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工科小生混大唐 > 第126章 太极殿议政.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丰定睛一看,此人却是上个月新任礼部尚书李道宗。

只见他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李文学之言有理!微臣刚刚从晋州刺史任上回到京城。

在晋州之时,臣每年都要到各县转一圈。据臣所知,种地的老百姓对于如今的米价,的确心中有一些不满意,嫌米价太低,种地不太划算。

至于说到常平仓,微臣以为的确应该扩大规模。除了可以调整米粟价之外,对于天灾、蝗灾也有巨大的抵抗作用。

至于常平仓的规模扩大到何等地步,微臣以为李文学之言有理,要按照人口总量来确定常平仓存粮的数量才较为合理,不能口头上随意确定一个数,毫无依据。

还有,臣以为,常平仓应该数量均衡,如今两京地区以及黄河流域地区比较多,南方常平仓数量较少,似乎也应该酌情增加。

至于增加农业司,微臣也以为很有必要,当然也有一折中之法,就是在户部司增加一名员外郎,专门管理农业,保留金部司。

也可以反过来,就按照李文学之言,增设一名户部员外郎,管理金部司的相关业务,单独设立一个农业司,如此是最佳。

有了这农业司之后,李文学所说的棉花、甘蔗以及其他的经济农作物,才可以更好的推广,朝廷的各种农业政策才能更好的执行和监督……”

李道宗回答得非常干脆,表示了对李丰的坚定支持。

李丰一听,这李道宗说的非常不错,是个识大体的人。

正想到这里,只听到长孙无忌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唐尚书之言有理。试问何朝何代,哪有斗米四五文钱的?

微臣看不出现在的农业政策有何不妥。至于白叠花甘蔗之类,当然可以推广,下一道诏令,再派几个人出去可以了!增加农业司是实在毫无必要。

至于常平仓,微臣也以为可以适当扩大,趁现在米价太低之时,进行适当收购。”

他刚说完,房玄龄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李文学之建议可行。关于常平仓,既然众多同僚都同意增加,微臣就不再言。

关于增加农业司,微臣以为的确有必要。如今的上述六部,相比较之下,刑部与工部较为清闲,但仍然设置的是四个司。

其实这只不过是为了保持六个部的平衡罢了,也是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应的一个吉利数字。

真正从重要性上来说,户部主管天下农户与钱粮,事务十分繁杂,按理应该多一两个司才对……”

房玄龄建议按照李丰所说,户部事增设一名员外郎主管金部司业务,将金部司改为农业司。

他说完之后,陆续又有人发言,有同意的有反对的。

不过,很多人将焦点聚集在现在的关中斗米六七文钱上。

李丰一看,自己还得把这问题讲透,想到这里,他趁着一人讲完,立刻站起来向李世民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还有补充!”

“爱卿请讲!”

“陛下,刚才诸位前辈屡屡提到现在关中的米价、洛阳的米价低,这些当然都是真实的。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诸位前辈肯定忽略了:洛阳的米价低于关中的米价,此其一;其二,关中的米价这几年呈上涨趋势,从以前的两三文一斗,已经涨到六七文钱一斗!

为何会有上述两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关中的米比洛阳的米贵,是因为从洛阳运到关中,有五六百里的运程,其中有黄河砥柱天险,运输十分困难,当然此地价格不同。

还有,为何这几年都风调雨顺,然而关中的米价呈上涨趋势呢?其实这更简单,这源于关中的人口越来越多!

我大唐建立之初,正值隋末大乱,人口不过千余万而已。到了如今,人口逾二千余万,几乎翻了一倍,关中的人口翻了两倍不止,这就是造成米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完全可以预见到,再过三五十年,关中的人口还可能翻一倍,全国的人口也同样如此。

到那时,就关中而言,二三十文钱能够买到一斗米,怕还是好的。因为关中地势狭窄,所供养的人口有限。

所缺的粮食,必须要全部从洛阳运过来,刚才讲过,有黄河砥柱天险,运输非常困难。

陛下,微臣之所以讲如此之多,并建议设立农业司,就是为了统筹解决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解决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比如,推广棉花与其它优良农作物,兴修农田水利等等诸多事宜。”

李丰把人口增长的问题、长安和洛阳米价的差距问题提了出来。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在唐高宗时期、武周时期就非常突出。那时候稍微遇到灾荒年,关中就经常会饿死人。

这倒不是当时的政策出了什么问题,那时候的政策和李世民的政策没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因为当时关中人口大量增加,关中本地的粮食已满足不了要求,加之存粮不足,从洛阳运过来运费太高,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武则天迁都洛阳,或者说长驻洛阳,并不是他对洛阳有什么偏爱,而是要把几十万人带到洛阳就食,从而减少关中粮食的运输难度。

历史上很多朝代建都洛阳,也是这个原因。

接着马周又发言,他当然是同意自己学生的观点。

魏征也说道:“陛下,李文学所建议的农业司,不但要掌握户口,还要掌握耕地、水库、沟渠、农作物种植数量、单产、价格等等数据。

因此,微臣建议,立刻成立农业司,统筹对全国农业进行管理……”

接下来,最后几位宰相表态,大多数同意李丰的建议。

李世民一看,还好,李丰的建议也不算太激进,几乎有一半的人同意了。

几位宰相当中,大多数人也同意。他想了想说道:“今日诸位爱卿都畅所欲言,朕心甚慰。现在时候不早,这里就长话短说。

吏部立刻下牒,让户部司增加一名员外郎,将原金部司职能合并过去。原金部秦郎中改任农业司郎中。

李丰兼任农业司员外郎,与秦郎中一起拟定农业司业务章程,管理大唐农业……”

李丰一喜,啊,当上郎官了?这可是好兆头!不过,员外郎也是从六品上阶,和王府文学一职品级差不多!

唐代,官员兼数职很常见,比如马周现在的职务就有:检校晋王府长史、中书舍人、治书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