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工科小生混大唐 > 第168章 以农为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魏征又说道:“二位之言也有些道理,那就请陛下赏赐些钱物给李员外郎,算作是购买,如此一来,让天下人断了口实,陛下也就更加英明!”

众人一听都摇摇头,心想,这个魏征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普通人之间还送礼物呢!皇帝就不能收别人的礼物?哪有这个道理?

李丰自然不好说话,因为该说的马周都已经讲过,献大衣这一件事,它是提前与马周商量过的。

李世民一听那魏征的话,心中自然非常郁闷,心想,我可是一个皇帝,怎么事事都要听你魏征的呢?

即便自己要奖赏李丰,那也是自己的事情,与你魏征何干?

他虽然心里这么想,不过面子上依然露出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若不答应,这个魏征不会善罢甘休,再胡乱bb两句,搞得自己吃晚饭的心情都没有了!于是只见他面带笑容道:

“嗯,魏相公之言有理!虽然李郎是为了推广棉花,不过的确也不能助长献宝之风,朕就奖赏李郎裘袍一领,御马一匹!”

“微臣多谢陛下!”李丰叩首道,心想,我还赚了呢!这得好几十贯,多谢你,魏老头!

……

户部农业司。

四十五岁的郎中秦嘉中等身高,尽管衣裳很厚,但是仍然看得出他很瘦,几乎就是一副晾衣架。

听说李丰到来,他自然热情相迎,将李丰请进自己的办事房,并亲自给他煮茶,口中问寒问暖。

李丰一进屋,发觉这一间办事房有二十个平米,布置得非常精致,正中挂了一张三尺横幅:道可道、非常道。

很明显,这是欧阳询的笔迹,李丰一直想去拜访大书法家。

他想,看来这人很喜欢老子,此处却挂着老子的名言。

李丰知道此人的背景,秦嘉以前就是刘仁轨现在担任的新丰县令一职,刚担任金部郎中不久,没想到突然改成了农业司郎中,与李丰合作。

“哎呀,李郎,我都等你好几个月了!恭喜李郎这次外出又立新功,升了五品本阶,鄙人不知道此生是否有这个机会呢!”

五品朝散大夫是每一个官员的梦想,犹如鸿沟天堑一般难以跨越。

秦嘉的笑容很灿烂,也非常谦卑。因为,别看李丰是从六品员外郎,他是从五品郎中,不过,由于郎中与员外郎并不属于上下级关系,所以二人理论上是平级关系,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前面有介绍)。

再加上李丰的散阶品级比他高,还有爵位,所以,秦嘉倒反而成了下级!

“秦郎中,这次鄙人出行,给秦郎中带了一点小礼物,还望不要嫌弃!”李说完,递上了一份礼单。

因为都是同事,所以李丰想与他处好关系,构建自己的人脉。

一听这话,秦嘉还有些意外,说道:“李郎太客气了……”

随后接过看了看,发觉的确是一些土产物,价值不好估计,不过分量不少,六七贯怕是有的!

他想,这个李丰办事真大方,自己不过六品散阶,这相当于自己好几个月的月俸了!

他再次表示感谢之后,心里面对李丰更加敬佩,二人就商量起下一步的工作方案。

二人的分工文件,是李丰当初在路上制定,皇帝已经批准下来。

前面讲过,就郎中和员外郎的具体分工而言,郎中的职务高,一般管大事和简单的事。

员外郎职务低,就分管一些琐事和繁杂的事情。因此,在农业司的分工来说,秦嘉分管:政策规划、粮食、土地;李丰分管:统计、经济作物、科技、水利、赈灾、运输、医疗及五保户等等。

在李丰离开的这一段日子,秦嘉没什么事情,也只是在这边做了些调研,因为他对这个新设立的农业司的工作,还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方向。

当然,他也干了一件实事,就是按照李丰离开之前的交代,让商人采购了不少的棉籽回来,准备先在关中、河|南边缘山区推广,对于商人来说,这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事。

秦嘉给李丰倒上一杯浓浓的、满是药味唐茶,然后笑着说道:

“李郎所建议而成立这农业司,完全是个新鲜事物,虽然李郎拟定了农业司业务章程,圣人也已经批准,然而,鄙人对于如何开展工作,很有些摸不着头绪。

今后,农业方面的任何事情,还请李郎多多指点,鄙人照办就是!”

李丰微微一笑,说道:“秦公言重了!其实农业司的工作也好干,只要记住一条即可!”

“哪一条?”

“就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以农为本!此处有两层意思,其一,就是要重视农业,指导农业生产,为农民服务,帮农民办事!

其二,要重视百姓的利益,让农民愿意在土地上耕作,生产出更多的农作物,至少要让农民温饱。”

“哦?嗯,李郎一席话,让别人茅塞顿开,有理!如今天寒地冻,推广棉花肯定就是重中之重咯?”

“当然,刚才,某与今上,还有几位相公交流过,今上特别嘱咐鄙人,要尽快将棉花推广,今后冬日让更多的百姓可以穿上棉衣!

来,秦公请看,鄙人今日可就穿了一件大棉衣,很保暖的,如果关中产棉,三百多文怎么说都可以做一件非常不错的棉衣。

此衣并不容易坏,一件棉衣可以穿若干年,而且,里面的棉花可以反复使用,重新用来做棉被也可以,丝毫都不浪费。”

“哦?棉衣,鄙人倒要好好看看!”秦嘉一听,李丰刚才廊下食之后,又与皇帝、宰相聚会,自然无比倾慕。

……

二人经过认真讨论之后,李丰决定,这棉花先在关中北部、西部地区,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就行试点。

同时,对南方特别是岭南地区棉花种植面积进行核实,今后要求南方加大种植,向北方输送棉花。

这是因为现在北方并不缺米,南方大米千里迢迢运往长安,运费非常昂贵,损失大量的劳动力,没有必要。

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岭南地区当时并没有执行租庸调制度,而是“税米”:“凡岭南诸州税米者,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

让他们把米变成一部分棉花交税,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