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在幕后发系统 > 第396章 第二次广州和约(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6章 第二次广州和约(下)

新明各地的传言都是些什么陛下得天眷,天佑大明这些乱七八糟的,貌似有用的情报,也是说什么陛下召唤了强大的大炮和舰船,手一挥,天罚就下来了。

不是,你们搁这造神呢?能不能清醒点,怎么连你们怎么赢的都不带说的。

这让英国完全捉摸不透新明这边的情报,战争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查不到。

其实也不怪英国,因为就连新明自己也搞不懂。

除了常遇春这种和老朱非常亲近的人知晓原委,其余的将士都是听令行事。

反正就是听上边的命令,然后不知不觉就打赢了,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不过不妨碍我喝完酒吹嘘,比如你说陛下手一挥,天罚就下来了,其实不然,真相是陛下冷哼一声,天罚就下来的,是冷哼,不是挥手,你错了知道不?

别传谣了,既不是挥手也不是冷哼,是陛下效仿东汉开国皇帝,即光武帝刘秀召唤的天罚,刘秀可以召唤陨石砸死王莽军队,陛下也能召唤天罚打英军……

除此以外,还有为什么一登船,英军就都昏迷了,其实是因为陛下的气场把他们吓晕了,陛下身上龙气飘飘,彩虹色,我有幸见过一面,帝王之气纵横……

总之,各种离谱的版本疯传,让英国一看一个不吱声,尼玛的这都是些啥。

粗略统计,各式各样的版本不下200个,每个版本都富有强大的神话色彩。

当然,其中自然也包含陛下不是本世界的人,是异世界来到这里拯救天下的,这是真相没错吧?但掺杂在这200多个版本里,就显得是那样平平无奇了。

还有,是一名黑衣人荡来荡去,无伤射晕了大量英军,这也是真相吧,也被收集了,但没英国人信,这个的可信程度可以类比被新明皇帝吓晕的那个版本。

总而言之,英国面对这些离谱的情报头皮发麻,只能结合自己的三观拼凑。

勉强拼凑出来的情报,应该是休·高夫指挥官被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贪敌冒进,钻进了新明精心策划的包围圈里,船大难掉头,撤不出去了。

然后,新明利用自己船小好掉头、机动性强的特点,实施斩首,逐一击破。

当把这些拼凑完后,英国人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拼出来的,离谱到家了,但这已经是最‘科学’的解释了,因为按科学来讲大英远征军是不可能失败的。

就算失败了,也绝对不可能会被全歼,导致现在英国竟然得自己拼凑真相。

算了,还是先赎回来战俘吧,赎回来了问一问自家的当事人,就都清楚了。

英国代表沉思完,抬头,发现新明代表还在悠悠喝茶,哎,战胜国的淡然。

谈判继续,新明在价位上没松口,还是500w英镑一个人,但在顶替物上松口了,例如可以让英国拿工业革命的成果来顶替,顶替价格可以双方商量协定的。

这一下,英国代表激灵了。

试探性提了一个目前欧洲已经普及的,比较落后的,但亚洲还没有的一项成果,新明代表听后,点头应允,说可以,瞬间,英国代表肩上担子松了一大半。

工业革命的发起国的确是英国,但却普及到了整个欧洲。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有些技术,欧洲的其他国家也有了,不是英国独占的。

而这些技术,是可以拿来给新明抵债的,注意,只能抵【战俘赎金】,不抵【战争赔款】,战争赔款新明要现银,这个没有回转的余地,这点双方是共识。

而新明代表,看着英国代表大吹特吹那些已经过时的技术,想要顶替更高赎金的表演,表面上附和,内心却冷笑连连,陛下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华夏古代有个成语小故事,叫做【买椟还珠】。

那什么是‘椟’,什么是‘珠’,在不同人眼里,可能是不一样的。

一箱珠宝和一瓶水,对在沙漠中前行的财阀继承人来讲,后者更重要一些。

而新明,就是这个财阀继承人,只要能走出这个沙漠,万亿家财都是你的。

有人会问了,万亿家财指什么,新明又有什么可继承的。

答案在朱元璋脑子里的天道系统里。

说实话,现在英国引以为傲的那些高精尖技术,老朱其实都看不太上。

老朱现在的兑换币,坦克技术,战斗机技术,毒气弹技术,无线电技术,甚至可以把二战时期的航母技术都给换出来,再让老朱攒攒,核技术都能整出来。

那为什么不换?这就不得不提新明这个财阀继承人走的【沙漠】是什么了。

沙漠,其实就是工业化。

那些高端技术,新明真的只能看,不能用,因为新明现在就是一个农业国。

走出沙漠,其实就是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蜕变。

别看现在的新明完整收编了英国强大的远洋海军,真的,哪坏了,修不了。

现在新明连一个标准化的齿轮都没法流水线生产,没那个工业底蕴知道吧。

那仅靠新明自己,可以走出这个沙漠吗?

当然可以,只是需要时间长一点,多摸索一点,但终究是可以走出去的。

不过,既然要走,干嘛要自己走,为什么不让已经走过沙漠的人背你走呢?

英国,就是新明选择的驼自己走出沙漠的冤大头。

那些过时的技术,不重要。

但一般买东西,卖家都有一项义务,什么义务?

包教会的义务。

这个在新明眼里,最重要,更不用说,这还是大英高价顶替的技术,你不手把手教会新明,说不过去吧,而且,不能光给轻工业技术吧,重工业多少给点。

教会一部分,我们放一部分战俘,全教,全放,不然就太明目张胆藏私了。

在大英眼里,我们把好的珠(大英的高精尖技术)藏起来,把次一点的珠(过时的技术)装进去,再把椟(过时的技术包教会)好好装饰卖个高价,赚。

而在新明眼里,你装什么珠无所谓,最好装次一点的,因为新明基础差,需要从头慢慢教,你珠装的越差,新明越容易入手学,我们想学的就是工业底蕴。

你以为我贪图的是你的高端论文,其实我贪图的是义务教育,大概就这样。

新明开心,大英也在沾沾自喜。

虽然这样做,会促进新明工业的发展,但不怕,给的技术都是过时的,就算新明轻工业发展了,也只能生产一些低端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只有大英能做。

可能新明卖英国一万件低端产品,才能勉强对标大英卖新明一件高端产品。

到那时,新明这个庞大的市场的潜力得到开发,更有利于英国用贸易收割。

所以,一定程度上帮扶新明发展轻工业,不是坏事,能更好开发市场潜力。

关键点是,不能让其余的欧洲强国给新明先进的技术,不过应该问题不大,在贸易收割这方面,欧洲和北美天然就是站一起的,大家一起收割没什么不好。

大英:来,新明,我背你走出这沙漠,然后你就能安心在我这打工赚钱了。

新明:ok,麻烦了,随后把自己口袋里的那张亿万家财继承书藏得更深些。

只要新明拥有了一批自己的、有工业基础的工人,那欧美就完了,师傅教徒弟,政策性快速推进,然后高新技术疯狂下放,欧美拿什么跟新明玩?等死吧。

谈判后期,各怀鬼胎的双方都笑得无比真挚,推杯交盏,仿佛多年老友。

条约签订的晚上,内阁大臣拿出笔记本,在《第二次广州和约》上画了对勾,剩下没画的是《第二次望厦条约》《第二次黄埔条约》《第二次南京条约》

“接下来是美国,然后是法国,最后再用英国收个尾么,嗯,依次来吧。”

“老师,您说得对,清廷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屈辱,就让新明来一一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