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对于未来,假如终有一日战争不可避免,那时的李培恩或许早已超脱凡尘俗世,飘然仙去。“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其余的就交给子孙后代们自行应对吧。”

在仙凡交织的世界里,李培恩深感,这破而后立的手段,或许正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归根结底,这一切仍然可以用两个字概括。

“凝灵!”

唯有拥有足够的灵石,才能令军队中的修士实力增强,进而赢得各派之心。唯有强大的力量,才能巩固自身的修炼地位。

于是,李培恩再次投入到了各类事物的研究之中。

“修炼所需的丹药与灵食已无甚可突破之处,连炼制阵法所需的灵晶玻璃也初具规模。啊!我想起来了!”

他先前设想的灵磁红砖,如今已过新春,气候渐暖,正是开炉炼砖的好时机。

此外,玉米亦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作物。李培恩早已在早些时候,上呈奏章并得到宗门许可,准许大规模种植灵植玉米。

此刻,李培恩便带着两名贴身侍卫,游历四方,大力推广灵植玉米的栽培技术。

当然,仅凭他一人之力实难胜任,还需方泽领导的徐家商队协助,以及宗主崇祯帝的大力支持,敕令天下官府一同推动此事。

“公子,为何不让大小姐一同出行呢?郎心似铁,妾意绵绵,依我看,若是大小姐能成为公子的道侣,那可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偶啊。”伴随在李培恩身边的四位侍女海棠等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没错没错!大小姐为人多么善良贤淑啊!”

李培恩自然明白,杨柳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好女子,并非他认为自己配不上她。

然而——

“你们这几个丫头,别再说这些胡话了。我家公子视她如亲妹妹一般,怎能耽误了她的终身大事?”

李培恩心中明镜似的,昔日杨柳确实对他颇有好感。但为了不拖累这样一个好女子,他曾特意与其保持距离。

如今看来——

“你们这群丫头,眼睛都长到哪里去了?没看见你们家大小姐最近跟方泽走得亲密得很吗?”说着,李培恩掀起马车的窗帘,指向挂在方泽腰间的香囊问道,“这个香囊眼熟吗?”

四名侍女眯眼一看,纷纷点头:“眼熟!”

这针线活计显然是出自杨柳之手。李培恩重新放下窗帘,低声对他们说道:“看到了吧,这分明就是郎情妾意,与你们家公子何干呢?”

四个小丫鬟一路同行,实在无聊透顶,又继续缠着李培恩谈论此事。

“那公子,既然大小姐对方公子有意,不如公子你做个牵线人吧?你自己单身也就罢了,怎么能让你身边的人都孤身一人呢!”

李培恩深深吸了口气,颇有些无奈地道:“嘿!你们四个小妮子!我看是你们几个想找个婆家了,才会在这里嚼舌根编排别人呢!”

事实上,在此番出游前,李培恩曾暗中试探过二人的心意,却未料想他们心思深沉,皆不愿吐露真言。

“哼!公子你乱讲!我们这一生都要跟着公子,做你的丫鬟啦!”

四名侍女整齐划一地回答:“我们不嫁人了!”

李培元含笑言道:“无用矣,尔等即便是终身未嫁,亦只能成为资深侍女,而非稚龄侍女矣。”

“哎哟!”

“宗主真是狡黠无比呐!”

四位侍女熙熙攘攘地谈论起李培元来。

听见马车内传出的声音,前方驾车的方泽亦与随从闲谈道:

“家祖实乃清闲至极,竟连这几个侍女也被宠溺得无法无天。”

然而,方泽心中明白,凡李培元府邸之人,皆为雇佣工,已悉数得到身契释放,脱离了奴仆的身份。

他曾听李培元提及:

愿有朝一日,这片大地之上,众生皆能平等相待,自诞生伊始便无高低贵贱之别。每个人都只需依靠勤劳之手,便可自给自足。女子无需受歧视,同样可涉足商贾之道。倘若真的有一天能达到此种生活状态,怕是所有人都会心生向往。

“宗主,我们即将抵达楚州境地了。”

前方之人禀报。

方泽抬眼望去,果然临近目的地。

于是,他转头向马车内的李培元通报:

“家祖,楚州府已在眼前。”

“嗯?”李培元揭开帷幔向外眺望,确认无疑。

原来,他们已然来到城门口。

“未曾料想,竟是如此迅速。”

方泽回道:“家祖,莫非您忘记了先前下令,允许四方难民流民凭领取粮米并提供居所之条件,只需参与修筑道路便可?”

经此提醒,李培元方才忆起此事。

“啊,确有此事。”

此计策其实乃是方泽提出的。

说起这路,李培元低头一看,脚下之路正是依照他提议之法重新铺设而成。

“甚好。”

此乃一个良好的开端。

“行罢!我们进城!”

楚州府位居海滨之地。李培元早已知晓,大明海军之战斗力并不雄厚。自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来,大明便不善水战。然因倭寇频繁侵犯,水军逐步得以培育壮大,直至后来闻名遐迩的郑和七下西洋,标志着明朝海运业之勃兴。然而遗憾的是,历经几位崇祯皇帝疏于治理,水军建设如今早已不复昔日之荣光。

李培元此番前来楚州,仅为推广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意,并非受朝廷派遣。故而,他并未提前告知当地官吏。进入城池后,他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行事,刻意隐藏其真实身份,欲亲眼目睹城中景象及百姓生活状况。

但见城内百姓生活富裕充足,因临近大海,诸多海鲜佳肴琳琅满目,令人垂涎三尺。李培元忽想起一道美食,遂询问方泽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