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 第3149章 选出三个人偶领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王本打算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让文臣们主动请缨,再通过比赛考察他们的兵法谋略,从中选拔优胜者授予军权。理想虽美好,现实却骨感,至今竟无一人挺身而出,愿意领兵出征。

若强行将兵权授予不愿领兵的文臣,战局会如何,不言而喻。因此,国王仍希望有人自愿站出来,而非通过点将的方式。再次询问后,依旧无人主动。

国王眼珠一转,略带恶作剧地说道:“既然如此,所有官员站成一排,朕要逐一审视你们的表情。”文臣们惶恐地站成一行,国王背着手缓缓走过,目光如炬地盯着每一个人,看得他们心头发麻,唯有苦笑,却仍无一人站出。

于是,国王大声命令:“不愿领兵出征的后退一步。”

话音刚落,大半文官立刻后退,但也有部分文官原地未动,因为他们未明白国王的意图。

加之国王说“不”字时语气含糊,远处的人甚至未听清,仍站在原地相互对视,结果只有一部分人后退,其余人留在原地。

最终,有十几人未动,国王满意地指着他们说道:“很好,你们愿意为朕分忧领兵出征,朕甚感欣慰。你们留下,其余人可以解散了。”

后退的官员如释重负,迅速散去,而那十几人则一脸茫然地站在原地,不少人甚至还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国王立即吩咐搬来桌椅,准备当场考试。此时他才意识到,考题尚未准备。

临时找兵法书籍出题已来不及,但他灵机一动,引用了华夏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要求官员们以此为主题撰写策论文章。

拿到题目,官员们顿时松了口气,这不过是舞文弄墨之事,有何难哉?这句话意在说明战争胜负取决于民心向背,此类话题他们早已驾轻就熟。于是,众人精神抖擞,挥笔疾书。尽管这与兵法无关,但国王深知,此时考兵法,只怕人人交白卷,唯有考察他们的文采了。

果然,每个人都奋笔疾书,写得极为认真,仿佛当年参加科举考试一般。终于,众人陆续交卷,国王召来宰相协助阅卷,并评选出前三名。

宰相一听要为这些考生评文章,心中大喜,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还能借此机会显摆一番。于是,他摇头晃脑地逐一评阅了这十几份试卷,最终挑出前三名,将试卷和名单呈递给国王。

国王审阅后,颇为赞许,同意依照宰相的意见确定前三甲,并将三人召至面前。这三位官员站在国王面前,趾高气扬,仿佛重回当年科举金榜题名时的风光,静待国王的嘉奖与勉励,心中猜测会晋升何职。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国王竟将他们三人分别任命为统帅和副统帅,说道:“就由你们三人率军一万,征讨三元道的那些贼寇,务必将她们全数剿灭。生擒其教主,朕要将其慢慢凌迟处死,为战死的将士报仇雪恨。”

三人顿时脸色惨白,这才想起之前国王一直在讨论谁统兵的问题,后来未再讨论,却直接进行了考试。他们也曾心中警惕,提醒自己不可太过冒尖,以免被国王选中领兵作战,这种风头不宜出。

然而,尽管他们如此谨慎,却未料到国王耍了个花招,让他们撰写文章,而这些文章虽不涉及真正的军事,却是与军事相关的策论,结果偏偏是这样的考试成了决定领兵人选的理由。

此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悄然中了国王的圈套,被国王套路了。三人哭丧着脸,有心跪地求饶,但国王已正式任命,反悔已几无可能。

这三位被选中的官员分别是:一位史馆的老编修,年近六旬,头发胡须皆白;榜眼是礼部判书,相当于大宋的礼部尚书;探花则是御史台的侍御史。

三人中,礼部判书级别最高,为正三品,侍御史为从三品,而状元郎的史馆编修则是正五品。

然而,这位编修却被任命为统帅,指挥两位级别高于他的官员,即级别低的指挥级别高的。

国王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因为在大宋,此类情形屡见不鲜。国王常派低级别官员统领高级别官员,而这些官员奉皇命行事,高级别官员亦不得不听命。

并且,低级别官员更易听从君王指令,而高级别官员常因自恃级别高,喜欢与国王较真,不易调度。因此,用低级别官员指挥高级别官员,更能忠实执行君王旨意。这其中的门道,高丽国王已学得炉火纯青,宰相对此也心知肚明。

因为宰相深知国王此次考试的真正用意,并非仅看他们的文章优劣,而是要选拔领兵作战之人。国王偏好让低级别官员指挥高级别官员处理棘手事务,这一习惯宰相再清楚不过。因此,在评定名次时,宰相并非完全依据文章水平,而是另有考量。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好坏难以明确界定,没有标准答案,最终还得看评判官员的个人喜好。

在确定三人的排名次序时,宰相故意将史馆老编修置于首位,以此迎合国王惯用低级别官员指挥高级别官员的做法。这位老编修在史馆中资历深厚,性格固执,喜欢倚老卖老,因而并不受众人欢迎,也难以融入群体。

将这位老编修推至前台,宰相自有其私心。他与这位编修素有嫌隙,但对方级别低微,且即将退休,头脑也不甚灵光,令宰相难以找到合适的时机对付他。

如今恰逢良机,让他领兵作战,若能生还,算是他命大;若战死沙场,则正中宰相下怀。

在被任命为统帅之前,老编修本不愿出头,无奈此前反应迟钝,被国王算计,被迫出面,最终还被宰相定为探花,成为统帅。

事已至此,他索性横下心来,决定孤注一掷。他认为对手不过是些未经战阵的女人,此前获胜或许只是偶然。若他全力领兵,未必会败,毕竟大家都是外行,这一点他倒是看得很清楚。于是,他躬身领命,决心担任统帅,领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