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搬入玺园一周后,那种无处不在的、因界限模糊而产生的微妙张力,让沈清澜意识到,仅有婚前协议中那些原则性条款是远远不够的。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细节,需要更明确的规则来约束,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越界。

她不是一个喜欢被动等待的人。在一个两人都难得没有应酬和加班的晚上,她敲响了陆寒霆书房的门。

“进。”里面传来他低沉的声音。

沈清澜推门进去。书房比她想象的更大,一整面墙的书柜直抵天花板,大部分是经济、历史和科技类典籍,只有角落一个小格子里放着几本医学专着,显得格格不入。陆寒霆正坐在巨大的书桌后处理文件,台灯的光勾勒出他专注的侧脸。

“有事?”他抬起头,放下手中的金笔。

沈清澜走到书桌前,将一份打印好的A4纸放在他面前,标题是几个加粗的黑体字:《同居期间行为准则(建议稿)》。

陆寒霆的眉梢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拿起那份薄薄的文件,快速浏览起来。条款清晰,直白得近乎冷酷:

1. 空间划分: 主卧、客卧、各自书房为私人领域,未经明确允许,不得随意进入。

2. 公共区域使用: 客厅、厨房、餐厅为共享区域,使用后需恢复原状。若一方需长时间独占(如会客),需提前12小时告知另一方。

3. 作息与噪音: 晚11点后,公共区域及私人领域内需将音量控制在40分贝以下(附分贝参照表)。早6点前同理。

4. 卫生与生活习惯: 个人区域自行负责。公共区域由家政人员打扫,但个人物品不得长时间滞留。

5. 访客规定: 非协议相关的私人访客(如朋友、家人)需提前24小时报备,并获得另一方同意。访客活动范围仅限于公共区域及邀请方私人领域。

6. 紧急情况: 仅限于火灾、医疗急救等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可无视第1条。

7. 信息与隐私: 不得以任何形式探查、过问对方非公开的工作行程、通讯内容及私人交往。

8. 附加条款(沈清澜补充): “职业优先原则”适用于同居期间。 即,当医院紧急呼叫(如急诊手术、危重病人处理)与任何既定安排冲突时,医院事务拥有最高优先级,且不视为违反本准则或婚前协议。

陆寒霆的目光在最后一条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抬起眼,看向站在桌前,身姿挺拔、眼神平静无波的沈清澜。

“沈医生这是把同居当成实验室管理了?”他的语气听不出是调侃还是不满。

“明确规则有助于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内耗,陆先生。”沈清澜回答得一板一眼,“我认为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陆寒霆身体向后,靠在昂贵的皮质椅背上,指尖在那份“准则”上轻轻敲击着。

“第一条,私人领域。如果我需要进入客卧取东西,或者你需要来主卧商量事情呢?”他抛出问题。

“可以提前发信息预约时间,或在公共区域沟通。”沈清澜对答如流。

“第五条,访客。如果我母亲突然来访呢?”

“提前24小时报备是理想状态。对于直系亲属的突发到访,可在抵达前1小时通知,另一方有权选择回避或在自己私人领域活动。”她显然已经考虑过各种情况。

“最后一条,”陆寒霆的目光变得锐利,“‘职业优先’……如果和重要的商业活动,比如与海外并购方的最终签约仪式冲突呢?”

沈清澜迎上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退让:“生命无价,陆先生。在我的价值序列里,抢救一个危重患者,优先于任何商业活动。这是底线。”

书房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台灯的光晕在两人之间流转,空气仿佛凝滞。

陆寒霆深邃的眼眸紧紧锁住她,像是在评估这条“底线”的价值和重量。他看到她眼底不容置疑的坚定,那是一种源于职业信仰的、无法被权势或利益撼动的力量。

几秒后,他忽然拿起笔,在那份“准则”上利落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可以。”他放下笔,将文件推回给她,“就按你的规则来。”

他的爽快反而让沈清澜微微一愣。她以为至少会在“职业优先”这条上有一番争执。

“另外,”陆寒霆补充道,语气恢复了商人的冷静,“我增加一条:第九条,‘共同维护外部形象’。在可能有外人目睹的场合(如管家、助理在场时),需表现出基本的、符合‘夫妻’身份的互动与关怀。细节可自行把握。”

沈清澜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合理。我接受。”

她拿起他签好字的文件,微微颔首:“那么,从明天开始执行。”

她转身离开书房,轻轻带上门。

陆寒霆看着她离开的方向,目光落在书房门板上,许久没有移开。他抬手,松了松衬衫的领口,感觉那份薄薄的“同居条约”,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那个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女人,更清晰地隔绝在了他的世界之外。

但同时,她那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试图建立秩序、坚守底线的样子,又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同居条约,正式生效。

它将两个人框定在清晰的界限内,也让这场始于交易的同居生活,多了几分冷冰冰的、却必不可少的“秩序感”。

只是,规则能约束行为,又能约束得了悄然滋生的、那些超出规则之外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