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本章已小修)

刘琳坐在一旁,头撇向一边,不敢看李丰。

听过李丰讲了他的看法之后,刘琳依然举棋不定,心想,怕是只有按照他说的办了!

可是,究竟选择哪一条路为好呢?是当什么事没发生为好?还是要给父亲说明情况嫁给李丰?

天气非常热,加上她又很激动,她感觉自己的全身和双手满是汗水。

正当她左右不得其法之时,听见李丰又说道:“娘子,小生至少要三年以后才会与杨家成婚,娘子并不需要现在作出最终决定。他日娘子若看得上小生,再做决定不迟,小生还有事情呢!”

李丰一看,还是先管眼前吧,自己还要回驿馆迎接薛万均,没有时间和你在此长久周旋。

今后的事谁说得清楚?反正自己年纪还小,到二十岁结婚也不迟!

唐代的人虽然结婚年龄偏小,不过大家闺秀十八岁到二十岁结婚的人也大有人在。

刘琳经过李丰一提醒,终于回过神来,她明白李丰说的有道理。

想到这里,她低声说道:“郎君,此事就依郎君,他日再说此事!”

李丰一听,也好,今日就说到这里。幸好在县市场里面遇到平儿,否则一旦到了驿馆再见面,那时候就不好办了。

于是他告诉刘琳,说平儿就在隔壁,然后双手抱拳行礼,告辞离开。

……

刘琳看着李丰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一片茫然。

就在她愣神之时,平儿却走了进来。她一看见刘琳,脸上泛出了笑容,说道:“二娘可已同意嫁给李郎?李郎风度翩翩,又是七品官,娘子已过去,可就是官夫人了!”

刘琳一听,不觉全身通红,笑骂道:“你这个小婢子,胡说什么?我可没答应嫁给他!”

“啊?娘子,如此好的机会,娘子怎能放过?而且,他不是已经碰过娘子的身体了吗?娘子要是不嫁他,还要嫁谁?”

“哦?我看你这副高兴的样子,莫不是想我嫁过去以后,你还想当小妾?”刘琳这个时候已经平静了很多,她故意板着脸训斥平儿。

平儿一听,赶紧靠近了刘琳,拉住她的胳膊解释道:“二娘误会了!奴婢看,这个李郎真的不错,奴婢就是想当小妾,李郎也看不上啊?”

刘琳一听,望了望平儿比自己还要大的的胸,说道:“这可不一定,不过如果你敢在我身边乱来,当心我把你嫁给八旬老翁!”

平儿一听,赶紧吓得抱住了刘琳,一副哭出来的样子:“娘子,奴婢永远是娘子的奴婢……”

“你知道就好!”刘琳看着她害怕的样子,知道她是出自内心的,也就不再吓唬她了。

她也知道,很多官员的小妾都是夫人的丫鬟。不过自己的命运都还没有定下,平儿更不知道了。

……

李丰刚走出吴家酒肆,突然碰到了方县尉。

“咦?李郎,怎么如此巧?”

“我来市中买点东西,方县尉呢?来此有何事?”

“刘县令高升,即将要离开,鄙人买点小东西相赠,对了,鄙人也给李郎备了一份薄礼,以感谢李郎为本县解决流民一事,还请不要嫌弃!”方吉满脸带笑,殷勤备至。

他当然想多认识一个朋友,何况在他眼中,李丰是一个很值得交的朋友。

李丰一听,送我礼物?这怎么好意思?

“方县尉客气了!鄙人实在愧不敢受……”

他客气了半天,当然没有推辞掉。最后,他还被迫和方吉一起来县衙找刘仁轨,说赵县丞晚上还要在驿馆请刘仁轨和薛万均、王伏胜等人吃饭。

……

县衙,刘仁轨房间。

刘仁轨一听,晚上有宴请,自然客气了几句,然后说道:“来,李郎,我来引荐一下,这是犬子刘子浚!”

刘子浚赶紧抱拳行礼:“原来是洋州才子李郎!李郎的那一首‘将敬酒’已经传遍洋州,相必很快就会风靡大江南北、关中山|东!如果不是李郎已出仕,这次洋州解元非李郎莫属。”

啊?什么情况?李丰还礼之间,不曾想刘子浚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让他吃惊不已!

不过他转瞬之间就明白,此诗多半是杨清或者高殷其中一人泄露出去的,只有他二人见过自己的那一首诗,杨清的可能性很大。

想到这里他说道:“刘郎过誉了,酒后一首小诗,不想被人拿出来献丑!”

刘仁轨却说道:“哪里!李郎大才,整个大唐倒是没有几个人比得上!”

……

驿馆,晚间。

赵县丞组织人给薛万均、李丰、王伏胜等人送行。

那王伏胜听说李丰诗词极好,居然是本州乡魁,不免赞叹道:“难得!李郎既然如此大才,然这次由于已经入仕,不能再参加常科科举,有些遗憾,或许此举会对李郎今后之仕途产生影响呢!”

李丰一听,眉头一皱,问道:“哦?王二郎,不知这是为何?”

王伏胜说道:“李郎,如今虽然管政事的几位相公,出身各有不同,但是,首辅房相公可是隋朝进士!

还有,自从隋朝开科举一来,士人无不趋之若鹜!尤其本朝大兴科举,及第之人胜过前朝数十倍。

现在,吏部选人,尤其重视科举出生之人!特别是很多清要职,比如说郎中与员外郎二职,几乎非科举及第者不授予!”

李丰一听,笑道:“看来,鄙人只有沉沦于下僚了!”

刘仁轨摇头道:“王二郎所言虽然有理,但并不绝对!比如,马舍人也并非科举及第?听说今上很欣赏他呢!”

王伏胜微微一笑,道:“马舍人不同,他是圣上钦点的人,且才华非常出众,非常人可以比!”

这时,一直在旁边静静聆听的刘子浚说道:“学生也觉得王二郎之言有理!不过,李郎今后也还有机会参加科举。

现在几乎每隔一两年,今上就会下诏选才,这就是所谓的‘制科’,一次也是要录取几十人的。

制科与明经、进士等常科不同,制科无论是当官与否,都可以参加考试。

及第后,有官位的,一般会加官,而且在今上眼中的地位也大不一样,升迁的机会更多。李郎才华横溢,可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