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 第63章 枢纽升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榕华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其人口集聚效应和区域辐射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作为城市门户的榕华南站,尽管设计前瞻,但在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下,其运力也开始捉襟见肘,逐渐趋于饱和。

高峰时段,南站候车大厅内摩肩接踵,检票口排起长龙,部分热门线路的车票更是“一票难求”。站台使用高度紧张,列车接发间隔被压缩到极限,调度压力巨大。这不仅影响了旅客的出行体验,也对运输安全构成了潜在风险。扩建南站、分流压力,成为了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基础设施课题。

在市委书记祁国栋的提议下,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铁路枢纽能力提升问题。市长孙陆雨牵头,组织发改委、规划局、交通局、铁路部门及专家智库,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

工作组很快拿出了两份核心方案:

一是对榕华南站进行扩容改造。在现有站场基础上,增建站台和到发线,扩建候车区域,优化换乘流程,提升既有设施的吞吐能力。

二是在城市东部华河新区规划新建榕华东站。此举不仅能有效分流南站压力,更能带动城市东部区域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一城两站、主辅结合、分工协作”的现代化铁路枢纽新格局。

经过多轮激烈讨论和比选,市委常委会最终拍板:两项工程同步推进,双管齐下!

祁国栋在决策会上强调:“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铁路枢纽建设,不能只看眼前,必须放眼未来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发展需求。南站扩建是缓解当前燃眉之急,东站新建则是布局长远战略支点。两者缺一不可,必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孙陆雨具体部署:“成立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我任指挥长。要立即启动前期工作,尤其是东站选址和规划设计,要体现国际一流水平,与华河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的发展紧密融合。南站扩建要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现有运营的干扰。”

两大工程同时上马,挑战空前。

榕华南站扩建 如同“心脏搭桥手术”,需要在保证车站不停运、安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进行。建设者们采用了分阶段、模块化施工方案,利用夜间“天窗期”进行关键工序作业,如同精密的钟表匠,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见缝插针,一点点拓展站场能力。施工期间,通过加强引导、优化流线、增加临时设施,尽力保障旅客出行体验。其难度之大、要求之高,堪称铁路建设史上的典范之作。

榕华东站新建 则是一张白纸上绘就的宏图。选址位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规划设计面向全球招标,最终采纳了寓意“榕树华盖、江河汇流”的方案,造型现代流畅,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东站定位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除了高标准铁路站场,还同步整合了地铁、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零距离换乘”。更引入智慧车站理念,广泛应用人脸识别、智能导航、无感支付等科技,提升运营效率和旅客体验。征地拆迁、配套路网建设等难题,在强大的组织协调下逐一破解。

不久,两大工程相继竣工。

扩建后的榕华南站,站台数量增加,候车空间更加宽敞明亮,商业服务设施更加完善,运输能力提升了近百分之五十,有效缓解了运营压力,面貌焕然一新。

而全新的榕华东站 则以其宏大的规模、前瞻的设计和先进的设施,震撼亮相。巨大的穹顶下,阳光透过玻璃幕倾泻而下,空间开阔通透。智能化设备无处不在,旅客出行便捷高效。东站不仅成为榕华市的新地标,更极大地提升了城市东部区域的价值,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集聚,真正起到了“建一个枢纽、兴一个区域”的作用。

通车仪式当天,祁国栋和孙陆雨分别出席了南站扩容工程竣工仪式和东站开通运营仪式。

站在崭新宏伟的东站候车大厅,祁国栋感慨道:“回想当年,我们为争取第一条高铁线路经过榕华而四处奔走。如今,‘一城两站’的格局,是榕华发展实力的体现,更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信心所在。”

孙陆雨在南站望着川流不息、秩序井然的旅客,欣慰地说:“交通枢纽的升级,如同为城市注入了新的血脉。现在,榕华东西联动,双翼齐飞,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了。”

“榕华南站”与“榕华东站”,一西一东,如同榕华市腾飞的两只强大翅膀,承载着千万人的梦想与生活,连接着更加广阔的世界。它们不仅是钢铁铸就的交通枢纽,更是榕华市不断自我超越、追求卓越的象征,标志着这座城市在现代化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而辉煌的一步。未来的榕华,必将凭借这强大的枢纽力量,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