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闯旗 > 第一百零三章 安治地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章 安治地方

能拿下承天,好处自然多,但他们知道的事情,官军肯定知道,想要轻易坐稳承天府城却难,必然形成拉锯局面。

眼下,他们也将面对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天气越来越冷了。

冷得在应城官衙中住着的杨开,晚间都需要让亲兵给他们端来火盆,屋子里烤了良久,才能睡得着,那出行的将士们呢?

他们从河南战场周转至此,很少有机会得到有效的休息,寒冬作战毕竟与夏日不同,能够解决得了士卒们的布甲问题,营帐等军备也是问题。

这时候,他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停下来,重新调整一下,养精蓄锐?

关于这个问题,殷左禅也十分赞同,随着他们的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攻下的城池越来越多,想要结束之前那种流转的局面,重视地方的治理。

这是杨开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先稳定当下战局。

景陵一战,官军留下的军马不多;又得到后方上来的援军补充,士气稍稍振作,面对邓、韩两部联军合围,抵抗顽强。

杨开调先入京山帮助打退官军的梁大牙继续率部部,疾驰支援。

不必采用强行全歼敌人,还是把俘虏押往官军驻地周围,令其日夜哭喊叫惨,凡不肯从命的,皆切去一根小拇指,让这些俘虏瓦解敌人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军心。

果然,兵卒们开始慌张起来,他们再顾不得胜败、长官,个个想图自保。

韩彬在合围之前,便遣了一支军马,巡荡汉水西岸一带,断绝承天、荆都司的联系。

第二日,官军再忍不住,趁着军心尚未瓦解之际,发动最后的突围。

这一次,韩彬学了殷左禅先前所用之法,一边高举赤白两面旗帜,分割人心,一边再以骑军穿插两肋,正面以刀斧手砍杀。

尽管,余应桂残营的军士折损大半,使得他元气大伤。这一次还是没有能将将其擒获,他们仗着对地理的熟悉,换上了士卒的衣裳逃了去。

天门景陵、京山两地既然攻下,第一件要事,便是选择驻守大将。

就如殷左禅所说,承天府当为全军的矛头,得其西部接壤汉川、德安两府的两个县,坐望西侧,遍数军中诸将,谁人可以任之?

论地位,西行这些人中,两位首领都不太合适。

邓方应城的应对让杨开不太放心,韩彬粗中有细,随州离不开他。胡车儿朴实厚重,留在京山,身边还兄弟胡马儿辅佐,有他们两个坐镇,可保前线无忧。至于陆元安等人不是这方面之才。

景陵方面,能够严格执行军令的,无甚心思的,侯大贵、言侯最合适。

一个上阵有虎气,另一个,下马有文气。有勇有谋,沉稳坚刚。

攻打德安一府,杨开是后来者,对侯大贵了解不多,但领兵前来救援应城后,几次命令执行下来,对他的表现印象深刻。

当然,他只是援军,又不属于邓方部分的人,留下言侯正好,有他与韩彬这层关系,这两个人都不会合不来。

即刻让徐幼儿传令,让言侯、侯大贵和胡家兄弟,都不必转回,带本部人马,留驻景陵、京山两县。

另让邓方部和同韩彬一起领军回城。其他岳州、德安两府,各留一个军的兵马,让副千户代行千户之职,驻扎看守。

入湖广不到两个月,占领了三个府十几座城池,杨开顿感压力沉重。

他虽对管理民事积累过不少心得,可多数都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现在一下子要面对十几个城池,其中还是在官府机构,都已经完全崩坏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军事布防,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

信阳、德安两个城池,打下来之后,他都亲自驻扎过,之所以没出什么大乱子,大半靠的是殷左禅的出谋划策,商榷的的实际践行落实措施。

可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光会行兵法之事肯定不行,管治地方的能力同样不可缺失,总不能什么事都交给别人,依靠别人。

作为一个熟知政策的现代人,杨开当然懂得民政的重要性。民无以遂其生,则亡国有日矣,当朝统治者就已经给了他一个真实的教训。

若是拿兵器来做比喻,军队好比枪头,地方就是枪杆。枪头钝了,可以磨;枪杆一断,枪头再利,也难有大用。

一宿没睡好,翻来覆去折腾,考虑这个问题。杨开下定决心,不懂,就学。一军之主,无须事事躬亲,不求样样精通,但必须都要有所了解。

各城的普查一一送回。岳州府洞庭湖以东,江陵人口较多,三万余口;临湘少一点,两万上下;京山、景陵、位置偏远,人口不多,加在一起,不到三万。

他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来了,作为并非明廷正统的流贼,该怎么去同时管治各个城池中的百姓?

商榷在其位,谋其政。

明廷管理地方的那一套,他熟悉得很,当初在信阳时,他起草的那一份纲要,杨开还一直让亲兵在在身边,上面写道:

“占城,首先需重新核定户籍,编制坊里、保甲。一则落实人口,便于管理,二则保甲之间互相担保,一户有罪,一保同罚,甲生、里长监管不力,同罪处之。提前报官者,免其罪过,可加功赏。如此一来,地方上也有耳目灵通之利。”

叫来殷左禅商议,他颔首同意,补充道:“里长、甲生,尽量选当地最为响应我军起义的人家,或者受征入伍后有所建功的人家担任,不足的部分,再去考虑当地的乡绅、生员。”必要的阶级分化,防止自成势力还是需要的。

杨开忽然想到,历次战斗,军中伤者甚多,致有致残,平时常思如何安置,眼下正是个大好的机会,询问殷左禅意见。

他道:“军中残至难以再从军者,去其军籍、赐其婚姻、放其恢复民籍、回归家乡,或稍加调配。送三府中的县城落户安置,可任里长、甲生。人赏银十两,赐地十亩。”

殷左禅道:“只赏赐权、钱、田,小人以为还不够令军中士卒眼红羡慕,俗话说,三亩耕地两头牛,婆姨孩子热炕头,再以官军女子,民生所求不过如此。

还需要将军交代各城守将、管治之人,凡女子嫁残卒者,给其母家诸事方便,优礼之,厚待之,另眼相看。在城邦中,大摆宴席,疏导引诱、潜移默化,方为上策。”

这也是一种笼络军心的方法。前面试用下来情况不错,就眼前来看,可以开始实施,非得长期施行。杨开点了点头:“就这么办。”

坊里、保甲编制写入纲要,地方官的委派问题随之而来。带上德安大小城池六座,少则二三十万人口。邓方、赵虎、韩彬、曹莽、梁广等人,行军打仗个个好手,处理民事,能不能胜任?

涉及到军中之事,殷左禅侃侃而谈,民政管治,也颇有心得:“处于战场前线的城池,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大可军政一体,交给前线守城的将领,统一处置。

至于远离战线的内城,坊里、保甲编制,容易造成官府权重倾斜,这个工作可交给商总管去全权管理,想要做到彻底平治地方还需要一个政权口号。

但小人以为,将军目前,尚未到将重心放在民政的时候,当下最需要关心的,不是地方发展,而是聚敛粮草、操练军士,充军备武。

充军备武需将军亲力亲为,而各地府县的职责,就在聚敛粮草。至于政权口号,则可以让他人代劳。”

杨开问道:“先生之意?”

“此番南行,除我军部,最为受益者,当属左金王的左营,小人以为,在商大人完成对洞庭湖以东的管治、曹将军对长沙府的威胁造成以后,大可将长江以南之地,交给左营。

我军占汉阳德安两府,与他们划江而治,将军以闯营掌盘子的身份,向老回回俯首称臣,让他取缔楚王番号,称王建政。”

杨开皱了皱眉头:“据我所知,老回回现在并不在湖广,如此要求他会答应?”

“小人当然知道他不会答应,而我们要的正是他不肯答应,将军可忘了,我们的老掌盘,乃是根正苗红的闯王亲系,他若不答应,我们以中斗星之名,将其推举楚王,我为王之亲部,不也一样?

从汝宁入德安再到武昌,两位藩王直接间接,都与将军扯上关系,既然不可逃避,何不更进一步?

无论从何种角度去想,明廷绝不会坐视不管,我们索性将罪名都挂到中斗星头上,朝廷重兵围剿之下,当树以旗帜,稳我军心,集聚散兵游勇,此乃强我军部,扬我名声之天赐良机。”

“此事还是从长计议。”

杨开思考了一阵,把话题转向了别处。倒不是他不同意殷左禅的建议,但现在正是扩大地盘的关键时刻,眼下他所说之事,顺利还好,若不顺利,造成内乱,得不偿失。

湖广得天之佑,得以避灾还,农田作物一年可到两至三熟,湖泊良田众多,然而大户人家,往往良田千万,跨县过州,富裕非常。

安置各县城的军马,闲着也是闲着,将军何不任其哨粮?既可保军卒锐气,又能够损敌利己。聚敛粮草,轻易可成。

得杨开允许站在堂中听学的徐幼儿,皱着眉头,轻声问道:“先生此行,不怕会失了民心。”

两人投以眼色,杨开请殷左禅再说,后者微微一笑,道:

“归我管治者是为民,失我管治者是为敌。何况,官军百姓之所以怨声载道,罪魁祸首正在豪门巨室。将军杀富助穷,夺其粮粟、分其田地。富家之士,难任为兵,有穷人归来,妥善安置,民心自然可得。”

同样是杀人,换了一种说法,美其名曰杀富户、抢钱粮,持强扶弱,杨开没什么心理负担。

他道:“先生所说甚是。”军需粮草这一块儿,商榷有跟他反应过,他也考虑已久。

至于军备,他补充一个办法,从武昌府掠了不少钱财,让商榷多组织丁壮,寻找购买马匹与铁矿之事。

秦传宗先前所说茶陵铁矿之事,现在可以加以安排。

“只有粮草还不够。攻城略地,要在精兵。何谓精兵?在少不在多。训练有素,披坚执锐,两者缺一不可。

将军两万五千人,承天、武昌、岳州三行,伤亡三千余。驻随州三千,京山、景陵一线各两千,汉阳府城两千,除去其他县城驻扎的,空闲出来不过一万余人。部属混杂纷乱,新老交替,旗帜不一,将帅不定,号令难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