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二十三年过。

大明历八十三年,冬至。

北国风雪依旧,将这绵延千里的长白山脉裹得严严实实。

天池湖畔,积雪没膝。

一道青色的身影,踩着松软的雪层,缓步而来。

她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落下深深的脚印,却又在下一刻被呼啸的山风抹平。

很多年前,林朝英接了陈安的敕令,下山主持燕山学宫。

彼时她放下过往,平静的迎接新的挑战。

眼下,满载而归。

木屋前。

金灵依旧是一袭玄裙,赤足立于雪地。

好似这些年月里度过的光阴,于她而言不过是弹指一瞬。

“回来了。”

她的声音清冷,带着几分白山间的冷厉。

“回来了。”

林朝英停下脚步,目光扫过那座早已人去屋空的木屋,又落在那块被风雪半掩的青石上。

“三叔他...还在人间?”

“在,也不在。”

金灵微微侧首,望向南方,那是大明帝都的方向,也是红尘最深处。

“师父化凡入世、游戏人间,谁知道他现在去了什么地方。”

林朝英闻言,并无意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倒也是他的性子。”

说话间,她迈步上前,直至那块青石之前。

石面光滑如镜,那是陈安当年盘坐讲法之处,亦是他离去前,留下最后一份传承的所在。

“细细算来,我得成四境也有了百年光景。”

林朝英伸手,指尖触碰到冰凉的石面。

“当年前往终南山,见王重阳以全真之道,欲全形而保真,我嗤之以鼻。”

“后又往昆仑,见独孤前辈以剑破法,求败得自在,我心向往之。”

“然,那是他们的道,非我之道。”

她缓缓闭上双眼,识海之中,那枚沉寂多年的符箓真种,开始微微颤鸣。

“这二十三年,我在燕山学宫,未曾修行一日。”

“只是看,只是想。”

随着林朝英的低语,青石之上,那一抹陈安留下的纯粹道意,如涓涓细流,顺着指尖,涌入她的心田。

轰——

识海翻腾。

她看到的,并非是什么高深的功法口诀,亦非什么惊天动地的神通术法。

而是一幅幅画面,一段段记忆,在她脑海中飞速流转。

那是她在燕山学宫的日日夜夜。

......

那是洪武三十年的一个午后。

燕山学宫,生物研究所。

林朝英并未身着道袍,而是穿着一身白大褂,正凑在一台最新研制的高倍显微镜前。

镜头下,是一滴取自山间溪流的清水。

在常人眼中清澈见底、空无一物的水滴,在这格物之眼的注视下,却呈现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生机勃勃的微观世界。

无数细小的微尘在游动,那是菌,是藻,是肉眼不可见的生命。

它们吞噬、分裂、死亡、新生。

在这一滴水中,便演绎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个个文明的兴衰。

“这就是...微观。”

彼时的林朝英,只觉头皮发麻。

她修道百年,自诩看透了世间万物。

却未曾想过,在这一花一世界中,竟藏着如此严密的法则与秩序。

那些微小的生命,并不知晓外界有大明,有红尘,甚至不知晓有“人”在注视着它们。

它们只是遵循着某种刻在骨子里的本能,遵循着这方寸之间的道,自在地活着。

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天地所困。

即便是一粒尘埃,也有属于它的自在。

画面流转。

那是洪武四十八年的深秋深夜。

学宫深处,观星台。

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指向深邃的夜空。

林朝英站在目镜前,屏住呼吸,凝视着那片过往只属于神明的领域。

透过精磨的透镜,她没有见到所谓的仙宫。

反倒是看到了月球上荒凉的环形山,看到了木星表面那巨大的风暴眼,看到了银河如练,星辰如沙。

那是宏观的极致。

星辰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亘古不变。

引力牵引着万物,维系着这庞大宇宙的平衡。

在这浩瀚无垠的星空面前,人间的悲欢离合、王朝的兴衰更替,渺小得连一粒尘埃都不如。

“这也是...道。”

那时的她,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自由。

星辰不语,却自有其运行的轨迹。

它们不为谁而亮,亦不为谁而灭。

它们只是存在,只是运行。

这就是它们的自在。

......

微观的极致,是无序中的有序。

宏观的极致,是有序中的无序。

这些年,林朝英没有修行一天道法。

她只是在看。

用眼睛看,用镜片看,用心看。

看这世间最小的尘埃,看这天际最大的星辰。

格物致知。

她格的物,是这天地万象;她致的知,是这大道本源。

此刻,坐在这白山之巅的青石上,感受着陈安留下来关于第五境的精意。

林朝英心中的感悟,终于如百川归海,汇聚成流。

“我明白了。”

她在心中轻声自语。

“三叔的道,是混元,是万物归一,是起始也是终结,所以他能包容一切,演化一切。”

“而我的道......”

林朝英的嘴角,勾起一抹释然的笑意。

“是自在。”

“自在非是无情,非是斩断尘缘,躲进深山成一统。”

“自在是心无挂碍。”

“是看遍了微尘中的生灭,依旧能爱惜每一朵花的盛开。”

“是望尽了星河的冷寂,依旧能为人间的烟火而动容。”

“是在这万千规则的束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频率,与之共舞。”

轰——!

识海深处,那枚代表着第四境巅峰的自在金箓,此刻轰然崩解。

一如蚕破茧,好比蝉蜕壳。

金色的碎片并未消散,而是化作了无数细小的光点,融入了她的神魂,融入了她的每一寸血肉,甚至融入了周遭的空间。

她不再需要金箓来作为锚点。

因为她自己已经成为了锚点。

呼——

一阵风,毫无征兆地在天池湖畔刮起。

这风不急不躁,不冷不热。

它吹过积雪,积雪未动;吹过湖面,湖面无波。

但金灵的眼神却猛地一变。

作为与这方天地气机相连的修行者,她惊骇地发现,自己竟然失去了对那一小片区域的感知。

就在那块青石之上,林朝英明明坐在那里。

但在金灵的感知中,那里却是空无一物。

不,不是空无一物。

而是那里的一切规则,都发生了微妙的扭曲与重组。

林朝英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仿佛随时都会融入这风中,融入这光中。

“第五境?”

金灵喃喃自语,眼中升起几分奇异。

她虽然因为龙脉地灵的缘故半只脚踏入了那个境界,可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五境对她而言,是一条注定漫长的路。

而林朝英此刻不同,她所展现的完完全全是属于自己的力量。。

她没有像陈安那样,以磅礴的法力强行改写规则,让天地为之变色。

她是润物细无声。

她将自己变成了一把钥匙,一把可以随意打开天地规则枷锁的钥匙。

只要她想,她可以是风,可以是雨,可以是微尘,也可以是星辰。

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却又无迹可寻。

这就是——

大自在。

......

不知过了多久。

那阵奇异的风终于停歇。

青石之上,林朝英的身影重新变得清晰凝实。

她缓缓睁开双眼。

那双眸子里的沧桑与深沉尽数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澈与灵动。

就像是初生婴儿的眼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喜爱,却又透着一股洞悉世情的通透。

她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浑身的骨节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脆响。

“呼......”

林朝英长吐出一口浊气,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那般笑容与当年那个跟在陈安身后,吵着要下山玩的少女,一般无二。

“恭喜师侄,成就五境。”

金灵走上前,微微欠身,语气中带着真诚的祝贺,也有一丝复杂的感慨。

她看着长大的小丫头,如今却是走到了她的前面,甚至追上了师父的脚步。

“金灵师叔。”

林朝英笑嘻嘻地凑过去,挽住了金灵的手臂,全然没有半点五境大能的架子。

“咱们之间还客气什么?”

“什么五境不五境的,不过是想通了一些道理,看开了一些事情罢了。”

金灵无奈地笑了笑,任由她挽着。

“你这般动静,虽然内敛,但瞒不过这方天地的感应。”

“那几位长老,怕是又要受打击了。”

林朝英闻言,目光投向远处远方,眼中闪过一丝促狭。

“打击打击也好。”

“省得他们这些年里游手好闲,以为修成了个金箓就万事大吉了。”

“这世道变得快着呢,若是再不睁眼看世界,迟早要被甩在后面。”

说到这里,林朝英收敛了笑意,神情变得认真起来。

她转过身,对着那块青石,恭恭敬敬地行了三个大礼。

“多谢三叔成全。”

她知道,若无陈安留下的那缕意念引导,若无这二十三年来在学宫的历练,她绝无可能这么快迈出这一步。

虽然她所成就的自在之道,在宏大与全面上,远不及陈安的混元之道。

陈安是道的主宰,是规则的制定者。

而她,是道的游离者,是规则的利用者。

但即便如此,在这个末法之后的新时代,她也已是站在了众生之巅的存在。

一方道与理的化身。

“接下来,你打算去哪里?”

金灵轻声问道。

“回学宫?”

“学宫那边,制度已成,萧规曹随即可,我也该放手了。”

林朝英摇了摇头,目光落在山下。

“山上没什么意思,况且三叔也在山下面,我想去找他。”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况且,我也想去看看,这天下在没有了我们这些人的干预后,究竟又会走向何方。”

“听说大明现在的皇帝...哦不,是大执政,又要换届了?”

“还有那金山州的合众国,听说那边这些年发展的红红火火,甚至有赶超大明的架势?”

“这热闹的世界,怎能少了我林朝英?”

金灵看着她那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烟消云散。

这才是她认识的林朝英。

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对未知充满好奇。

哪怕成了仙君一般的人物,也依旧是一颗赤子之心。

“去吧。”

金灵轻轻松开了手,替她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鬓角。

“师父若是见到你如今的成就,定然会很欣慰。”

“替我...向师父问好。”

“放心吧师叔!”

林朝英后退一步,脚尖轻点。

这一次,她没有召唤羽鹤,也没有御剑飞行。

她只是向前迈出了一步。

身形便如同一缕轻烟,融入了风中,融入了光中。

下一刻,她已在百里之外。

真正的逍遥游,御风而行,朝碧海而暮苍梧。

......

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

正值深夜,馆内灯火已熄,只有窗外的月光洒落在书架间。

陈安正坐在一张宽大的书桌前,手中捧着一本最新的《大明物理学报》。

忽然,他翻书的手指微微一顿。

抬起头,目光穿透了屋顶,望向了遥远的夜空。

那里,有一颗新星,虽然并不耀眼,却以一种极其稳定的频率闪烁着,仿佛在向这方天地宣告着某种秩序的诞生。

陈安的嘴角,缓缓勾起了一抹温和的笑意。

“理之化身......”

“这丫头,倒是给自己找了个好去处。”

他合上手中的杂志,站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是灯火通明的北平城,是电气时代初现峥嵘的大明盛世。

而在那看不见的虚空中,一层严密而精准的法则之网,正在悄然张开,笼罩了整个世界。

这网,既是保护,也是约束。

“仙道与科技同兴,这方世道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陈安摇头低语,心头也是一片未知。

旋而转过身,拿起靠在桌上的扫帚,开始清扫起地上的灰尘。

动作从容,神态安详。

仿佛刚才那个展露峥嵘的修行大能,只是一个错觉。

此刻的他,依旧只是那个拿着五块钱月薪,喜欢看书的图书管理员。

只是在这平凡的表象之下,这方天地的格局,已然悄然改变。

道在红尘,理在虚空。

或许当生产力提前发展到极限之后。

人人修行、人人如龙的画面,也未尝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