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楚兵 > 第783章 丹东雪原过赵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人,上人。皇帝行宫就在城外,今日必须打起精神,浆要给够,砖要扣好。”

“谁特么要是掉了链子,老爷没命,你们找鬼要钱去吧。”

“狗日的,你的砖要是再掉,老子跟你拼了。”

辽东道。

丹东郡。

东城楼上风萧萧,

此去中原车马遥。

赵帝周云一身朱红幞头赵装,随着八瞎子几人,

就像是老管家跟少爷一样,在秦寄等亲卫的陪同下,

默默的走在丹东的城墙,做最后的巡视。

这里人头攒动,吆喝声、叫骂声,木质机器与夯土之声,不绝于耳。

丹东两丈宽的城墙上,赵国东部各民族都有,

契丹人有,库莫奚有,连室韦、高句丽人都有。

赵国修建丹东关,虽然征发了十万徭役,

但同时,也必须外包出去很多事务,

一则能让赵国空出人手,二则也能让辽东各族挣到一定的银钱,置办家业。

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是稳定边疆的根本手段。

其次,丹东关太大了。

一座周长二十八余里的城池,占地足足一万八千余亩。

即使动用十万人,光是地基、排水、烧地等等事务,就需要消耗大量人力。

丹东关借鉴了高句丽山城的部分功能,

其城内有引流渠,还有数量可观的耕地、牧场,足以形成一个长期坚守的城池。

-------------

“陛下。河北要是赢了,瞎子想安排十万流民,到丹东来填关,将这里赵人少的情况改一改。”

不同于赵帝周云的淡然,佝偻的八瞎子,显得很急躁。

官靴踩在满是冰渣的雪道上,噗噗作响。

赵国各地的情况太坏了,周云听人说,瞎子已经几天没睡好了。

遥望大江,迎风而立的周云,

听了此话后,星目如炬,朗声道,

“民不贵多,而贵强。若是十万人一盘散沙,亦或者上官把赵人当成奴隶,再多也是朽木,一推就倒。”

“丹东守将,你跟皇后还有老当家议一议,看看谁合适。”

说到这里,赵帝周云斜了一眼瞎子,

“多选几个人,朕再考究考究。丹东这一块,形势复杂,要一个政治手腕高的守将。”

丹东守将的人选,八瞎子没兴趣。

特么说是个封疆大吏,狗日的跟流放一样。

这就是个得罪人的活,别说是他,赵地大族,都没人想管。

何况,更重要的是,

眼下丹东的事情,还得排在后面,

赵国在大局上的颓势,令八瞎子寝食难安啊。

“陛下,丹东守将咱先不管,用不用发飞鹰,征召五郡子弟集结。”

“关中已经被余建山切断了,雍凉二州赵军都分开了。”

“河北保爷……那蠢货打的什么东西,真是麻烦事太多了。”

其实也不怪八瞎子这几天睡不着,实在是消息太坏了。

河北战场全线劣势,

梁标、程庆太让人失望,在渤海郡,再次输给了南野,

致使十几万渤海庶民,遭到了齐王军队的荼毒。

宋军与魏军,在邺城一带,自东西两侧,夹击伍刚和田郡,

虽然目前,朱雀军的战报没有传来,

但料想,情况也应该不太好。

城楼上,人声鼎沸,打击夯土之声不绝。

很可惜,瞎子并没有听见,二当家增兵的圣言。

这件事情,赵帝周云没有犹豫,他抬手阻止了瞎子,淡然道,

“不用,五郡子弟该征的也征了,再征没必要。”

西线二十万,东线四十万,足足六十万赵人,参加战争。

这对一个核心人口,只有三百余万的政权,是何等的穷兵黩武。

要知道,赵国能借的兵都已经借了。

草原征发了五六万骑兵,还向丁宏度借兵两万。

再借就要起反作用了,实在是各地都没兵了。

“嗡-嗡-嗡……”

“咚-咚-咚……”

远方,丹东城外,赵军朱旗如林,

战鼓打响,号角嗡鸣。

驻守在丹东关的雁门郡兵,已经慢慢集结完毕,

赵国子弟踏着整齐的脚步,源源的不断出城,

他们将要前往盖州大营集结,

辽东兵马集中后,皇帝周云将率领他们前往关内作战。

眼看辽地赵军要走了,几万丹东郡的子民,壶浆箪食,站满了城道两侧。

在八瞎子忧心忡忡的老脸远方。他们哭泣不止,舍不得这支王者之师。

某一刻,瞎了半只眼的老山贼,急的团团转,

还是忍不住,对着周云道,

“二爷,杨重楼在阳城聚集了大量精锐。梁军六营,卓庸的虎卫军,侯俊的虎豹军,还有徐郡公等将领,都是能征善战的部队。”

“听李义说,还调令上官弘徐州兵马北上,借了楚国武卫大将军王武三千铁骑助阵。”

“陛下……陛下要早做准备啊。”

老实说,瞎子现在的行为,对于皇帝周云而言,已经是越轨了。

但对于二当家周云来说,这就是家中老人的过度担忧,乱了方寸之语而已。

目前不单单是瞎子急躁,五郡赵人,实际上都有些迷茫。

本以为赵国一统天下已经成定局,

谁料关中、河北两个战场,皆是寸步难行。

余建山十二万蜀中主力,他们久经蜀战,其部队发展已经数年。

山地战能力,自是龙骧军十六营,一时难以抵挡。

李兴的骑兵又被西突厥达头皇帝,牵制在凉州。

而且听说,凉州赵军的兵力,也远不如西突厥。

河北更不用说了,丁肆业、宁则、南野,他们攻破城池,劫掠壮丁,扩大军队,大有跟赵国争雄之势。

一旦杨重楼的梁国主力军抵达,那河北战场,赵军就将全面劣势。

即使远在辽东的赵国皇帝周云,带着十几万军队过去,兵力还是远远不够。

“不用着急,现在还能比当年咱们打阿骨部的时候难?”

“梁国的崛起,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杨重楼?!没想到,最终还是选择了萧氏。

寒风呼啸,赵旗飘扬,

赵帝周云的幞头黑带,随风而动。

杨重楼的兵家实力在了然之上,

算是周云目前所见过的本土人杰中,最强的一个。

且此人极为妖孽,在政治上的眼光,甚至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总体来说,天下兵家,杨重楼强于了然,

毒士了然比刘仁基、陆长生、乙支文德要厉害。

也许萧成章,不在了然之下吧。

可毕竟他们都死了,思索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

实际上,很多兵家之事,大多数是阳谋。

对于兵法的要求,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纵观历史所有军事战争,刘仁基、陆长生的水平,足以应对。

除了那些奇迹战场,那是非智力因素。

剩下的更多是比拼国力、军备、粮草,还有地形、政治,和战争的主动权。

决定胜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硬要比兵法,赵帝周云眼里,天下兵家虽多,

但唯一的对手,那就只有梁国右丞相——杨重楼。

此人辅佐萧汉,在乱局中崛起,一统中原,实力不容小觑。

大雪满山,

江冰如镜。

行走在丹东的夯土包砖城楼,

赵帝周云就像走在历史的拐口,

也许数千年后,人们发现的,可能就是赵国的丹东遗迹了。

北风呼啸,带起赵军的朱红金边旗帜,猎猎作响。

周云轻轻抚摸丹东的城墙,最后遥望了一眼鸭绿江畔。

某一刻,这位武功赫赫的马上皇帝,

仰头笑了笑,呢喃道,

“此去关山路遥遥。朕,应无再来丹东日。”

---------------

赵元始二年,四月十日。

古老的鸭绿江畔,响起了赵国皇帝亲军的号角声。

一时间,赵军蜿蜒数里,旗帜连绵,铁甲幽寒,战马奔腾。

数万赵军,拱卫着皇帝行宫,离开了辽东千山。

这位生于洛阳,崛起于并州大山的武川豪杰,

率领他的五郡子弟,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鏖战后,

基本完成了,对盘踞辽东的强国高句丽的致命打击。

这个巅峰时期,疆域东抵辽泽,北至辉发河,南望渤海,西至汉江,

人口三百万的东北政权,国祚基本定格在了赵元始二年。

尽管赵帝周云,想要完全处理好辽东的民族事务再走,

可河北的局势,迫使这位目光如炬的帝王,

不得不率领军队南下关内,支援朱雀将军李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