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之后,张信回到了黄花山。
这时,他派出去各方面打探消息的人还都没有回来。因此,他也不能离开这儿,还要在山上小住几天,等这些弟兄一个个归来了,才能启程。
恰好这时候,山下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叫张信很是震惊:他们在山上的行踪已经暴露。
这个消息是他的弟兄刚探测到的,非同小可。
原来他们的秘密已经由这儿传播到另一个土匪窝里。
这个山便叫玉华山。
在黄花山的周边,大概也就一百里远的距离吧,有一个玉华山。那儿有一个土匪窝,养着七八百人,实力强悍。
附近的一些小山头,因自身实力的原因,都把玉华山视为带头大哥。
这些天,玉华山上的大掌柜,通过耳目,知道了黄花山来了一伙押运财宝的人。
便派人前来打听详情。
他和高松虽是两个山头,但二人关系不错,便结拜了兄弟。为了证实打听来的消息是否可靠,玉华山上的匪首,派小卒送来了一封信,询问此事,是否为真。
高松没敢隐瞒,把信给了张信。
张信看过信后,陷入了深思。
显然,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一路之上,张信总是把车上的东西盖的严严实实的,生怕在旅行中露了馅。
就是走路,也专往无人区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财宝的秘密不外泄。
但是到了黄花山,想防守住秘密的难度就大了。
来到这山上,他们不只是客人,还成了被监视对象。
这些土匪们,每天用稀奇的目光打量他们,并试图接近那些车辆。
车盖的严严实实的,根本看不清车里是什么东西。
而且还有武士看守,根本不可靠近。
越是这样,就越被认为,这车里装的是好东西,是贵重物品。
看的这些土匪们都直流口水,眼馋的不得了。
他们本来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大部分来自社会的底层。因为生活贫困的原因,才到山上为寇。
高松对他们的管理,十分宽松。农忙时,可以回家干农活。农活完了,便回山寨。
张信的住宅,和这些人住的地方分属两个区域。按规定两边的人是不可往来的,更不能互相拜访。
但是土匪们好奇心重,无法靠近,便远处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车里面装的都是贵重物品。
他们的好奇心越发强烈,既渴望想知道这伙人来自哪里,车上到底装的什么东西,又因缺少保密意识,在上下山的过程中,就把秘密泄露了出去。
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无意识行为,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张信身上却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意识到,自己在这儿短暂的停留,可能会惹上麻烦。
这也给他提了个醒,以后无论是扎营还是宿营,都要避开人多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不经意间,就有暴露秘密的危险。
现在唯一破解的办法,是赶快离开这儿。
可是外派出去的弟兄还都没有回来,离最低期限还有七八天时间。
只能等待。
于是张信就让高松给玉华山的大首领写了一封信,向他解释,山上并没有什么大宗车辆进山,那只是谣传,叫大哥勿信。
然后派一个聪明伶俐的喽啰,骑了一匹快马,送了过去。
第二天傍晚返了回来,并带来了一封回信,是玉华山的大首领的亲笔所写。说他己知晓了,不过是随便问问而已。
在信的未段,他说他想兄弟了,想到黄花山去看看,准备在近一两日内启程。
虽然信中说对高松的话绝对相信,言语很委婉,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一句客套话而已。
真实的意思其实是,你说的话我不信,过两天我要到你那儿去看看。客气了说是兄弟间正常的走动,礼尚往来。
往不好里说,就是我要摊牌,对你说的话,我不相信,我要眼见为实,亲自去看看。并且我不是一个人去,肯定是还要带着弟兄去的。
至于带多少人,没说。但肯定百人之多,在数量上要做到以客欺主,碾压黄花寨。
人家的实力不是吹的,就摆在那里。
对于张信来说,这可是一个难题。
如果要躲避他,今天就得转移。
两山之间的距离,也就一百五十多里,就是步兵,也用不了两天,便可到达这里。
留给他们的时间仅有两天了。
是走是留,再不赶快做决定,就来不及了。
为这事,张信专门和弟兄们进行商量。
“如果我们为了躲避这个土匪头子,而匆匆下山,那下山探消息回来的弟兄,到哪里去寻找我们?”
吕魁大声问道。
已经好多天过去了,他身上的伤正在好转,已经变成一个正常人了。
“不来是他的福气,如果他真来了,那就把他们干掉算了,”黑龙快人快语,一听打仗就来劲。
也有支持立马下山转移的,两派意见各说各有理,出现了争论。
最后的决定由张信拍板。
张信就和高松商量,暂时住在山上。如果玉华山的土匪真正来这儿,就把他们一个个抓了。直到张信他们彻底撤离这儿后,再放掉他们。
问高松,这个办法可行。
意思是,他们抓了玉华山的土匪,如果以后我们走了,玉华山会不会报复,问高松怕不怕。
毕竟,在人数上,玉华山是黄花山的好几倍。
没想到高松十分地豪爽,大声说道:“这件事,你看着办吧。”
原来,见到张信后,高松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想跟张信一块去创业。
高松本来就是朝廷军官,志向远大,谁料仕途不顺,遭小人陷害,被捕入狱。
后来虽被张信救了,但从此被断送了大好前程,只能到山上为匪,感觉一辈子完了。
见到张信后,除了感谢他当年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外,又见这么多英豪围在他身边,心想此人一定是个成大事的料。受此感染,坚决要求入伙。
张信当然同急。
高松态度的转变,十分重要,使张信在对付玉华山的土匪上,不再心有顾忌。
于是和手下弟兄商议了一个办法。
接下来,便是耐心地等待。
三天后,山下黑压压地来了一伙人,正是玉华山的土匪。
他们在高松的引领下,毫无防备地上了山。
到了一个谷底,四周伏兵齐出,向他们杀来。
玉华山的土匪措手不及,被迫仓促应战。
这些土匪,对付一般的老百姓还行,和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比起来,哪里是对手?没多大功夫,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个个被擒获。
战斗很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