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种田之涅盘重生 > 第一百一十六章 问得妙,忘何恩来负何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六章 问得妙,忘何恩来负何义

第一百〇八章荒地初丰收,李康尝苞米

八月初一,县令李康和县丞林大人、县蔚武大人带着李押司等人在数十乡绅的陪同下光临刘家圩,在里正和刘来福的安排下祭拜过天地。县令李康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三十人鱼贯而入进入苞米林开始采摘苞米。三十名妇女在外面等候。

刘来福亲自采了一个苞米呈给李大人。李康亲手接过,众人看去刘来福选的苞米棒子足有一尺来长,棒子顶端还垂着长长的金色长须。李康剥开一层一层的苞衣,看到一排排金色的苞米粒儿,像玉珠一样,紧紧挨在一起,金灿灿的一根十分喜人。

李康亲手将苞米传给县城林大人。林长青躬身接过,细细看了一番,称赞了几句,又交给了县蔚武大人。如此一个一个传下去,每人又对着李康歌功颂德一番。一个时辰后,李押司上来禀告:“启禀大人,刘家今日收割苞米田一亩五分地,收得苞米棒子九百九十八斤。”

李押司话音刚落,举座哗然。一亩五分地就收得苞米棒子九百九十八斤,亩产就有六百多斤,晒干后除去苞米芯肯定还有三百多斤,已经远远超过小麦的产量。何况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刘家的这块地是荒地。

李康激动地双膝跪地,感谢上苍保佑大齐。在场说有人也都跪下叩谢苍天。刘雨儿躲在人群里对这些繁文缛节不以为然,就悄悄躲开了。

仪式过后,就有乡绅过来请李大人前去用膳,他们已经订好了席面。李康摇头道:“不必了,本官今日要吃刘家吃苞米宴。”

里正一听头大如斗,什么苞米宴?谁不知道苞米难吃,怎么能给大人们吃?!

刘来福笑眯眯说道:“请各位大人移步!”

张氏、孙氏带着几个媳妇端上来一盆盆苞米棒子。众人看了纷纷皱眉,李康却不以为意,直接抓起一个棒子就啃了起来。刘雨儿在一边看了不住点头。众人看到县太爷动了手,也纷纷动手抓起苞米棒子啃了起来。

除了李康和林长青,众人啃了几口,都有些意外,这些苞米不仅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吃起来也是香嫩可口,还有一点淡淡的甜味。

李康赞道:“好,好,谁说苞米不好吃,本官倒是觉得滋味甚好。”

众人也纷纷点头称是。

刘来福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道:“大人,这是刚采来的嫩苞米,并不是今日收获的苞米”

李康怀疑地问:“哦,为何没有上今日收获的苞米?”

“回大人,今天收的是已经长成的老苞米口味欠佳,不宜这般食用。”

李康又问道:“刘来福,你们既然知道嫩苞米口味更佳,为何不现在采摘?”

“回大人,这嫩苞米要随采随吃,只能尝鲜,不能当成粮食储存。若想保存,就必须待苞米长成、晒干,只是那时苞米的口味就差了很多。”

李康问:“若是口味差了,还会有人吃吗?”

刘来福面色有些黯然地说:“大人,百姓饥饿之时,连土都吃,何况粮食。”

众人听了默然。

李康猛然起身道:“刘来福,这次就罢了,下次来,本官要吃老苞米宴。本官既是百姓的父母官,百姓能吃的本官就能吃,本官不能吃的决不让百姓吃。”

众人听了无不动容……

袁放对收购苞米芯早已经有了准备,购买苞米芯的客商都在下马县等候,刘家的苞米芯基本上是一边收,一边运往江南各地。苞米芯连收了十余日,价格也一路下跌。最后两日,刘来福在女儿的提醒下给村里人留下了一些苞米芯。这时的刘家人看到苞米芯就生厌,除了留给村民的,居然一个不剩卖了个精光。因为临近秋收,刘家人和长工、下人一起很快搞定了一亩苞米地,随后,刘来福就将这一亩多地交给了李大憨。

时间转眼就到了秋收季节,刘家圩的人收回对苞米芯的关注开始安心收稻子。武思光看到最后一批苞米芯已经长大也要告辞离开,刘来福拿出三百两银子相谢,武思光本不想收,可思及下属辛苦了这么多日子,还是替手下收了,自己分文未取。最后,刘家圩只有张都头带着四五名衙役留了下来保护苞米田和刘来福一家人。

前些天,刘来福又在刘雨儿的坚持下花了七十两银子买了两辆太平车。而李康又让人送来了三头壮牛、两个牛犊子和三头母牛。到此,刘家有了十一头壮牛,十二个牛犊子和八头母牛,其中有三头母牛已经怀了牛犊。

刘来福不知道女儿非要这么多母牛做什么,可是县太爷送来,他不敢不收。

刘雨儿看到后院满院的牛和骡子,是得意非凡,她终于让这个家过起来了。

可是,刘来福却犯愁了,家里现在是太挤了,必须考虑盖房子了,可是眼看要秋收,房子的事情只能先放一放。

秋收已到,刘来福就告诉几个长工每人可以给三天假回家帮忙收稻。如果谁不想回,就加九十文工钱。来当长工的大多是田少或者没田的人家,所以最后只有两个人选择了回家帮忙。

今年秋收,刘家人很多,九个没有回去的长工,吴城两家人,还有大院和老院自己家的十几个劳力,再加上家里的牛车和太平车,一日的功夫三十多亩稻田就收割完毕。

村民看到刘来福一大家子一天就轻轻松松就搞定了稻子,就找到刘来福想借人。刘来福就按照刘雨儿的意思提出以工换工,不过因为农忙活多,要两天换一天,一天是帮刘家收苞米、耕田,农忙过后还要大家再来帮一天工。不过刘来福保证他们家肯定不会让村民拉犁,而且他们帮忙时会带上家里的牛车、太平车。农忙过后的劳力不值钱,村民想也不想就答应了。当然刘来福家帮七叔干活没有提任何条件,就是和刘二虎几个亲厚人家也只是自愿帮工。

刘青山、青石几个只在地里收稻时帮了两天工,等稻子回了家,就待在家里没出来。刘青峰早被刘来福看了起来,只帮忙记账、管理,其他时间都在家用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