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四合如意 > 第558章 是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雨之中,几辆车马在王相公府前停下。

户部尚书和度支郎中纷纷下车,一路疾走进了府门。

见到王家管事,户部尚书低声道:“相公为何突然唤我们前来?”

王家治家严,若非王相公提前吩咐,管事也不敢透露内情,于是低声道:“两位大人进去之后便知。”

书房中奉好了茶水,两个人先后落座。

王秉臣这才放下手中的公文,看向户部尚书和度支郎中。

“我听说,暴雨之时,市面上米粮的价钱不涨反降,于是将你们叫过来问问。”

若只是问问,不会让他们连夜前来,王相公定然还有别的思量。

户部尚书看向度支郎中,立即将最近发生的事说了。

“堆垛场这些日子正在查占库之事,那些库子帮着商贾囤积货物,本来朝廷的仓库,却成了商贾藏匿货物之所,这一查才发现,这种事在库子那里已经成了寻常。”

度支郎中今日才去了堆垛场查看情形:“不光如此,还在堆垛场查出了矾货。”

王秉臣皱起眉头:“有人私下贩矾,还敢藏匿去堆垛场?”朝廷严禁百姓贩矾,来往关卡查的甚严,却没想到查来查去,反倒被明目张胆地藏在了朝廷的仓库之中。

度支郎中道:“原来只以为库子贪图些赁库钱,不曾想他们胆子这般大。”

“出了这种事,谁也不敢怠慢,开封府已经派兵把守堆垛场,要彻查个明白。”

白矾可以用来炼铜、制造军械,太祖时期就规定私贩十斤以上处死。可想而知,堆垛场许多官吏都会被论罪。

“这事还没查清,还没报上来,因此相公不知晓,”度支郎中道,“总之又是查出囤积货物,又是藏匿禁物,光是听到点传言,就足够震慑那些商贾。”

“正是这般,哪个商贾还敢做囤积居奇的事?自然也不敢哄抬物价。”

王秉臣道:“堆垛场为何突然查占库?”

度支郎中回禀:“是瓷行新行老,在清理过往账目的时候,怀疑商贾有意囤积货物,操控瓷器行市。”

度支郎中将谢玉琰如何找的堆垛场,又如何将状书递去了市易务。市易务提审那些商贾,商贾几乎立即就招认了。

有了这个在先,查堆垛场也就顺理成章。

一件看似不太大的事,却似掉在干草堆里的火星,被风一卷越烧越烈。

度支郎中道:“我听说瓷行还写了一份行例、条陈送到了市易务。”

王秉臣登时对这个有了兴趣:“你可看过了?”

度支郎中摇头,市易务还没呈上来,他们自然不会看,也更不会拿给户部和中书省,毕竟这都是小事。

王秉臣不说话,度支郎中不知该怎么办,忙看向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道:“愣着做什么?让市易务抄一份送过来。”

度支郎中忙起身跑了出去。

屋子里少了个人,户部尚书与王秉臣说话就更不用遮掩,他道:“相公是想要借这桩事,彻底将市易务立住?”

王秉臣颔首:“京中市易务立住了,就能向地方推行此政……”他的话就说到这里,没有继续,因为想到了那些有关谢氏与王晏的传言……

户部尚书似是能猜到王秉臣的心思,低声道:“眼下的确是个好机会,而且这次与以往咱们推行新法不同。”

王秉臣抬起眼睛。

户部尚书道:“从前咱们是自上而下地颁行,这次却是自下而上……不管是堆垛场还是行会都需要市易务出面解决。”

这样一来就能将市易务推到一个紧要的位置上,再也不是徒有其表。

好就好在,不是他们几个用嘴说服官家和文武官员,这事从源于坊市,他们不过就是顺理成章地解决问题。

自然也不会被旧党利用,闹到党争上去。

王秉臣抬起头,刚好从户部尚书眼睛中看到几分赞赏之意。王秉臣心中一紧,户部尚书自然不会是在赞赏他,应该觉得这是王晏授意的。

王秉臣道:“此事与鹤春无关。”

户部尚书一愣,忙道:“自然没关系。鹤春还在刑部办案,如何能分神做这些?”

这话听着斩钉截铁,但却有几分遮掩的意味儿。

王秉臣皱起眉头:“你是不是听说了些什么?”

“没有,”户部尚书道,“相公多想了。”这事能与王鹤春无关?这样的谋算就是他们王家人才能想得出来。

王秉臣听着这敷衍的话,胸口登时一堵,满肚子话差点就顺着嘴飙出来。

他想与户部尚书说,我的儿子是我了解,还是你了解?你怎么认定就是鹤春?你亲眼看到了?

但身为宰辅不能随意打骂同僚,更不能将吐沫星子喷到别人脸上。

王秉臣不再说话,接着看手中的文书,还丢几本给户部尚书,免得两个人尴尬的大眼对小眼。

可怜了度支郎中,冒着风雨跑来跑去,终于将市易务的提举官找到,两个人分头抄写了行例、条陈,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回了王家。

站在屋子里,度支郎中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市易务的提举官还是第一次见王相公,脸上那激动的神情依旧没有褪去,呆愣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他可真是发达了,王家兄弟他全都见着了,现在就差没拜见状元郎。

“提举,”度支郎中咳嗽一声提醒,“瓷行的事,你最清楚,你来禀告吧!”

提举官再次躬身向王秉臣和户部尚书行礼,结结巴巴地开口:“这都源于瓷行行老的查账。”

仔仔细细说了一番,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众人总算窥知全貌。

户部尚书感觉到王相公的视线落在了他身上,目光中都是真相大白的爽利。就差没说,这与王鹤春果然无关。

户部尚书讪讪地拿起了茶碗:“这些真的都是谢行老做的?”

提举官道:“当日瓷行推举行老的时候,市易务派了文吏前去,后来那些商贾逼着要瓷器,我们也都知晓,不能有错。”

户部尚书歉意地向王秉臣露出笑容,然后拿瓷行递交的行例来看,眼睛一扫,他不禁又觉得,这行例……是不是出自王鹤春的手?

“这可不似出自一个商贾之手啊!”

王秉臣的心登时又是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