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幸子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见花子如此难过,她心生不忍,却又不敢直接劝赵桓对花子好一些,于是便巧妙地找借口制造机会,让他们俩单独相处。

然而,很快她就发现,即便两人独处,赵桓也未曾与花子交谈,甚至将她晾在一边,自顾自地做事,有两次更是直接离开,气得花子直撅嘴。

然而,这一次当着众多人的面,赵桓却让花子坐在他身边,这不禁让人揣测是否别有深意。

花子迅速抢占位置,还故作歉意地对章庆王后说:“不好意思,赵公子让我坐的,要不你坐我身边吧,咱们一起给赵公子敬酒。”

章庆王后冷哼一声,回应道:“不必。”

她对国王说:“殿下,要不我还是坐你身边,给你斟酒吧。”国王一心想讨好赵桓,怎会眼睁睁看着夫人外交受阻?于是他说:“不是还有另一边吗?你坐那边,你们俩一人一边给赵公子敬酒,赵公子可是我们高丽的贵客,要尽心招待。”

听到国王这番话,章庆王后认为他只是场面上的客套,并未放在心上,也未因此改变对赵桓的态度。既然国王如此要求,她只能不情不愿地坐在赵桓的另一侧,而赵桓也未加推辞。太后站在一旁,显得有些尴尬。

不过,她深知吴魁是大宋驻军的最高统帅,是国王极力讨好的对象,便对国王说:“赵公子这儿坐不下了,要不我坐在吴将军身边好了。”

话音未落,她便径直坐在吴魁身边,赔笑说道:“吴将军,我来为你斟酒,你不介意吧?”

吴魁见赵桓左右两边都是女子,已无空位,且看出太后对赵桓似乎不甚待见,心中不悦。他决定找机会提醒太后,让她明白赵桓非同寻常,当然,他不能透露赵桓的真实身份,于是点头应允。

太后颇为高兴,坐在吴魁身边,另一侧则是幸子,这样她可以一边与幸子交谈,一边与吴魁说话,位置颇为理想。

眼见众人落座,国王举杯道:“赵公子远道而来,是我们高丽的贵客,作为东道主,我谨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愿赵公子在高丽玩得开心,过得舒畅。”

众人纷纷举杯,唯独赵桓未动,他环视在场众人,除了昨日出席的两位宰相文官外,又多了几位文臣,却依旧不见武将身影。

于是,赵桓带着几分戏谑对坐在对面的大宁侯说:“王爷,看来你没能够说服你哥哥同意你的观点。”

赵桓并未明确表达对重文轻武的态度,而是贯彻了“拱火”的策略,他此行正是为此而来。

原本得知今日宴会无一名武将出席,大宁侯已感郁闷,但经历了昨晚之事,他又觉得不宜与皇兄在此事上闹得太僵。

皇兄若不愿召唤,那便罢了,毕竟参加一次皇宫宴会并不会提升武将的地位,本也不打算再提。然而,未曾料到赵公子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瞬间又点燃了他心头的怒火。

大宁侯立即对国王说道:“王兄,今日应当召唤几位武将来参加宴会。连赵公子这位局外人都看不下去了,可见我们在对待武将问题上确实过于苛刻,理应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

不等国王回应,王后已坐在赵桓身旁,抢先开口道:“大宁侯此言差矣,王室宴会乃高雅之地,片刻后或许还要吟诗作赋。何况大宋朝的伯爵幸子大人、统帅吴大人均在此,怎能容那些武夫扫兴?

他们只需在边境持枪巡逻,便对得起俸禄了。还想与尊贵的伯爵和统帅大人共进晚餐?未免太过抬举他们。”

她提及伯爵幸子和统帅吴魁,却对此次宴请的主角赵桓只字不提,甚至连眼神也未曾给予。

吴魁和幸子深知赵桓的真实身份,此举极为失礼,却又不便明言。

幸子正欲提醒王后应以赵桓为尊,不料太后却先发话了:“我也觉得皇后所言极是,那些粗鄙武夫只配在马厩里举葫芦饮酒,岂能踏入高堂?

他们仅在战乱时有用,如今在大宋朝庇护下,我高丽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武夫又有何用武之地?他们有何资格与国王、幸子伯爵及吴魁统领共进晚餐?

大宁侯,非我指责,你应向你兄长学习,妥善处理文臣与武将的关系,远离那些武将,勿让他们成为你的笑柄。”

大宁侯被两位女流教训,怒气冲天,虽太后为长辈,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毫不顾及对方身份,决心辩个明白。

他当下说道:“太后、王后娘娘,此乃前朝政事,无论大宋还是高丽,均严禁后宫干政。此类事宜,两位无需置喙,只需斟酒便是尽责。

何况武将并非如你们所言那般不堪,我高丽武将不输文臣,且国家之所以国泰民安,正是有武将镇守边防,守护高丽江山。若无他们,国家将陷入动乱。

我们不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否则战乱再起,谁将保家卫国,守护我大高丽江山?”

一时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休。

国王屡次试图打断,赵桓却摆手道:“道理越辩越明,无需干预,应有宽广胸怀,海纳百川之度量,容忍不同意见。”

于是争论继续,几位文臣见国王不再过问,便也加入辩论,与大宁侯展开理论。

此次宴会的参与者除大宁候外,皆是文臣,均支持重文轻武,唯有大宁侯主张应给予武将应有的待遇。他一人面对众多对手,显然难以应对。

尤其是太后和王后,两位女性声音尖锐,嗓门洪亮,叽叽喳喳,令大宁侯根本没机会开口。整个宴会厅犹如菜市场般热闹非凡。

国王开始感到不安,但见赵公子似乎对这场争论颇为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便不再干涉,任由他们争吵,间或还点评几句。

争论愈发激烈,幸子和吴魁对皇帝如此关注此事感到不解,虽未阻止,却也未参与其中,任由争论继续。

坐在赵桓身边的花子几乎要用手指堵住耳朵,难以忍受。她大声喊道:“别吵了,不就是吃个饭吗?多双筷子的事,既然没有武将,叫两个来不就行了?有什么好吵的?”

她是大和国权臣平清盛的亲妹妹,在大和国极受宠爱,上下官员,包括天皇,皆对她宠溺有加,养成她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即便在高丽王室宴会上,她也敢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