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扬州,车窗外的景致,从水波荡漾的唯美,逐渐过渡到梧桐掩映下的宽阔街道和透着历史厚重感的建筑群。一种不同于杭州婉约、上海时尚的沉稳气度,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入住酒店后,第一站便直奔中山陵。
秋日的紫金山,层林尽染。沿着长长的甬道拾级而上,两侧的雪松苍翠挺拔,庄严肃穆。
祁国栋抱着小云舒,步伐沉稳;黄莉雅牵着祁安的手,轻声给他讲述孙中山先生的事迹。祁安听得似懂非懂,但看着父亲凝重的神色和眼前巍峨的祭堂,也自觉地安静下来。
登上平台,俯瞰整个南京城,气象万千。
祁国栋将小云舒交给妻子,独自在祭堂前静静站立了片刻。山风拂过他略显疲惫却此刻无比肃穆的脸庞,眼中是对革命先驱的深切缅怀,或许也有一份对自己肩上责任的重新审视与砥砺。
他没有多言,但那挺拔的背影在蓝天映衬下,仿佛与这座伟大的建筑产生了某种精神的共鸣。黄莉雅没有打扰他,只是温柔地看着,她知道,有些时刻需要独处和沉淀。
第二天,他们来到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白天的夫子庙,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祁安对琳琅满目的小吃和手工艺品充满了兴趣,一会儿要吃盐水鸭,一会儿要看雨花石。
黄莉雅耐心地陪着儿子,品尝着蟹黄汤包,挑选着精美的丝绸团扇。小云舒坐在婴儿车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和物。
祁国栋则对江南贡院的历史表现出浓厚兴趣。他带着祁安,在那些曾经走出过无数状元、举人的号舍前驻足,讲解着古代科举制度的严谨与艰辛。
“爸爸,在这里考试是不是很可怕?”祁安看着狭小的号舍问。
“是啊,但这也是千百年来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道路。”祁国栋借机引导,“所以安安要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厚重,在父子间的对话中悄然延续。
傍晚,他们登上了秦淮河的画舫。
华灯初上,两岸灯火璀璨,秦淮河仿佛一条流淌着千年故事的光带。画舫缓缓行驶,桨声灯影,如梦似幻。
与西湖的天然秀美不同,这里的风光更多了几分人文的绮丽与历史的沧桑。
祁国栋揽着黄莉雅的肩,两人并肩坐在船头,看着两岸的雕梁画栋,听着导游讲述李香君、董小宛的轶事,感受着“十里秦淮”曾经的繁华与风流。
祁安趴在船舷,指着水中的倒影和穿梭的灯船,兴奋不已。小云舒则在妈妈温暖的怀里,随着画舫的轻微摇晃,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三天,他们选择在玄武湖公园享受一个悠闲的上午。
秋高气爽,湖面开阔,远处明城墙的轮廓清晰可见。
他们租了一辆四人自行车,祁国栋掌控方向,黄莉雅和祁安奋力蹬车,笑声洒满了环湖路。小云舒坐在前面的婴儿座上,戴着小小的遮阳帽,开心地挥舞着小手。
在湖边的一片草坪上,他们铺开野餐垫,享受着黄莉雅提前准备的三明治、水果和南京特色的糕点。
祁安和几个在草坪上玩耍的本地孩子很快成了朋友,一起追逐着肥皂泡泡。祁国栋难得地完全放松下来,双手撑在身后,仰头感受着温暖的阳光,看着妻子和孩子开心的模样,嘴角始终带着满足的笑意。
“六朝古都,底蕴果然不同。”黄莉雅将剥好的橘子递给他一半,“感觉比杭州更厚重,比上海更内敛。”
祁国栋接过橘子,点点头:“是啊,历史的沉淀在这里随处可见。治理这样的城市,需要的不仅是发展经济,更要有对文化的敬畏和保护性开发的智慧。”职业的习惯让他不自觉地进行着思考,但眼神是平和的,带着欣赏与借鉴。
离开南京前,他们特意去品尝了地道的南京大排档。古朴的装修,热闹的氛围,地道的金陵菜。一碗热腾腾的鸭血粉丝汤,一碟鲜美的盐水鸭,让味蕾也记住了这座城市的味道。
车子驶离南京,后视镜里,古城墙的轮廓渐渐模糊。祁安抱着在夫子庙买的仿制云锦小麒麟,已经睡着了。黄莉雅整理着相机里满满的照片,有中山陵的庄严,有秦淮河的妩媚,有玄武湖的惬意,更多的是家人灿烂的笑脸。
祁国栋专注地开着车,南京之行带给他的,不仅是身心的放松,更有历史的叩问与文化的滋养。
下一站,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