶尔的操作失误或个体敏感差异,可能导致不幸的意外。系统会就此案例进行复盘,优化配给与提示流程,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优化流程。林默咀嚼着这个词。他的女儿,成了一个需要被“优化”掉的统计数字。

“我们能理解你作为直系亲属,可能产生一些……困惑,”女性维护官接过话,“按照《善后关怀条例》,我们为你预约了三次免费的心理疏导疗程,帮助你平稳度过这段适应期。请务必按时参加,这对你有好处。”

心理疏导。林默知道那是什么。用更强的生物电信号和催眠暗示,彻底抹去“悲伤”这种“负面情绪”的残留痕迹,让他更快地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忘记晓晓,或者,至少忘记关于她死亡的一切不快记忆,只留下被官方筛选和定义过的、“积极”的片段。

他们没有给他任何追问的机会。询问在十分钟内结束。他被礼貌而坚定地请出了秩序维护局。站在外面标准化的、毫无特色的街道上,看着来来往往表情平静、步履从容的人们,林默第一次对这个“完美世界”产生了实质性的呕吐感。但他的胃部只是轻微痉挛了一下,就被芯片安抚了。

他回到那个空荡荡的家。晓晓的房间已经被彻底清理过,找不到一丝她存在过的痕迹。他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目光落在那些未被收缴的、更早时期的手稿上。那些关于离别、关于失去、关于在绝望中挣扎的故事。以前,他写这些,或许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抵抗,一种对单一色彩世界的无声抗议。现在,这些文字有了不同的重量。

他拿起笔。不是钢笔,是一支最普通的、没有联网功能的铅笔。铺开一张新的再生纸。

他开始写。写一个女孩,在一个不允许哭泣的世界里,如何静静地熄灭了自己的光。他写她的困惑,她的窒息感,她无法言说的痛苦,以及最终被定义为“意外”的、安静的消亡。他写一个父亲,在女儿死后,连悲伤的权利都被剥夺,只能顶着完美的平静面具,行走在一个同样完美、同样冰冷的世界上。

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剥开他自己刚刚结痂的、被芯片强行封住的伤口。写作的过程中,他身体内部的对抗从未停止。芯片持续发出稳定信号,试图平息他大脑中异常活跃的、与“负面情绪创作”相关的区域,带来一阵阵头痛和心悸。但他没有停笔。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这间死寂的屋子里唯一的、也是最后的真实。

他写了整整一个下午,又大半个晚上。直到将所有汹涌的、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宣泄的东西,全部倾泻在纸上。然后,他将手稿小心地藏好——不是电子设备,而是物理隐藏,塞进了一块松动的地板下面。

他并不知道,他写作时异常的精神波动和生理指标,虽然被芯片极力压制和伪装,还是触动了更深层的行为预警系统。当他第二天试图联系一位旧友——一位他曾以为对这个世界同样心存疑虑的画家——并隐晦地提及想给他看些东西时,秩序维护官在半小时后敲响了他的门。

搜查,取证,逮捕。流程顺畅,毫无波澜。

---

听证室里,时间似乎凝固了。林默那句“他们不允许我哭泣”之后,是更长久的死寂。公诉方代表已经恢复了冷静,但那双眼睛里不再有丝毫模拟的友善,只剩下冰冷的裁决意味。

“编号734,你的个人遭遇令人遗憾,但并非特例。”主审官的声音再次响起,杂音已被清除,“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数十年来,‘意外’死亡率已降至历史最低点。个体的损失,是为了整体进化必须支付的、微小的代价。你的女儿在平静中离去,没有痛苦,这是系统优越性的体现。”

林默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芯片让他看起来异常温顺。

“而你,”公诉方代表接话,声音锐利,“你不仅未能积极利用社会提供的心理疏导资源,尽快从‘个人损失’中恢复,反而利用这一事件,变本加厉地创作非法内容,试图唤醒早已被证明对人类有害的负面情绪。你的行为,是对社会根基的腐蚀。你写的所谓‘悲剧’,不过是早已被抛弃的、原始而不健全的情感模式的回光返照。”

她面前的光屏上,开始快速滚动林默那十二篇小说的片段摘要,每一个被标记为“高危情绪词”的词汇都高亮显示——死亡、泪水、绝望、孤独、冰冷、窒息……触目惊心。

“在这些非法文本中,你系统地描绘了一个灰暗、不公、令人绝望的世界图景,这与社会现实完全相悖。你刻意放大个体感受,无视集体和谐,鼓吹情绪宣泄的危险价值观。根据《社会情绪健康法》及《反精神污染法》,你的行为已构成严重犯罪。”

审判席上,三位审判员的目光首次有了聚焦,同时落在林默身上。那是一种非人的、纯粹的审视。

“基于以上,”主审官宣布,“公诉方建议,对编号734林默,实施最高级别的情绪矫正手术,并永久隔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直至其危险性彻底消除。”

最高级别的情绪矫正手术。林默知道那意味着什么。那不是疏导,是切除。是彻底摘除大脑中负责复杂情感,尤其是负面情绪的特定区域功能区。手术后,他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壳”,永远生活在无悲无喜的“平静”中,甚至可能失去大部分记忆和认知能力。

他慢慢抬起头,目光再次扫过这间纯白的、代表最终裁决的屋子。他看到了公诉方代表眼底那一丝对于“秩序即将被恢复”的满意,看到了审判员们程序化的冷漠,也看到了角落里秩序维护官制服上冰冷的金属光泽。

他的心脏在胸腔里缓慢而沉重地跳动着,每一次搏动,都像是在撞击着一座无形的牢笼。芯片持续散发着稳定的微电流,试图抚平那源于灵魂深处、而非单纯生理性的战栗。

他张了张嘴,声音依旧被芯片控制在平稳的波段,甚至比刚才更加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荡开无声却巨大的涟漪。

“检察官女士,审判官先生,”他顿了顿,仿佛在挑选最合适的词汇,“你们判定我的小说是悲剧。你们说,我描绘绝望、不公和痛苦。”

他微微偏头,像是在倾听自己体内那片死寂的战场。

“但在我看来,一个连为死去的孩子流一滴眼泪,都需要被‘矫正’的世界……”

他停了下来,这一次,停顿长得让记录仪都再次停止了工作,仿佛系统无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语义空白。

然后,他轻声地,几乎是以一种陈述事实的口吻,完成了他的最后一句话:

“……才是真正的悲剧。”

听证室里,落针可闻。只有维持系统运行的底层电流,发出永恒不变的、低沉的嗡鸣。那嗡鸣声,此刻听来,像极了无数灵魂被囚禁时,发出的、永不被人听见的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