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种田之涅盘重生 > 第三十七章 兄弟扶持,雨儿作茧自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七章 兄弟扶持,雨儿作茧自缚

“青宇,你刚才手里拿的什么玩意,玩了这么长时间?”刘来喜一边帮二哥推着架子车一边问刘青宇。他原本以为青宇一个人在山下看着架子车早就不耐烦了,没想到他看到青宇时这小子正拿着一个系着麻线的树枝玩得不亦乐乎,心里就不禁有些好奇。

刘青宇乖乖地答道:“三叔,这个叫记账器。我可不是在玩,我在学记账呢。”

刘大田听了立即竖起了耳朵。

刘来喜不满地说:“记账器,这玩意能记账?你蒙你三叔呢?!”

刘来福一边拉车一边说道:“老三,这小子哪敢骗你?这玩意是雨丫头捣鼓的,记账和算账都好使。现在,我也在学着用这个记账、算账呢。”

刘大田半信半疑地问:“老二,这个真的好使?”

刘青木嘚瑟地抢着答道:“爷爷,这个好使着呢?过不了几日,我也能记账、算账啦!”

刘大田不在怀疑,就吩咐刘青峰道:“峰小子,改天你给我送几个过来,再教教你三叔怎么用这个记账、算账。”

几人一边说话,一边推车,很快就到了村口,刘大田吩咐刘青宇道:“青宇,你去田里喊你大伯和四叔,让他们拿着家伙直接去田里帮忙。”

刘青宇飞快地答应着就跑了。刘青石和刘青木也不用爷爷和老爹吩咐,就跑回家拿簸箕去了。

等他们推车到了田里,时间已经过了巳时。田里已经有不少人正在准备回家,却看到刘来福家老少三代人推着架子车来到田里。最近,刘来福家里折腾了不少事,现在大家看到他们这样,都纷纷停下来驻足观望。

大家看到刘来福一大家子将一簸箕又一簸箕的草木灰撒进麦田,不禁议论纷纷。

“这刘老二家真要将草木灰当肥使呀?!”

“听说北边的人也用这个法子,这真能好使吗?”

“应该好使吧?没看见老爷子和三个兄弟过来帮忙了吗?老爷子可是个种庄稼的好把式。”

“可不是,前几天,刘老二就将草木灰撒在一小块地里,我今天还去看过,那一小块麦子长得好着呢。”

“可你们说,这老爷子和仨兄弟怎么不在大院的田里撒,怎么到这边来帮忙了。”

“听说,这法子是刘二哥这县里听来的。”

“没想到,大伯家四房现在也和睦了。”

“那是,我看他们家二房最有情义。”

“那三房也不错呀,那个架子车可是老爷子出银子买的。”

......

人多好办事,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草木灰就撒完了。刘大田没答应去老院吃饭,带着仨个儿子回去了。

刘来福父子几人回到家,张氏母女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热水洗漱。父子几人洗漱完毕吃完饭后,刘雨儿向刘来福汇报:“爹,下午我们家收了十三担柴,有九担换的是碎米,四担是收的铜钱。不过,有几家说想要点粗面,可我们家没有。”

刘来福猛地一拍脑袋,竟然将这事忘了,看来这几天只能继续喝碎米粥、吃胡萝卜了。

刘雨儿被他的动作吓了一跳,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下午,大山叔交给娘一百八十二文,兔子和柴钱应该是一百九十二文,大山叔还是只肯收十文。”

刘来福听完吩咐大儿子道:“青山,你赶紧去里正家还牛车,拿上十文钱,再带上两只兔子,先给爷奶送去一只,再给里正家送一只。”

刘青山走后,刘来福让六七八自己去洗漱休息,自己亲自点了一盏油灯让几个儿子和刘雨儿一起算账。

第二天清晨,刘雨儿一觉醒来,果然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她不由地佩服古人的智慧,这看云识雨还真是堪比现代的天气预报。

刘雨儿在屋里练了一会儿拿大顶,因为房间堆放芦苇的缘故,她只缩手缩脚的比划了一下军体拳,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前世学的拳脚,就出了屋门。

雨下得果然不大,刘来福一家人吃完早饭,刘张氏坐在屋檐下依旧做着永远做不完的针线活,刘来福检查修补各种农具,孩子们就在堂屋和者屋檐下或是剥芦苇,或是逗弄双胞胎,或是劈着竹子准备给兔子们做个矮篱笆,看上去倒是一片和谐。可没多久,这一片和谐就被打破了。

刘青峰突然抬头看了看飞针走线的老娘,转头对正在剥芦苇的刘雨儿说道:“妹妹,你也该学学做针线了,不能总让娘一个人忙。”

刘雨儿一听头就大了,不满地大声说道:“二哥,我才多大点,你就惦记着我?怎么就不是该你和大哥娶嫂子回来?!”

屋里屋外的人听到她的话先是一愣,接着就都看向了刘青山。刘青山满脸通红,低着头狼狈地劈着竹子。张氏看了大儿子好一会儿才自言自语道:“老大该说媳妇了。”

刘青山听到张氏的话,再也坐不住,起身就回了自己的房间。

刘青峰似笑非笑地看着妹妹。刘雨儿话一出口就后悔了,现在看到罪魁祸首居然幸灾乐祸地看着自己,她眼珠一转说道:“二哥,你有几天没教我们写字了?”

刘青峰听了就是脸色一变:这两天事太多,仅有的一点时间也被用来教弟弟们数数、算账了,除了小八,他已经有两天没有教弟弟写字了。他连忙偷偷地看向老爹,果然刘来福正意味不明地看着自己。刘青石兄弟几个也担心地看着二哥和老爹,他们虽然还算不清楚,可也知道老爹要是真的计较,二哥少说也会挨上几十巴掌。

刘雨儿心里乐开了花,哈哈,三十巴掌,她好想看看这个男孩当众挨巴掌的样子。

刘青峰看到老爹没表示,看看外面的天,只好回屋里拿来沙盘教几个弟弟写字。他心中对妹妹有气,也没喊她。刘雨儿自然也不在乎,反正自己在一边听听就明白了,根本不稀罕这个大男孩教自己。

刘来福在屋檐下修农经一直没有说话,却在刘青峰教完弟弟们写字时将他拎进了房间。接着屋里就传来了巴掌声和刘青峰的闷哼声。几个男孩吓得缩着脖子不敢出声,刘张氏一脸责怪地看着女儿。

刘雨儿有些后悔,一个上午的时间,她就得罪了两个在家里分量最重的哥哥,这以后的日子不知道会不会难过。

刘来福从屋里出来,看看外面的天对几个孩子宣布道:“下午要是不下雨,我们就休沐。”

张氏见二儿子没出来,急忙进屋去看儿子。

刘雨儿也发现二哥没有出来,心中愈发后悔。

中午吃过午饭,雨果然停了。刘来福立即领着刘青山去河边挑水。

刘雨儿洗完澡,觉得自己理亏,就跟在二哥后面一个劲地讨饶、道歉。

刘青峰先是不理,后来听烦了,才打住她的话,盯着她的小脸说:“从今天起,你就跟着娘好好学针线,在能补好一件衣服之前,不许出这个院子。”

刘雨儿心中一阵哀嚎:自己这是要被关禁闭了。她决定不接受这个惩罚,自己又没做错事,凭什么受罚?她鼓起勇气抗议道:“不要,我才不要学针线,我有没做错事,才不要受罚。”

刘青峰愣了一下,这丫头居然将在家做针线当惩罚了?那自己就好好惩罚一下她好了,今天老爹的巴掌可是不轻,自己可是趴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他故意板起脸说道:“雨儿,你现在就去找娘学,要是学得不好,以后后院也不用去了。”

刘雨儿毛了,不服气地说道:“二哥,爹都没要我学,你凭什么管我,我才不会听你的话。”

刘青峰慢吞吞地说道:“雨儿,我觉得大户人家的姑娘都很不错,‘一门不迈,二门不出’,我们家就你一个姑娘,也可以这么养着。”

刘雨儿一听立刻蔫了,二哥要是将这话和爹娘说了,没准这对视女为宝的父母就听进去了,自己现在要做很多事的,可不能被关在家里,和两个双胞胎大眼瞪小眼;这古代要电视没电视,要手机没手机,自己这个现代人迟早要被关出毛病来。刘雨儿想到这里,只好低头认输,无精打采地说道:“我现在就去找娘。”

刘青峰看着妹妹垂头而去,忍住想笑的冲动,到后院和刘青石他们一起扎篱笆。

张氏看到刘雨儿主动找自己要求学针线,非常惊讶,也很欣喜,女儿已经八岁,早该学针线了,可是就是不肯学,自己一直拿她没办法,只能拖着,没想到女儿今天转了性,居然主动要学了。

一个下午,刘雨儿老老实实地跟着张氏做针线,连红妮家都没去,家里人暗暗纳罕。刘来福看在眼里也在心里松了口气,放下了心。

刘青山看到这个情形,悄悄问刘青峰道:“二弟,你将妹妹怎么了,让她变得这么听话?”

刘青峰揉了揉还在痛的屁股,嘻嘻笑道:“也没做什么,就是收了点利息。”

刘青山无奈地一笑,不过他也觉得能让妹妹收了心,二弟的这顿巴掌到也算没白挨。

到了傍晚,天又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刘来福一家人看着这绵绵的春雨,都心情大好。刘雨儿看到一家人幸福的表情,也将自己被二哥禁足的事抛到了脑后,和家人一起高兴得说笑。

小雨一直下着,直到第二天中午天才开始放晴。刘雨儿看到明净如洗的蓝天,就想出去走走。她刚要迈出院门,就听到了二哥的声音:“妹妹,你这是要去哪?”

刘雨儿耷拉下脑袋,没好气地说:“我去补衣服。”

刘家的人看到她这样都十分惊讶,只有刘青山在一边暗暗憋着笑。

经过这个小插曲,老院的人都动了起来。刘来福带着刘青山去地里察看,刘青石和刘青宇不顾山路泥泞挖药草,刘青峰和刘青木继续在家扎篱笆,张氏去河边洗衣服,就连小六小七也被支使到村边打草。刘大山也过来和刘来福知会了一声,说要去县城探探路,看明天车子能否进城。最后,只有刘雨儿和小八留下来看着双胞胎。

刘雨儿想着忙碌的一家人,心里就不是滋味,原主这些兄弟最大的也不过才十六岁,小七不过才五岁,就要开始分担家里的重担了。如果自己不能让这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真的是没脸见原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