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种田之涅盘重生 > 第三百三十二章 舒扬违家规,来福撵义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三十二章 舒扬违家规,来福撵义子

三日后,圻州知府时韫之、通判鄢超和圻州知县刘青宇一起在县衙大院参拜观音菩萨。仪式过后,三人坐定,四个衙役抬上钉板。看热闹地人看到钉板上密密麻麻的的铁钉都是不寒而栗,纷纷为平老汉担忧。衙役用火把将钉板燎了一遍,盖上白布,带上赤膊的平老汉和一个中年男子。

平老汉看着盖着白布的针板,心中依然颤抖,可是想到县太爷承诺的十两白银和病重的儿子,还是咬牙躺了上去。众人一阵惊呼,却看到平老汉已经滚过针板,被衙役拉了起来。

时韫之和鄢超二人早已不忍闭上了眼睛,却没有听到惨呼身,睁开眼睛时,看到平老汉已经毫发无伤地站了起来。

人群一阵欢呼,平老汉老泪众横,对着观音菩萨不停磕头。众人也跟着一起参拜观音菩萨。

中年男子看到平老汉毫发无伤,心中有鬼的他哪里有胆子滚针板,当场磕头求饶。

时韫之喜出望外,心道这个刘青宇果然是有办法,这个法子一用,看谁还敢恶意抗税!

其后几日,人们对县衙的观音菩萨都津津乐道,不少百姓特意到县衙参拜观音菩萨。不少实在交不起税的百姓纷纷到县衙要求滚针板。刘青宇让人记下名字,并告知百姓下次滚针板是在半个月以后。

不过,这些百姓却没有等到半个月后的滚针板,他们不久就被告知自家已经被获准免税。原来,县太爷已经得到神灵明示,他们的确是无力纳税的百姓,无需再滚针板证明。

事情得以顺利解决。当晚,时韫之高兴地带着酒到了客院,与刘来福痛饮了一场,刘青宇和时平路两人只能在一边哀怨地看着。

时平路在庞显地教导下,长进不小,武功也得到了刘大山的指点。两个孩子趁着他们父亲不注意,又到院子里打了一架,最终还是刘青宇小胜。两人比试完,却看到时韫之和刘来福在屋檐下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

这一年,圻州县终于如数交了税。圻州百姓虽然没能丰衣足食,也勉强填饱了肚子。而刘青宇因为请动神灵一事,威望在圻州官场和百姓中直线上升,再无人敢怠慢轻视。

林娟儿听说了刘青宇的事迹,心中好奇,有心见他一面,却又说不出口。义母陆夫人看出了她的心思,善解人意地带着她去拜见时夫人和时老太太。时韫之终于发了一回善心,喊刘青宇到内院见了林娟儿一面。刘青宇和未来媳妇说上了话,高兴地几天都没合上嘴。

刘青宇趁着神灵一事,鼓励百姓冬季种植各种作物、多养牛羊,对过于贫瘠的土地撒上苜蓿草种子后直接撂荒,让百姓将精力放在城西土地的改造上。可是这一举措遭到鄢通判等州府官员的质疑。幸而时韫之坚决地站在了学生的一边,刘青宇也放话若是因为自己的举措让百姓蒙受损失,一切后果由自己承担。鄢通判等人想到刘家强大的财力也只有嫉妒的份。

圻州的良田大部分被迫撂荒多年,刘青宇不得不让人各处打听,请来有经验地老农指导百姓恢复耕种。刘雨儿也在城西买了一千亩地全部种上了山戎,专门交代了如何处理这些山戎。。

刘来福带着刘雨儿处理完圻州事务回到陵州时已经是十月底。家里的事情张氏也是处理得井井有条,钱晓康和青川青谷也开始帮着处理家中事务,刘舒扬也每每想帮忙,却总是帮倒忙。

刘来福看到青川、青谷也能帮忙了,心里有些欣慰,又有些担忧,生怕皇上再惦记上自己的孩子。

京城的太子终于凑齐了二十万两银子,让手下交给了刘青峰。刘雨儿收到二哥送来的钱引,喜出望外,她也没有声张,只和老爹商量了一下,就选了几个得力的人,出去四处寻找合适地荒山、荒地,还四处搜罗种田植树的行家里手和各种种子、农耕用具。现在家里除了这对父女几乎没有人知道刘家二房究竟有多少财产。

就在刘雨儿对自己闷声发财计划洋洋自得时,刘来福在家里大发雷霆,怒气冲冲命人将刘舒扬赶出刘宅,不许他再在主院居住。原来,刘舒扬的少爷毛病犯了,在大院里调戏丫头,被刘来福逮个正着。

刘舒扬从来没有见亲爹发这么大的脾性,吓得跪在主院就是不肯走。

刘雨儿听到消息,十分无奈,估计在这个年代,少爷调戏家里丫头几下,只要不过火,也许就没有什么人觉得不对吧?

刘舒扬在主院跪倒天黑,无论张氏怎么劝说也不肯搬去书院。张氏无法,只好又去劝说丈夫。刘来福余怒未消,可义子是护国公的孩子,自己又不便处置,执意要撵人。

张氏劝道:“官人,这天都已经开始凉了,孩子跪了大半日,夜间地凉,要是伤了身子盖如何是好?到时我们无法向护国公府交代。”

刘来福没好气地说:“他要在这里跪着,我能有什么办法?反正不能让他留下来带坏我们的孩子。”

张氏道:“可也不能总让他这么跪着。”

刘来福无可奈何地走到院子里冷着脸对刘舒扬道:“天黑了,你要跪,就去刑堂跪着,别再这里碍眼。”

刘舒扬不安地挪了膝盖可怜兮兮地说:“爹,孩儿起不来了。”

刘来福脸一沉呵斥道:“别叫我爹,我没有你这么没丢人现眼地儿子。”

刘舒扬哭丧着脸喊道:“义父,饶了孩儿这一回吧!孩儿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

他从小长在护国公府,虽然养父治家甚严,可是逢场作戏调戏丫头的事情即使在护国公府也时有发生,只要不出格,丫头不告状,这些事情也不算什么大事,就是养父知道了,也就是训斥一顿,抄抄兵书什么的,却没有想到会犯了亲爹的大忌。他在刘宅已经待了几个月,虽然亲爹没有训斥过自己,可是他对亲爹还是十分畏惧。他知道如果今日自己被赶出了这个门,就别想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