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地处南方的黔地,仍未彻底纳入大秦的版图。
倒不是说秦军实力不行,纯粹就是因其地形险峻、气候恶劣。
那里大山一座连着一座,有着数不清的峰林、溶洞、峡谷、天坑,且水流湍急,地势高低起伏剧烈。
除了这些外,黔地瘴疠横行。
有大秦官员一旦进入其中,往往容易患有疟疾、痢疾等疾病。
在最早前,位于邵州以西约百里处,有支四百余人的秦军队伍,与一支夷人部落意外发生冲突。
对方士兵不仅没有精良的盔甲,竟还有女子身着百褶短裙,气呼呼地举着粗糙简陋的弓箭。
带头的秦军将领见状,差点笑掉大牙。
他目露鄙夷,当即下令以强弓劲弩压制对方,随后重甲兵快速发起冲锋。
夷人部落几乎不堪一击,连一炷香的时间都不到,差一点就被斩杀殆尽。
可正当秦军想要深入山林时,却发现道路变得崎岖难走,且暗处时不时有冷箭袭来。
秦军在粮尽后,只能被迫选择退兵。
诸如此类的事情,并非只发生了一两次。
李昭曾打算在黔地修建几条道路,可一番勘察后发现,所需开销极为巨大。
渐渐地,有朝中大臣开始称那里乃是“化外之地”。
认为这种鬼地方,连座像样的城镇都没有,就算得到了也没半点用处,更收不上多少赋税。
彼时,大秦建立没多久,人心尚未完全归附,百废待兴,另外西域那边的攻略也才刚刚开始。
李昭出于种种考虑,暂时搁置了进攻黔地的打算。
直到近日,有大臣在无意间,称黔地自古以来都是兵家不争之地,最务实的做法是和前齐一样,对其采取羁縻之策。
连范硕、褚子清等人对此言,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然而,当李昭听到“不争之地”这四个字时,心中莫名地涌起一阵不适。
秦军目前在辽东,控制最为稳固的地区,自然是锦州到沈州一线。
而对于沈州以北的大片林区,秦军其实一直有在稳步向北推进,逐渐将其纳入大秦的版图。
而在这一过程中,同样有人叫嚷着“苦寒之地”或“不争之地”的话。
这让李昭心里很不爽。
他身为开国之君,有的事情如果他不做,又岂能指望后世之君。
再者说,人们只考虑到地形、气候等客观因素,却忽略了蛮夷同样是人。
只要是人,就必定存在着弱点。
黔地的那帮蛮夷首领,整日生活在条件艰苦的深山老林里,大多数人压根没见过什么世面。
倘若让他们在繁华热闹的洛阳城内,舒舒服服待上个一年半载,每天都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是否还愿意回到过去呢?
再将几个部落首领的女儿纳入后宫,或与皇子联姻,封赏他们家族子弟为官,赐予他们宅邸、财富。
如此一来,大秦在他们的心中,还会是敌人吗?
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古往今来,又哪里会缺少带路党呢?
不过,李昭可不会将希望全放在那些人身上。
军事上,可花个两三年的时间,专门训练出几支专业且强悍的山地丛林作战部队。
软硬兼施、内外呼应。
再多一些耐心和毅力,又有什么地方是拿不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