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满级儒圣,我的力量是读书 > 第232章 青州暂安伏暗涌,神都朝议起纷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青州暂安伏暗涌,神都朝议起纷争

青州圣院在秦婉儿激活圣道心种、融合渊守心印之力后,终于暂时稳住了崩溃的局势。

弥漫的暗金污染被大幅净化,狂暴的地脉重归温顺,虽然伤痕累累,但生机已开始缓慢复苏。

圣院弟子们在经历了一场近乎末日般的浩劫后,心志愈发坚韧,在张牧之的统筹和秦婉儿的引领下,投入到繁重却充满希望的重建工作之中。

秦婉儿晋入致知境,对天地法则的感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微观层面。她不再仅仅依赖磅礴的生命圣辉,而是能清晰地洞察地脉网络中每一丝细微的“伤痕”与“毒染”。

秦婉儿日以继夜地以心念之力为针,七彩圣辉为线,细致入微地缝合法则裂缝,布设净化符文。这个过程缓慢而耗神,却根基稳固,效果显着。

圣院核心区域的地脉率先恢复清澈,甚至比灾前更加坚韧通透,隐隐与秦婉儿的气息融为一体。

秦婉儿亦将自身感悟整理成册,融入圣院传承,开放予所有弟子。她于源碑下讲道,声音不高,却字字珠玑,引动天地灵机,常常伴有青草破土、灵泉自涌的异象,令闻道者如痴如醉,修为瓶颈松动者不计其数。

其“婉仙子”之名,不再仅是因容貌与董砚弟子的身份,更因其深厚的修为与无私的传道,深受青州乃至周边区域修士与百姓的由衷敬仰。

然而,平静之下,暗涌潜伏。

黑岩灵魂深处的暗金烙印,在承受了那记来自枷锁本体的恶毒诅咒后,发生了诡异的变化。

暗金烙印不再轻易引发狂暴,反而变得更加隐匿,如同与黑岩的灵魂达成了某种危险的共生。它甚至会窃取秦婉儿注入的净化之力与七彩圣辉,转化为一种更加晦涩难察的暗金能量,悄然滋养自身。

秦婉儿虽致知境,能察觉其存在与缓慢壮大,却一时难以找到根除之法,只能以更精妙的心念枷锁层层加固,将其暂时困锁。

黑岩变得比以往更加沉默,时常望着秦婉儿,巨大的兽瞳中流露出依赖与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挣扎,让秦婉儿心疼不已。

地底深处的暗金枷锁本体,在渊守心印与心种之力的联合压制下,暂时沉寂。但其散发的冰冷死寂之意并未完全消散,如同蛰伏的凶兽,仍在缓慢地渗透着更深层的地脉,等待着下一次反扑的时机。

吴青松在神都钦天监依旧昏迷不醒,其分身坐镇青州圣院,虽能维持两仪微尘阵运转,却难以再进行大规模推演,对天道全局的监控能力大减。

与此同时,神都朝堂之上,因青州剧变而引发的风波才刚刚开始。

皇极殿内,气氛凝重。

女帝姬明月端坐龙椅,面容清减,却目光锐利。辅政杨文渊立于丹陛之下,眉头紧锁。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窃窃私语,空气中弥漫着不安与争执。

“陛下!”一位身着传统儒袍、气息古板的老臣出列,正是当朝太傅,亦是天下儒家学宫总领之一的大儒,周文渊。

周文渊手持玉笏,声音沉痛:“青州之事,骇人听闻!地脉几近崩毁,天道为之震荡!究其根源,皆因那董砚所立之圣院,招惹了不可名状之邪物所致!其所修所谓‘真儒之道’,标新立异,悖逆圣贤经典,方引来如此滔天灾祸!

此乃天降警示!请陛下明察,即刻下旨,取缔青州圣院,缉拿相关人等,以正视听,以安天下!”

“周太傅此言差矣!”武镇岳立刻出列反驳,声如洪钟。

“青州之劫,明明是天外邪魔所为,董圣师及其门下弟子拼死抵抗,更有秦婉儿仙子临危突破,引动圣碑之力,力挽狂澜,保我青州乃至天下不失!

此乃大功于朝,大德于民!岂能是非不分,反加罪责?更何况,董圣师之道,于云州教化百姓,于青州抵御魔灾,功效卓着,岂是‘悖逆’二字可污蔑?”

“武将军岂不闻‘子不语怪力乱神’?”另一位学宫大儒冷笑道。

“董砚之道,动辄引动异象,近乎术法,岂是正统儒学所为?其门下甚至收纳妖类,人妖混杂,礼法何在?此等歪理邪说,纵然一时有小效,然根基不正,终招大患!青州之劫,便是明证!”

“荒谬!”李石的虚影通过通讯阵法怒吼。

“尔等皓首穷经,可知民间疾苦?可知妖魔凶残?师尊之道,重实践,明事理,护苍生,岂是尔等空谈道德文章所能诋毁?若非师尊与师妹,青州早已化为死地,亿万生灵涂炭!尔等此刻还能在此大放厥词?”

朝堂之上,迅速分裂成两派。一派以传统学宫儒生为主,坚称董砚之道为异端,是灾祸之源,要求取缔制裁。

另一派则以武将、部分务实文官以及深知董砚实力的修士为主,力挺董砚及其圣院,认为其是抵御末世危机的希望。

双方引经据典,争吵不休。龙椅上的姬明月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波澜起伏。她深知董砚的重要性,亦明白传统学宫在士林中的巨大影响力。

此刻天下动荡,天道崩坏迹象已现,若内部再起纷争,无异于自毁长城。

“够了。”姬明月终于开口,声音清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压下了所有争论。

“青州之事,朕已知悉全貌。董圣师及其门下,于国有大功,非但无过,反而当赏。秦婉儿临危受命,稳固地脉,功在千秋,敕封为‘青州镇守使’,领圣院事,享公爵俸禄。”

此言一出,周文渊等学宫大儒脸色顿时难看至极。

“然,”姬明月话锋一转。

“周太傅所言,亦不无道理。董圣师之道,毕竟新立,与传统经义颇有不同。骤然推行天下,恐引不适。

朕决定,三月之后,于神都‘百家论道台’,举行天下法会。特邀董圣师门下、天下学宫大儒、诸子百家代表、乃至仙门魁首,共聚一堂,论道辩经,明辨是非,探讨应对末世之道!”

“届时,天下共鉴。孰优孰劣,孰是孰非,皆以道理论高下,而非空言诋毁或权力强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姬明月这一手,极高明地将内部的纷争引导向公开的论辩,既安抚了学宫,又给了董砚一方正名的机会,更将天下目光聚焦于应对危机之道上。

周文渊等人虽不甘,却也无法反驳,只得躬身:“陛下圣明!”

武镇岳、杨文渊等也齐声道:“陛下圣明!”

消息很快通过特殊渠道传至青州圣院。

“百家论道?”张牧之接到传讯,眉头微皱,“陛下这是要将我等放在火上烤啊。那些学宫老朽,最擅长的便是唇枪舌剑,引经据典。”

秦婉儿刚从地脉深处归来,闻言神色平静:“师兄,何必担忧。师尊之道,乃践行之道,守护之道,非是空中楼阁。我等所做一切,青州便是明证。他们若要论,那便论就是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秦婉儿语气淡然,却带着致知境修士洞悉本质的自信。晋入此境后,她对师尊所传之道的理解更加深刻,那是一种直指本心、契合天地的真理,绝非迂腐经义所能动摇。

“只是师尊尚未归来…”张牧之有些忧虑。

“无妨。”秦婉儿望向远方,心湖中的七彩心种微微跳动,与那遥远的共鸣感应愈发清晰。

“师尊定会及时归来。即便不能,我等亦需代师赴会,让天下人知晓,何为真儒圣道!”

秦婉儿目光坚定,青裙无风自动,周身自有股渊渟岳峙的气度。

然而,无论是秦婉儿还是张牧之,都未曾察觉,在朝堂消息传来的同时,一道极其隐晦的魔念,借着青州地脉刚刚平复、气机仍有些紊乱的时机,悄然遁出了圣院范围,朝着神都方向,朝着那些对董砚之道最为抵触的学宫大儒府邸潜行而去。

归墟的暗手,从未停止搅动风云。这场看似公平的百家论道,实则早已暗藏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