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54章 新男神登场:温润教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4章 新男神登场:温润教授

山区支教的物资刚装车完毕,陈曦就接到了市教育局的来电,对方语气带着几分急切:“陈小姐,我们下周要举办‘公益教育资源对接论坛’,想邀请你的工作室作为‘公益推广代表’分享经验。还特意请了师范大学的林知珩教授,他在教育公益领域很有研究,你们可以提前对接,说不定能碰撞出合作火花。”

林知珩?这个名字陈曦有些耳熟,好像在之前查公益教育资料时见过他的论文,字里行间满是对乡村教育的热忱,却没想到会有机会当面交流。她立刻答应:“没问题,我们很乐意参与论坛,也期待能和林教授交流。”

挂了电话,陆星辞刚好从旁边的民宿走出来,手里拿着两杯热豆浆:“看你接电话时很开心,是有好消息?”

“是啊,市教育局邀请我们去参加公益论坛,还能跟林知珩教授交流。”陈曦接过豆浆,眼里满是期待,“我之前看过他的论文,里面关于‘乡村教育资源均衡’的观点特别有见地,这次终于能当面请教了。”

论坛当天,陈曦特意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刚走进休息室,就看到一个穿着浅灰色毛衣的男人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教育类书籍,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温和的轮廓。他看书时格外专注,连翻页的动作都轻得怕打扰到别人,直到陈曦不小心碰到旁边的椅子,他才抬起头。

“抱歉,打扰你看书了。”陈曦赶紧道歉,却在看清他面容时愣了一下——他比论文扉页的照片更显温润,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眼神清澈又温和,笑起来时嘴角会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像极了大学时让人忍不住想亲近的专业课教授。

“没关系,我也是刚到。”男人合上书,起身礼貌地伸出手,声音像温润的玉石相击,格外好听,“你好,我是林知珩,师范大学的老师。听教育局的人说,今天会有位做公益推广的年轻人来分享,想必就是你吧?”

“您好,我是星途推广工作室的陈曦。”陈曦握住他的手,只觉得他的掌心温暖又干燥,“我之前看过您关于乡村教育的论文,特别受启发,今天能见到您,特别荣幸。”

“能让年轻人关注乡村教育,才是最值得开心的事。”林知珩笑着请她坐下,还主动给她倒了杯温水,“我看了你们工作室做的福利院公益短片,把商业推广和公益结合得很巧妙,没有生硬的宣传,反而满是温度,这很难得。”

两人从乡村教育现状聊到公益推广的痛点,再到如何用新媒体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越聊越投机。陈曦发现,林知珩不仅学识渊博,还特别懂“落地”——他提出的“让乡村孩子用绘画记录生活,再通过推广让城市家庭认购画作,所得资金用于购买教具”的想法,刚好能解决工作室正在困扰的“公益项目可持续性”问题。

“这个想法太妙了!”陈曦兴奋地拿出笔记本记录,“我们可以先在山区支教的学校试点,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眼里的家乡,再联合爱心企业做线上认购,既给了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又能为学校筹集公益资金,还能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

林知珩看着她认真记录的样子,眼里满是欣赏:“你不仅有想法,还能快速想到落地细节,这在年轻人里很难得。要是不介意,我们可以一起推进这个项目,我负责联系乡村学校和教育专家,你们负责推广和资金对接,说不定能做成一个可复制的公益模式。”

论坛分享环节,陈曦结合工作室的公益案例,提出“温暖推广=真实故事+情感共鸣+可持续落地”的理念,台下掌声不断。而林知珩的分享则从教育专业角度,为公益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两人的观点相互呼应,让在场的公益组织和企业都眼前一亮。

论坛结束后,不少企业主动过来交换联系方式,想参与“乡村儿童画作认购”项目。林知珩看着忙碌的陈曦,主动提出:“我帮你整理一下联系方式吧,按行业分类,后续对接会更方便。”他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击,分类清晰又细致,连企业的公益侧重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夕阳西下时,两人一起走出会场。林知珩忽然从包里拿出一本签了名的书,递给陈曦:“这是我去年出版的《乡村教育的温度》,里面记录了一些乡村老师和孩子的故事,或许能给你们的推广提供些灵感。书里还夹了我的联系方式,项目推进中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

陈曦接过书,指尖触到扉页上清秀的签名,心里满是温暖:“谢谢您,这本书我一定会好好读。后续项目对接,可能要多麻烦您了。”

“能为乡村孩子做些事,不麻烦。”林知珩笑着挥手告别,阳光落在他身上,像镀了一层温柔的光,“期待我们的合作能让更多孩子受益。”

回到工作室,陈曦刚把书放在书架上,系统的提示音就响了:“嘀——检测到新核心人物‘林知珩’登场,其对宿主的专业能力与公益理念高度认可,情感倾向为‘欣赏与合作期待’,初始好感度45\/100。”

“触发‘多元社交’新任务:【公益教育合作】。任务要求:1. 与林知珩共同推进‘乡村儿童画作认购’项目,1个月内完成试点学校落地;2. 产出3条高质量公益推广内容,吸引不少于5家爱心企业参与;3. 形成可复制的‘教育公益+推广’合作模式。任务奖励:1. 解锁‘教育公益策划’技能(初级);2. 林知珩好感度+15;3. 工作室获‘教育公益合作伙伴’认证。”

看着系统面板上的新人物信息和任务,陈曦心里满是期待。她没想到,一次论坛交流不仅能收获优质合作项目,还能认识这样一位温润又专业的教授。她翻开《乡村教育的温度》,扉页上除了签名,还写着一行小字:“教育的本质是点燃,推广的本质是传递,愿我们一起点燃更多孩子的梦想。”

晚上,陈曦给沈砚川发了条消息,分享今天的收获:“沈医生,今天去参加公益论坛,认识了师范大学的林知珩教授,他特别厉害,还跟我们一起推进乡村儿童画作认购项目,以后又能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了!”

沈砚川很快回复,语气里满是支持:“恭喜你,又找到新的公益方向。林教授的名字我也听过,在教育公益领域很有威望,你们合作肯定能做成大事。要是忙不过来,记得别熬夜,照顾好自己。”

放下手机,陈曦看着窗外的星空,心里满是憧憬。从沈砚川的温柔守护,到江屿的阳光陪伴,再到陆星辞的同频合作,如今又多了林知珩的专业助力,她的身边渐渐聚集了一群同样温暖又优秀的人。而她知道,这些相遇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她始终坚持“用推广传递温暖”的初心,才吸引到了同样心怀善意的同行者。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陈曦不再迷茫。她会带着工作室的团队,和这些新老朋友一起,在公益与推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专业与真诚,点燃更多乡村孩子的梦想,也让自己的人生,因为这些有意义的事,变得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