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种田之涅盘重生 > 第八十四章 打水井,老刘家千亩开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十四章 打水井,老刘家千亩开荒

刘雨儿面不红心不跳地说:“是,爷爷,我就是想让二哥和县太爷说说我们家屯粮不是为了发不义之财,而是为了开荒。”

刘青峰抬头看了自己妹妹一眼,又低下了头。

刘大田点点头,向众人发问道:“你们都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雨儿见大家都不说话,试探地问:“爷爷,可以打井灌田吗?”

“打井灌田?雨儿,你疯了?”刘来福不可置信的看着女儿。

“打井灌田?这个在北面倒是有过。那块荒地无法灌溉,打井灌田倒是个办法。”

刘雨儿听了老爷子的话,心道爷爷还真是见多识广。

刘来喜恭敬地问:“打井灌田?爹,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刘大田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还是要先打井。二丫头说得对,要是想开出一千亩地还要保证种出苞米,必须先解决水的问题。这样,老三你明天进城找人去荒地打井,看看情况如何?若是不成,还是让青峰去和县令大人说个明白的好。”

刘大山插嘴道:“大伯,我认识一户打井的人家,明天我上午就去送柴,顺便请人过来。现在农忙事多,就别让三哥再跑这一趟了。”

刘大田点点头说:“那就请大山走一趟。”

众人散后,刘来喜又来到刘大田房间说道:“爹,我们家的这个摊子是不是越铺越大了?”

刘大田叹口气说道:“事到如今,只好如此了,也怪我当初糊涂了。”

“爹,我担心我们家到时会入不敷出、无以为继,生生被这千亩荒地给拖垮了。”

“无妨,你二哥如今和正和楼还有其他的合作,银子暂时不会缺。你们卖柴的银子就先自己留着,不必再拿出来了。”

刘来喜惊讶地看着刘大田,失声问:“爹,二哥他?”

“老三记住,这话出去不许再提。”

“是,爹。”……

这一夜,刘家人是一夜无眠。千亩开荒的事情实在太大了,他们什么时候想过这样的事情?刘大田、刘来福和刘青峰、刘雨儿等几人还好些,其他人无不是忧心忡忡,暗暗后悔当初怎么就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参与开荒?现在好了,开荒还没有开始,就惹来了天大的麻烦……

同一时间,州府袁家书房,赵老向二位东家回明了签订契约一事,也将刘雨儿的话转述了一遍。

袁放听完吃惊地问:“那个丫头真是这么说?”

赵老点头。

袁东笑道:“大哥,怎么样,这对兄妹不是凡人吧?”

袁放点点头说:“还真是小瞧了他们。当初,就该直接给他们一百两银子算了。”

“大哥,要是直接给他们一百两银子,那丫头还会出这个主意?二哥,你就别心疼这点银子了,就冲着这个主意,这银子花得就不冤枉。”

“说的也是。赵老,就照这个法子办。从明天起贴出告示,正和楼会将所有酸菜鱼的毛利全部用来赈灾,所有正和楼大堂都竖一块牌子,将酸菜鱼售卖份数告知客人。那个丫头的红利照旧给她,他们要赈灾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做。我们正和楼不缺这点银子。”

“是,大官人。”

下马正式开始抗灾的第二日,州府几家正和楼同时贴出告示,正和楼会将所有酸菜鱼的毛利全部用来赈灾。一时间,酸菜鱼名声大振,正和楼也人满为患。

另一边,刘大山当天就带来了打井人。经过打井人的勘察,荒地适合打井。刘来喜和打井人谈妥价格,立即开始打井。

与此同时,正和楼张掌柜让刘大山告诉刘来福正和楼木柴告急。刘来福知道消息十分无奈,只好和村人商量,请大家还柴。村人虽然不愿此时打柴,可感念刘来福的好处,纷纷抽空上山打柴晒干给他家送过来。

当日下午,里正又收到县衙告示,大致内容是准许村民以粮代役;放开粮价;以工代赈;鼓励乡绅开设粥棚。

村民知晓告示第一条内容都欢呼雀跃,纷纷找里正表示愿意以粮代役。至于其他几条与他们无关,也无人关心。今年麦子多少有些歉收,且暂时不用交税,大家暂时也不会卖麦子。刘雨儿看到告示心中稍安。

刘家圩村民欢欣鼓舞,县城里却炸开了锅。城里清流学子纷纷指责县令荒唐,此时不限制粮价、安抚百姓,反而放开粮价,简直是丧心病狂、视百姓为无物。李康无奈,只好闭门不出,也不多做解释。

抗灾第三日,下马县正和楼起贴出告示告知百姓将所有酸菜鱼的毛利全部用来赈灾。正和楼此举引来百姓交口称赞。同时,下马县的粮价飞涨,碎米价格一夜之间涨了五倍。城里大户屯粮,县衙也不制止,百姓骂声一片。

抗灾第四日,下马县粮价继续飞涨,附近州县粮商闻风而动,开始向下马县运粮。下马县衙也终于开始行动,告知百姓官府要修河堤,青壮年男女均可携带工具协助,成年男子每天可得三升米,女子两升。老少妇孺也可前往帮忙,每人早晚可分得稀粥一碗。

这日下午,刘家圩后山脚下荒地打井完工,经刘大田和村里老者确认,这井水可以灌溉田地。晚上,刘大田一家和刘大山夫妻齐聚刘家大院商议开荒、打井、种稻和供柴等事项。刘雨儿和刘青峰建议分片开荒,开一片打一个井。对此,大家均无异议,最后决定刘大山不再进城送柴,带领大家开荒;刘来喜、刘来安和村里人商量农忙期间刘家人只收干柴,六文一担,刘家贴钱租太平车送柴;刘来好、刘来福带领几个大孩子尽快种稻;长媳孙氏带领金氏和唐氏准备大灶,做好施粥准备;张氏和刘雨儿负责收柴、做饭。

抗灾第五日,刘青峰进城求见并告知大人,刘家已经做好开荒准备。县令李康命张都头做好准备第二日带领衙役赶赴刘家圩,并立即派人通知李家庄和上岗村里正两村所有灾民次日均可携带农具和碗筷到刘家圩协助开荒,两村百姓不经允许不得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