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满级儒圣,我的力量是读书 > 第56章 紫宸问对,暗箭藏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章 紫宸问对,暗箭藏锋

圣院三大弟子徒步入京的消息,如同投入滚烫油锅的冷水,在京城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震动。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在议论纷纷。

云州万民相送、山呼海啸的场景,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京城,其震撼力远超千军万马。

圣院那“布衣入京,唯携万民意”的姿态,更是将朝廷之前以“大义”相逼的阳谋,反衬得有些局促与小家子气。

支持者拍案叫好,视圣院为浊世清流,救世希望。

反对者咬牙切齿,斥其收买人心,沽名钓誉。

骑墙者则静观其变,等待着紫宸殿上那场注定载入史册的“问对”。

十日跋涉,风尘仆仆。

当吴青松、张牧之、李石三人,带着十名气息沉凝的圣院弟子,出现在巍峨的京城朝阳门外时,早已是人山人海。

没有朝廷官员的正式迎接,只有无数自发汇聚而来的百姓。

他们翘首以盼,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敬畏、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当那三袭青衫出现在视野中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

“来了!圣院的仙师来了!”

“看!那位眉心有金光的,定是推演无双的吴先生!”

“那位身姿挺拔的,是青州斩魔的张先生吧?”

“那位白衣的…好纯净的气息,像是画里走出来的仙人!”

三人目不斜视,步履从容,穿过人群自发让开的通道。

李石周身散发着淡淡的净化微光,所过之处,人群躁动不安的情绪仿佛被无形地抚平,变得安宁祥和。

张牧之目光沉稳,扫视四方,隐隐有守护之意。

吴青松则嘴角含笑,对着周围百姓微微颔首,气度雍容。

这份从容与气度,更引得无数人赞叹。

然而,暗处的目光,却冰冷如刀。

城楼之上,睿亲王赵桀凭栏而立,蟒袍玉带,面容冷硬。

他俯瞰着下方那三个引发万众瞩目的身影,眼中是毫不掩饰的忌惮与阴鸷。

“哼,装模作样!进了这京城,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

“是!”身后阴影中,有人低声应命。

钦天监深处,青铜面具人面前的水镜,清晰地映照着城门口的一幕。

他枯瘦的手指划过水镜中李石的身影,发出沙哑的低笑:“纯净的道种…真是…完美的容器…和…祭品…”

驿馆安置,波澜不惊。朝廷似乎刻意冷落,并未安排高规格接待。

吴青松三人安之若素,闭门不出,静待召见。

三日后,圣旨下:宣“文圣护国真人”门下弟子吴青松、张牧之、李石,紫宸殿觐见。

紫宸殿,大胤王朝权力中枢。

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蟠龙金柱撑起穹顶,白玉阶通往高高在上的御座。

御座之上,皇帝赵寰身着明黄龙袍,面容稍显苍白,眼神深邃难测。

御阶之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气氛凝重。

首辅张廷玉、睿亲王赵桀、各部尚书、勋贵宗室、乃至天剑山、须弥佛国等受邀观礼的方外代表,济济一堂。

无数道或审视、或好奇、或敌意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踏入殿中的三道青衫身影之上。

吴青松三人,立于大殿中央,对着御座方向,躬身行礼,不卑不亢。

“圣院弟子吴青松、张牧之、李石,奉师命入京,参见陛下。”

声音清朗,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平身。”赵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三位贤达远道而来,辛苦了。云州之事,圣院之功,朕与满朝文武,皆有耳闻,实乃国之柱石。”

一番例行的褒奖与客套之后,首辅张廷玉出列,他是议政院的主要推动者,自然由他主导问对。

“吴先生,”张廷玉面容儒雅,语气温和,如同长者询问后辈。

“陛下设此议政院,旨在汇聚天下智慧,共商国是,根治如文魔之祸等顽疾,开万世太平。

圣院之道,别开生面,于云州成效斐然。

不知三位贤达,对此番议政,有何高见?

对根治文魔之祸,又有何良策?

还请畅所欲言,以启我等茅塞。”

话语看似谦和,实则暗藏机锋,将根治文魔这烫手山芋,直接抛给了圣院。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吴青松身上。

吴青松面色不变,上前一步,从容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陛下,首辅大人,诸位大人。圣院之道,微末之学,不敢言高。

然承陛下垂询,弟子等便以云州所见所行,略陈管见,抛砖引玉。”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继续道:“文魔之祸,看似邪术蛊惑,其根源,却在‘人心’二字。

弟子等亲历青州,目睹魔乱之地,民生何其凋敝?吏治何其腐败?教化何其荒废?

百姓困于饥寒,苦于暴政,冤屈无处申诉,希望渺茫如沙。

此等境地,怨气滋生,绝望蔓延,恰如干柴遍布。那文魔邪术,不过是一点火星,便能引燃滔天烈焰!”

话语直指要害,毫不留情!不少官员脸色微变。

“故欲根治文魔,扑灭邪火为标,清除干柴方为本!”

吴青松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何为清除干柴?其一,在‘富民’!效仿云州‘格物’之法,推广良种,兴修水利,改良工具,畅通商路,使民有恒产,仓廪实而知荣辱!而非空谈仁义,坐视饥民易子而食!”

“其二,在‘正吏’!”他目光如电,扫过一些面露不虞的官员。“设‘正心镜’于州县衙署并以圣院‘正’字真意结合监察法度,明察暗访并行,严惩贪腐,擢拔清廉!

使为官者知敬畏,守本分,而非鱼肉百姓,视民如草芥!”

“其三,在‘广教化’!”他看向礼部官员方向,“废黜陈腐八股,兴办新学!

不仅教圣贤书,更授格物之理,稼穑之技,律法之要!

开启民智,使民明理,知何为真正之‘道’,而非愚昧无知,易被邪魔蛊惑!”

“此三者,富民以固其本,正吏以清其源,广教化以开其智!

三管齐下,则怨气自消,希望自生,邪魔纵有千般手段,亦难撼人心之堤坝!

此乃圣院根除文魔、安邦定国之策!恳请陛下与诸位大人明鉴!”

吴青松话语铿锵,条理清晰,将圣院的治世理念和盘托出。

他身后的张牧之适时呈上厚厚的《圣院治世策》与那卷签满名字、按满手印的《云州万民书》。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

清流官员眼中异彩连连,频频点头。

务实派官员陷入沉思。

勋贵宗室脸色阴沉。

张廷玉眼中精光闪烁,似在权衡。

睿亲王赵桀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皇帝赵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扶手,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

“好!好一个富民、正吏、广教化!”一位清流老臣忍不住击节赞叹。

“吴先生所言,字字珠玑,切中时弊!此乃治本之策!老臣附议!”

“哼!说得轻巧!”一位户部侍郎出列反驳,他是睿亲王一系。

“富民?钱粮从何而来?格物奇技淫巧,岂能登大雅之堂?

正吏?‘正心镜’是何物?莫非圣院欲凌驾于朝廷法度之上,监察百官?此乃僭越!

广教化?废黜圣贤经义,传授匠人之术,此乃动摇国本!

吴先生,你圣院…所图不小啊!” 言辞犀利,直指圣院“心怀叵测”。

“王侍郎此言差矣!”张牧之踏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带着“正”字真意的堂皇之气。

“富民非为敛财,乃为固本!云州良种亩产增三成,新式水车灌溉百顷,此乃格物之功,何来奇技淫巧?

‘正心镜’乃辅助监察之法器,明察秋毫,专破虚妄,旨在震慑宵小,使法度昭彰,何来僭越?

广教化,授人以渔,使其明理自强,何来动摇国本?

难道让百姓世代愚昧,任由盘剥欺凌,便是维护国本了?此等国本,不要也罢!”

他目光扫过那位王侍郎,语气陡然转厉:“王侍郎如此抵触富民正吏之策,莫非…是怕那‘正心镜’照出些什么不堪之事?!”

“你…你血口喷人!”王侍郎脸色涨红,气急败坏。

“够了!”御座之上,赵寰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耐。

“朝堂议事,当有理有据,岂能如市井泼妇般争吵?”

他目光落在吴青松身上,缓缓道:“吴先生所陈三策,立意高远,朕心甚慰。

然兹事体大,牵涉甚广,非一朝一夕可决。圣院治世策与万民书,朕会详加阅览。

议政院初立,首在广开言路,汇聚众智。

三位贤达既已入京,便暂留馆驿,参与议政院后续论辩。待各方策论汇聚,朕自当圣裁。”

“退朝!”

一场看似开启新局的问对,在皇帝的“圣裁”与“后续论辩”中,被轻描淡写地搁置了。

圣院抛出的根治之策,如同巨石入水,激起了巨大波澜,却未能立刻改变水流的方向。

退朝之后,吴青松三人被引入议政院安排的馆驿“文华苑”。环境清幽雅致,守卫森严,这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当夜,文华苑,吴青松静室。

他盘膝而坐,眉心金光流转,推演之力无声无息地弥漫开来,感应着四周。

京城龙气混杂,皇权威压深重,更有无数强大的气息潜伏,极大地干扰了他的推演。

但他依旧能敏锐地察觉到,这座看似雅致的文华苑,如同一个巨大的囚笼,布满了无形的监控法阵和窥探的目光。

“青松师兄。”张牧之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丝凝重。

“进来。”吴青松收敛金光。

张牧之推门而入,低声道:“京城密讯。”他递过一枚玉简。

吴青松神识探入。

“青松、牧之、李石:京城水深,务必谨慎。

经查,钦天监前任监正神魂崩溃前,曾秘密接触过一本名为《幽诡秘录》的邪书残卷,此物疑似源自前朝覆灭的‘邪文宗’。

现任监正似有隐秘传承,深居简出,其观星台有强大禁制,难以深入。

另,睿亲王与部分勋贵,似与京城地下黑市‘鬼坊’有染,‘鬼坊’近期有异常文气物品流动。

线索驳杂,指向多方。你等入京,已成众矢之的,恐有暗箭。万望小心!——婉儿。”

“邪文宗…鬼坊…”吴青松眼中金光一闪。

“果然是一潭浑水。看来,有人想借文魔之乱,浑水摸鱼。”

就在这时!

静室角落,阴影无声无息地蠕动了一下!

一道细若发丝、几乎无形无质的黑色毫针,带着一种极其阴毒、专门侵蚀神魂的诅咒之力,如同潜伏的毒蛇,悄无声息地射向吴青松的后心!

这一击,时机、角度、隐匿性都妙到巅毫!

出手之人,绝对是精通暗杀与诅咒的顶尖高手!目标,直指圣院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