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种田之涅盘重生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庞显教爱徒,胡萝卜大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一章 庞显教爱徒,胡萝卜大卖

刘雨儿连忙说道:“先生,读书为明理,明理为修身,修身即为做人。只有明理之君子,才能立志长久。”

庞显心道这刘家还是这个丫头最明白,他心中怒气稍平,对刘青峰冷声说道:“我今日才知道,你读书是为了考举人,现在你成了举人老爷,自然也不用读书了。”

刘青峰这才明白先生发怒地原因,连忙磕头道:“先生息怒,弟子知道错了,日后一定用心读书,修身养性,不敢再生懈怠之心。”

庞显摇头对刘来福说道:“刘员外,我说句不中听的话,你家这庙太小,蹲不下我这尊大佛。我庞显乃一代大儒,岂能屈居你一个小小乡绅之家?”

刘雨儿听了就是一惊,原本只知道庞先生是京城第一才子,没成想竟然是一代鸿儒,这要是放走了他,刘家岂不亏大了?!

她灵机一动,问道:“请问先生,既嫌我家庙小,当初又为何来我家?”

庞显愣了一下,想想说道:“不过是为了一个栖身之地。”

“先生,如今栖身之地犹似从前,先生为何又要走?”

庞显冷声道:“先生我在这里待腻了,想换一个地方。”

刘雨儿冷笑道:“先生,师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您的学生偶入迷途,正需要先生传道授业解惑,先生却要抽身离去,不知是何道理?”

庞显听了愣了片刻,就在刘来福和几个孩子心焦之际,他突然哈哈大笑道:“丫头,几月不见,越发厉害了,连先生也敢教训了?”

刘雨儿微微一笑道:“还盼先生为二哥授道解惑。”

庞显微微点头,对刘青峰说道:“青峰,告诉先生你当初为何而读书?”

刘青峰红着脸说答:“为了有朝一日光宗耀祖。”

庞显点头说:“所以你觉得自己中了举人,光耀了家中门楣,就不用再读书了?”

“是。”刘青峰的脑袋低到了胸口。

刘来福也是脸上阵阵发热。事实上,他也是这么教儿子的,所以自从青峰中举之后,就再也没有督促儿子读书。

“青峰,前朝东坡先生也是为光宗耀祖而读书。他四十七岁被贬黄州之时,家中生计艰难,每日在东坡开荒维持生活,辛劳之余三抄《汉书》,你如何看待此事?”

“青峰明白了,多谢先生教导!”刘青峰听到这话,茅塞顿开,只觉得心里豁然开朗。

庞显转向刘来福说道:“刘员外,我留在刘家,只是因为和你家几个孩子有缘,你要是想让刘家多出几个举人进士,趁早另请高明,不要让我耽误了孩子。”

刘来福连忙拱手道:“只要先生肯留下教导这几个不成器的东西,刘某已经感激不尽,不敢再做他求!”

庞显看了一眼还跪着的刘青峰,知道他跪在凹凸不平的团蒲上不好受,却不叫她起来,转向刘雨儿说道:“丫头,你说我该怎么罚你二哥?”

刘雨儿气得心中只骂人,面上却不敢露出来,转了转眼珠说道:“先生不如也罚二哥抄汉书好了。”

庞显点头赞同道:“好主意,青峰,就以一年为期,你也学着东坡先生将《汉书》抄写三遍。明年过年前交给我。”

刘青峰心中叫苦不迭,这个妹妹为什么总是坑他,七十多万字的汉书抄写三遍,他就是将手抄断了,一年也未必抄得完。可是他又不敢说个不字,只得硬着头皮答应。

刘青峰好不容易才得了庞显的允许出了家学,就一瘸一拐地去找刘雨儿算账。

刘雨儿不满地道:“怎么了,二哥,我好心好意地帮你留下了庞先生,你不谢我就算了,怎么还抱怨上了?哼,今天要是庞先生走了,爹肯定会扒你一层皮。”

刘青峰怒道:“你出什么主意不好?为什么非要让我抄《汉书》,你知道《汉书》有多少字吗?”

刘雨儿眨着眼问道:“先生不是让你学着东坡先生抄写三遍《汉书》吗?”

“那又怎么了,还不是要抄三遍?”

“哼,我懒得和你说,你自己问先生去!”刘雨儿有些无语,敢情这孩子压根就不知道苏东坡“三抄《汉书》”的典故。

刘青峰这才知道三抄《汉书》必有典故,又是作揖又是讨饶。刘雨儿却理也不理,跑去看小十一了。

刘青峰无奈又不敢去问庞先生,只好等到晚上去问大堂哥刘青海。刘青海听了就是一乐,心道这青峰还是给耽误了几年,书读得太少,连这个都不知道。他看到刘青峰愁眉苦脸的模样,走路还是一瘸一拐地,心中有些不忍,就说道:“当年,东坡先生三抄汉书,第一遍以三个字为题,就是书中叙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个字,然后凭此将此事背记于心,后来以两个字为题,最后只以一个字为题,把《汉书》有关的内容背记下来。”

刘青峰听了恍然大悟,这庞先生和妹妹这是在联手耍弄自己,自己却愁了一天。不过,聪明过人的他也想到还是自己读书太少的缘故,连妹妹都知道的事情,自己却不知道。自己自诩天才,可这天才或许可以让自己侥幸中个举人,却不能让自己博学多才。自己今日活该被教训,幸好今日妹妹留下了庞先生,否则他还真没脸见父亲和家学的子弟了。从此,刘青峰每日《汉书》是卷不离身。

刘家的胡萝卜丰收,谁也没想到的是,京城来的太子居然喜欢吃蒸好的胡萝卜。正和楼趁机推出了“五谷丰登”,乃是苞米、胡萝卜、红薯、山药和香芋,这样小食因为寓意美好,受到食客追捧,几乎每桌酒席食客都会点到这样小食。

同时,正和楼和刘家一起在全县开了十处粥铺,广施胡萝卜苞米粥,没想到此粥颇受欢迎,百草堂的王老大夫证实此粥有强身健体之效。一时间,胡萝卜苞米粥风靡下马。

紧接着,陵州官员听说太子爱食胡萝卜,也纷纷效仿,争相到刘家屯求购胡萝卜。刘家屯的胡萝卜涨到三文一斤。下马的老苞米价格也是一路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