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在幕后发系统 > 第395章 第二次广州和约(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5章 第二次广州和约(上)

9号位面,广州

“愿英明友谊长存。”英国外交部代表向新明外交部代表伸出了手。

“愿明英友谊长存。”新明外交部重复,两双手握在了一起。

而摆在双方中间的,则是一份笔墨未干的条约,全称《第二次广州和约》。

有第二次,那肯定有第一次,来,捋一遍时间线,就都清楚了。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惹怒英国;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1年,清军在广州不敌英军,遂求和,签订《广州和约》;

和约规定,清政府需赔偿英军600万两白银,英军则需撤离广州,然而,巨额赔款到手后,英军却毫不犹豫撕毁和约,继续北上,扩大侵略战争。

1842年,英军逼近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战争宣告结束。

而《南京条约》,就不只是赔款了,你还得割地,你还得让出关税主权,后边还给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遭受践踏。

更糟糕的是,英国的贪婪成功刺激到了其余西方列强想要效仿英国的野心。

紧随而至的是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甚至这俩条约连仗都没打,清廷就滑跪签了,就此,美法取得了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英国同等特权。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你是西方列强,敢带着不平等条约来,大清就敢签。

而这一切,一直持续到了十年后的1853年。

这一年,太平天国攻占了南京,欧洲的克里米亚战争也正式开打,最最重要的是,林蓝首次感应并观测到了这个位面,并决定把老朱给扔过来收拾烂摊子。

这一下,整个世界局势都随老朱迎来巨变,历史的车轮驶向了另一个岔道。

龙兴广东,英军惨败,新明北伐,清廷迁都,太平天国龟缩南京,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压力锐减,英国派代表来广州欲赎回战争被俘的海军官兵平息民愤……

而现在的《第二次广州和约》,正是明英两国最新签订的议和条约。

不仅和约的名称与第一次类似,其他细节更是没法说。

新明直接完美复刻了第一次和约签订时的各种细节,签订地点要一样,桌椅摆放要一样,参会人数要一样,甚至衣着服饰,都要求英国穿和第一次一样的。

新明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洗刷耻辱。

而英国代表,明知这是新明的羞辱,但只能装作什么都不在意的态度与新明代表洽谈和约内容,为了大英帝国的长远利益,必须忍,必须把海军官兵赎回。

此次和约,废除了英国在华的所有特权(虽然新明本来也不认),法律意义上收回了香港(虽然新明早就物理抢回来了),同时,英国需赔付巨额战争赔款。

这个巨额,其实也不多,仅为《南京条约》清政府赔给英国的十倍罢了。

反正英国佬有钱,应该也不会在意这么点赔款,吧?

有人会问,这感觉不像新明啊,新明啥时候这么心善了?咋就要这么亿点?

那肯定不行。

上述所说的,这仅仅是战争赔款罢了,还没讨论战俘赎金呢。

英国得先支付战争赔款,然后才能讨论战俘赎金,前后关系不能反。

你们如果不想支付战争赔款,那战俘赎金也别谈了,新明不放人,没得谈。

这些战俘,你们爱赎不赎,总得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排隧道里边的哑雷吧。

而且你们如果不愿意支付战争赔款,就说明你们不愿意承认战争结束,那就接着打呗,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是吧,我们去不了英伦三岛,难道还去不了印度?

谈判前期,新明代表就没有一点绅士的表现,全程粗鄙言语不停,指着英国代表鼻子骂,一点场面话都不说,张口闭口利益,张口闭口威胁,就一滚刀肉。

可能是迫于局势,也可能是想着先继续往下谈,实在不行就不签的原则……

总之,英国代表在战争赔款上妥协了,十倍就十倍吧,压榨印度人民就行。

既然战争赔款谈妥了,那谈判也就进入了中期,即——战俘赎金。

而新明在这一阶段,展现出了人人平等的光辉特质:战俘赎金,不论军衔大小,一口价,500w英镑一个,休·高夫指挥官也同价,只是要排在最后才能赎。

夺少!?

当听到具体数字时,英国代表甚至怀疑是自己耳朵出问题了,500w一个?

你们知不知道现在英镑和黄金的汇率是多少?狮子开大口也不是这么开的。

你们这就纯不想谈呗,一点诚意都没有。

见英国代表如此愤怒,新明代表赶紧给英国代表消火,例如,说要打印度。

这一下,立竿见影,英国代表也不愤怒了,心凉了,紧接着,破罐子破摔。

你们新明要能谈就谈,谈不了我就走了,你们想要什么你们自己说啊,累。

这一下,也是立竿见影,新明代表瞬间就完成了从蛮横无理到谦谦君子的华丽转变,一下子就变得绅士起来了,仿佛新明代表一直等着英国代表说这句话。

在英国代表懵逼的神情下,新明代表终于说出了真正想要的——工业革命。

注意,关键点来了,【工业革命】这个词,太宏大,涉及到的方面太广了。

而新明真正想要的,和英国代表听到这词后觉得新明想要的,完全不一样。

站在英国的立场,一听新明这么说,下意识会认为,新明是馋大英先进的技术了,想要引进大英先进的各种工厂和管理模式,让新明也能生产先进的火器。

但远东的惨败,又让大英瞬间清醒,不对,新明这边很不对劲,必然有鬼。

新明用的火器,并不先进,几乎都是欧洲走私过去的,万国造,舰船也小,几乎没大的,但就是这样的杂牌军,硬是全歼了大英强大的远洋海军,为什么?

由于此次参战的英军,全员被俘,连一个都没逃出来,导致情报极度缺乏。

所以英国只能从战后的广东本土收集情报。

但不收不知道,一收吓一跳,不知道的还以为新明是一个宗教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