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幽州 > 一〇三、大諲撰的授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玗说道:“契丹太强大了。我虽然赢了他们一仗,但是终究还是实力相差太大。契丹就像在我头上的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大諲撰点了点头,他也有同感。

赵玗继续道:“咱们两家合作,互相照应。契丹欺负你,我就在新州搞点动作。契丹欺负我,你们就在通辽搞点动作。以契丹的实力,同时在两个地方开战,恐怕胜算也不大吧。”

大諲撰抿着嘴唇,仿佛在下一个很大的决定。

这个决定当然很大了,赵玗决定再加一把劲儿:“你若答应,咱们以后还能富贵一生。若是不答应,恐怕用不了几年,我也要搬来这里给你当邻居咯。”

赵玗为什么要来临潢府给大諲撰当邻居?当然是兵败被俘了。

大諲撰闻言,哈哈大笑:“赵公子真是个妙人儿。说吧,需要老夫如何配合?”

赵玗正色道:“还请老国王给我一个信物,让大光显和烈万华暂时都听我调度。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成事,这样的道理,老国王应该晓得吧。”

大光显和烈万华有些不合,经常互相拆台,这让大諲撰很郁闷。听赵玗这么说,他也有些意动。

大諲撰掏出一块玉佩,说道:“信物我可以给你。但是如何让他们团结起来,赵公子说不得还得自己再用一些手段才行。”

“多谢老国王了!”

跟大諲撰道了别,赵玗心情大好,哼着小曲就出来了。

赵思温一本正经地好奇,问道:“公子真的能在辽东苦寒之地种水稻?”

赵玗认真地答道:“水稻水稻,靠得是水。辽东水系纵横,正适合种水稻。至于赵公说得苦寒,也不是问题。辽东苦寒只在冬季,而春秋之际温度尚可,夏季也同样炎热。这三季,刚好可以长出一季水稻,又有何不可呢?”

水稻的生长,最主要的是要有水。不同于耐旱的小麦,适合在华北地区种植,在东北地区反倒是不适合种植。

在太原,北京以北,小麦种植面积几乎为零,在这些既寒冷又干燥的地方,更多的是种植荞麦和燕麦。

而水系发达的东北,虽然寒冷了一些,但是种植一季水稻,绰绰有余。

这件事在之前没人干过,所以谁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赵玗虽然也没干过,但是他知道东北地区的大米可是享誉全国,口感比南方的都要好。

只要水稻在东北可以种植成功,肥沃的黑土地就会成为华北地区的大粮仓,不再受制于南方。这一步棋,其实是在为自己日后入住幽州提早谋划。

……

一番交谈非常愉快,大家各取所需,暂时形成了多赢的格局。

出到外面,赵玗好奇地问起赵思温怀中书信的问题:“赵公的权力,可以随意调阅契丹的文档吗?”

能传到大諲撰手中的书信,一定是被契丹国严格管控的文档,属于保密范畴。赵思温虽然位置很高,但是毕竟是汉人,契丹人对他们依然有着一些防范。

就比如契丹的政府建制,一直分成南北两大块。南北两块的设置一模一样,官职名称也都一样。不同的是,北府官员由契丹人担任,南府官员由汉人担任。不论任何事情,北府官员事实上要比南府官员高上一级。

契丹人可以担任南府官员,而汉人不能担任北府官员。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数十年后,大辽国出了另外一个着名的太后,萧燕燕。她的情夫韩德让,就当了北府丞相。

话分两头说,那韩德让虽然是一个汉人,但是他的爷爷跟韩延徽是同僚,按说他都已经算是辽三代,土生土长的辽国人了。

赵思温笑了笑,说道:“我哪里有权力看这些机密的东西。”

说着,掏出了怀中的信,递给了赵玗:“不过是临摹的字罢了。”

赵玗打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分明就是一张白纸。

看来国人仿造的本事,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自古就是“看一眼就能怀孕”的水准。自古以来,华夏数得着名字的书法家是有数的,但是能把书法家的字模仿得一模一样的人,犹如过江之卿,数不胜数。

在宋朝的时候,就有皇帝自己懒得批阅奏章,让书吏模仿自己的字体批阅奏章,竟然连宰执大臣都分辨不出真伪。

没错,说得就是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

强如宋徽宗赵佶的字,书吏都可以模仿得以假乱真,更别说大光显的字了,模仿起来大光显自己都分不出真假。

办好了这件事,赵玗新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有了大諲撰的信物,自己的东丹国之行便有了更多可调动的资源,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就有了更多的保障。不然的话,自己单枪匹马地区东丹国,好多事情还真不好办。

从大諲撰的宅院出来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

耶律质古和大祭司去采买物资,也都赶了回来。她们俩买东西,从来没有过钱的概念,看到什么喜欢的,也不问价格,直接就买了。好在耶律李胡一直跟在身边,倒也没花多少钱。

看着满满两大车的物资,赵玗有些哭笑不得。

咱们去东丹国的主线是逃跑去了,又不是去开荒,用的着带这么多东西吗?

万一真逮住个机会要溜,放着这么多东西可就都成了累赘。

带又带不走,扔又舍不得,到时候纠结的还是自己。

二芳却不以为意,看着满满的两大车的东西,仿佛那就是自己的战利品。

众人碰头之后,在赵思温的招待下吃了最后一顿大餐,各自歇息去了。

席间,赵玗着重跟赵思温商讨了一下契丹国手工业发展的过程。

说是商讨,其实是赵玗想着办法给赵思温灌输各种观念。

赵玗不是超人,无法一个人带领全天下的人进入新时代。工业化,也不是他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甚至不是他凭借新州之力可以完成。

事实证明,想要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定要形成各方势力竞争的格局。

战争,才是促进科技和制度改革最大的动力。试想,如果不是八国,联军,泱泱中华也不会进入到救亡图存的宏伟运动中去。

赵玗帮助契丹国,也是想借此给汉人政权一点压力,让他们发展得更快一些,改革得更大胆一些。

第二天一早,赵思温将赵玗一行人送出临潢府。

赵玗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赵公就在此止步吧。临别之时,我有一问想问赵公。”

赵思温深色肃然,说道:“公子请将。”

这句话赵玗原本昨晚就想说,但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今日要分别了,才知道这话必须要说:“不知赵公以为,秦国何以可以灭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