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身后传来急促脚步声,贴身太监惊慌失措:“殿下,淑妃娘娘她……她难产而亡了!”萧景琰趁机发动总攻,城门在撞木的冲击下轰然倒塌。萧景珩被乱军包围时,终于看清萧景琰腰间的玉佩——那是当年他派人暗杀太子太傅时,遗落在现场的!原来,从一开始,萧景琰就设好了圈套,等他往里钻。第七章血色登基乾清宫内,萧景琰坐在龙椅上,看着阶下跪着的萧景珩。曾经意气风发的胞弟,如今已狼狈不堪。“为什么?”萧景珩抬起头,眼中满是不甘。“因为你动了不该动的东西。”萧景琰把玩着虎符,“太子之位,江山社稷,还有……”他顿了顿,“母后的命。”原来,当年母妃难产而死,竟是淑妃暗中买通稳婆下的毒手。萧景珩如遭雷击:“不可能……不可能……”“你以为那些罪名是凭空捏造?”萧景琰冷笑,命人呈上一摞账本,“这些年你贪污军饷、勾结外敌的证据,我早已收集齐全。”三日后,萧景琰登基大典。当明黄的龙袍披在身上时,他望着殿下俯首称臣的百官,忽然想起黔州那座破旧的别院。那里不仅藏着他的蛰伏岁月,更藏着无数人的心血与牺牲。大赦天下的诏书传遍四方,萧景琰站在城楼之上,看着百姓们欢呼雀跃。他知道,这场复仇的棋局,他虽赢了,但代价太过沉重。远处,青鸾的琵琶声隐隐传来,那曲调竟是《十面埋伏》。萧景琰闭上眼,将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化作了一声叹息。
但敌军人数众多,我军伤亡惨重。就在这时,陈砚收到了一个消息:赵崇暗中派人切断了我军的粮草供应,想要借此陷害他,让他在边关失利。陈砚愤怒不已,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不是愤怒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解决粮草问题,守住边关。第八章绝地反击面对粮草断绝的困境,陈砚没有坐以待毙。他派人深入敌后,偷袭敌军的粮草大营,成功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同时,他还发动当地百姓,共同参与到保卫边关的战斗中来。在陈砚的带领下,我军士气大振,发起了绝地反击。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击退了敌军,取得了边关保卫战的胜利。捷报传到京城,皇帝大喜,对陈砚大加赞赏,破格提拔他为兵部侍郎。然而,陈砚的胜利却让赵崇等人更加忌惮。他们不甘心失败,开始谋划更大的阴谋,想要彻底扳倒陈砚。第九章朝堂对决陈砚回到京城后,立刻成为了赵崇等人的眼中钉。他们在朝堂上弹劾陈砚,诬陷他在边关虚报战功,贪污军饷。面对赵崇等人的诬陷,陈砚早有准备。他拿出了在边关的战报、缴获的敌军物资清单,以及士兵和百姓的证词,一一驳斥了赵崇等人的谎言。朝堂上,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陈砚凭借着清晰的逻辑和确凿的证据,让赵崇等人哑口无言。皇帝最终查明了真相,严惩了赵崇等人。而陈砚,则因为在边关的出色表现和在朝堂上的英勇无畏,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成为了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第十章逆天改命随着陈砚在朝堂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他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打破世家大族对朝政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提供更多的机会。他改革科举制度,增加了选拔寒门子弟的名额;他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提拔有才能的官员;他还推行新政,减轻百姓的赋税,鼓励农桑。陈砚的改革措施遭到了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但他没有退缩。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联合清流一派,与世家大族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经过多年的努力,陈砚终于成功地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为寒门子弟开辟了一条通往朝堂的道路。他也成为了一代名臣,实现了自己逆天改命的梦想。然而,陈砚知道,自己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他将继续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寒门子弟,在朝堂上奋斗下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皇帝也拿不定主意。这时,陈砚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议和只能解一时之困,却会让我朝在日后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如今之计,应当迅速调兵遣将,加强边关防御,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小国,联合他们共同抗敌。”陈砚的一番话,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皇帝当即决定,任命陈砚为监军,随大军前往边关。陈砚知道,这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没有退缩,毅然踏上了前往边关的征程。第七章边关烽火来到边关后,陈砚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边关守军士气低落,粮草短缺,兵器陈旧。而敌军则士气正盛,随时可能发动进攻。陈砚没有慌乱,他首先安抚军心,亲自到军营中慰问士兵,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着手解决粮草和兵器的问题,他派人到附近的州县筹集粮草,同时联系京城,请求调拨兵器。在陈砚的努力下,边关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但敌军很快就发动了进攻。战斗异常激烈,陈砚亲临前线,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他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多次击退敌军的进攻。
陈砚,你好大的胆子!”里正瞪圆了眼睛,“拖欠赋税三年,如今朝廷催得紧,你拿什么还?”陈砚放下笔,站起身来,眼神坚定:“里正大人,不是我不想还,实在是家中贫寒,实在拿不出银子。”刘三嗤笑一声:“装什么清高!我听说你天天读书,读那些破书能当饭吃?不如跟我去城里,凭你这副模样,说不定能找个富贵人家当小厮,赚的钱足够还税了。”陈砚抬头,只见里正领着几个衙役闯了进来,身后还跟着村里有名的泼皮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