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武侠修真 > 我在综武修仙那些年 > 第398章 此界传说,千古流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8章 此界传说,千古流传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下界百年,弹指而过。

昆仑山巅那场惊心动魄的飞升盛景,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分毫,反而在无数人的口耳相传、添砖加瓦中,被渲染得愈发神乎其神,最终凝结成了此方天地间最为璀璨、不可逾越的传说。

在熙熙攘攘的市井街巷,烟火气最盛的茶楼酒肆里,最受欢迎的永远是说书人口中那一段《道尊飞升传》。醒木一拍,满堂寂静。只见那说书老者须发皆白,唾沫横飞,将当日景象描绘得如同亲见:

“列位看官,您道那日昆仑之巅是何等光景?但见那道尊凌霄,青衫磊落,独立绝顶!天上劫云滚滚,雷霆如龙,他却岿然不动,嘿,您猜怎么着?竟引那九天雷劫入体淬炼,端的是肉身成圣,万法不侵!”

“这还不算完!心魔幻境,业火焚身,赑风蚀骨……哪一关不是九死一生?可咱们道尊,道心通明如琉璃,愣是将那万千劫难化为了登天阶梯!最终天门洞开,仙光接引,法相顶天立地,回眸一笑,便踏着那七彩祥云,直入星河而去!真真是千古未有之盛事,万载难逢之仙缘啊!”

台下听众,无论是走南闯北的商贾,还是寻常的贩夫走卒,无不听得如痴如醉,心神摇曳,仿佛自己也随着那说书人的话语,亲历了那传奇的一日。结束后,往往还会为一些细节争得面红耳赤,诸如道尊的法相究竟有多高,那仙乐究竟是何等动听。

而在那雕梁画栋、丝竹管弦的华丽戏台之上,《飞升记》则被演绎成了更加浪漫写意的剧目。扮演凌霄的武生,身法飘逸,唱腔高亢,在水袖翻转、翎子飞扬间,演绎着渡劫的艰辛与飞升的超脱。尽管艺术加工的成分颇多,但那核心的震撼与向往,却真切地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成为无数人心中对“得道成仙”最直观的想象。

就连稚龄孩童的启蒙读物中,也多了一篇由翰林院大儒亲自编撰、言辞浅白却意蕴深远的《清玄静心篇》。开篇便是:“清玄道尊,承天应运,历劫飞升,泽被苍生……”虽孩童未必能尽解其意,但那宁静祥和的韵律,以及文中蕴含的“守静”、“向善”、“持正”的道理,却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影响力最为深远的,莫过于那座他最初栖身、如今已成为天下道门祖庭的山间小道观。

百年间,这座原本简陋的道观已被扩建得庄严肃穆,香火鼎盛,每日前来朝拜、求签、问道的信徒与修士络绎不绝,几乎踏破了门槛。然而,观主石磊,以及其后历任观主,都始终严格秉持着凌霄留下的八字训诫——“道法自然,薪火相传”。

观内不设功德箱,不主动索取香火,更不介入任何江湖朝堂纷争。弟子入门,首重修心,次重德行,最后才是功法传承。他们更像是一群默默的守护者与传播者,守护着这片最初的净土,也将凌霄当年讲道时播撒的智慧种子,不断散播出去。

得益于凌霄飞升带来的灵气复苏与他留下的完整传承,这座道观百年间英才辈出。有弟子于讲道谷中枯坐三日,顿悟草木枯荣之理,创出《青木长生诀》;有弟子观封界碑符文有所得,精研符阵之道,成为一代宗师;更有弟子云游四方,扶危济困,将“道尊慈悲”之名传遍天下。

他虽已飞升,却又无处不在。

他的名字,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凡人亦可凭借自身努力与坚守,触及那无上大道。他的事迹,成为一个目标,激励着后世无数修行者,无论出身如何,无论资质高低,皆心怀希望,在各自的求道之路上砥砺前行。

在许多偏远山村,农户们或许不知当朝皇帝是谁,却一定听说过“清玄道尊”点石成金、呼风唤雨、最终飞升成仙的故事。他已从一位具体的修行者,升华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信仰,深深融入了此界文明的血脉之中。

昆仑山风依旧凛冽,吹拂着英魂碑与封界碑,也吹拂着这片因他而改变的世界。

他已离去,却又以另一种方式,成为了此界永恒的坐标与丰碑,指引着后来者,仰望星空,追寻那属于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