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 > 第324章 “清源”遭遇首次危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4章 “清源”遭遇首次危机

就在陆寒霆用疯狂工作麻痹自我,周慕深勉力维持着“清源”表面平稳,而沈清澜已在异国他乡开始新研究的时候,那个曾被无数光环笼罩、被视为行业奇迹的“清源”项目,毫无预兆地迎来了自诞生以来的首次重大危机。

问题出在最核心、也最不容有失的环节——大规模生产工艺。

实验室阶段的完美数据与精巧合成路径,在放大到工业化生产规模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一批至关重要的中间产物,在新型生物反应器中出现了无法解释的活性骤降和不可控的副产物生成,导致最终产物的纯度远低于临床标准,几乎整批报废。

这不仅仅是巨额的经济损失,更致命的是对项目时间线的毁灭性打击。与多家国际药企签订的供货协议悬于一线,前期投入的巨量研发成本和市场铺垫眼看就要付诸东流。

消息被严格控制在核心管理层,但恐慌如同无声的瘟疫,已经在项目组内部悄然蔓延。没有了沈清澜坐镇,那些曾经被她智慧和魄力压下去的技术分歧和路径争论,再次浮出水面,甚至更加激烈。几位资深研究员各执一词,提出的解决方案要么风险极高,要么需要回溯到基础研究阶段,耗时漫长,远水难救近火。

周慕深的办公室,气压低得令人窒息。

他面前站着几位战战兢兢的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汇报的声音都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周总,我们尝试了三种不同的催化剂和温度梯度,但……效果都不理想。”

“反应器的参数已经优化到极限,问题可能出在……出在最开始的合成路径设计上,它对规模化生产的容错率太低了……”

“沈博士当初留下的笔记和资料里,关于大规模放大的关键控制点,记录得……比较简略……”

最后那句话,像一根针,轻轻扎了一下周慕深的神经。他抬起眼,目光沉静,却让说话的人瞬间噤声,冷汗涔涔。

简略?周慕深比任何人都清楚,不是沈清澜记录简略,而是那些最精妙、最关键的“手感”和“直觉”,那些基于无数次失败和经验积累形成的、近乎本能的判断,根本无法完全用文字和数据记录。那是独属于她的,烙印在思维深处的科学艺术。

而他,当初却用“情绪化”和“影响判断力”这样的词语,轻飘飘地否定了这份无可替代的价值。

“所以,”周慕深开口,声音平稳得听不出情绪,却带着千斤重压,“你们的意思是,离开了沈博士,‘清源’连最基本的生产问题都解决不了?”

无人敢应答。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周慕深靠向椅背,挥了挥手。众人如蒙大赦,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门关上后,他脸上那层面具般的平静才出现一丝裂痕。他抬手捏了捏眉心,眼底是浓得化不开的疲惫与焦灼。

他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咨询了国内外顶尖的行业专家,得到的反馈大多类似——这是创新技术工业化过程中常见的阵痛,但解决起来极其依赖对核心技术细节的深刻理解和大量试错经验。而时间,是他们最耗不起的东西。

董事会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语气从最初的关切迅速转变为质疑和施压。资本市场嗅觉灵敏,“清源”相关的概念股开始出现小幅震荡,虽然暂时被压了下去,但恐慌一旦形成,溃堤只在瞬息之间。

周慕深站在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是他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此刻却仿佛摇摇欲坠。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那个被他亲手推开的人,对于这个项目,对于他,意味着什么。

她不仅是技术的核心,更是定海神针,是能够在迷雾中指引方向、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的灵魂。

而现在,针移走了,海便起了风浪,船行艰难。

他拿起手机,屏幕上是那个早已被无数次点开,却从未拨出的号码。指尖悬在拨号键上空,久久未能落下。

骄傲、愧疚、现实的窘迫……种种情绪交织,将他死死困住。

即便他此刻放下所有尊严去恳求,远在异国的她,还会愿意回头看这个烂摊子吗?还会愿意……回头看他吗?

“清源”遭遇的首次危机,

表面上是一场技术瓶颈,

实质上,

是一场因核心灵魂缺席而引发的,

系统性崩盘的开始。

它像一面残酷的镜子,

照见了周慕深当初那个“理性”决策背后,

隐藏的,

何等巨大的傲慢与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