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宁首先盯上的就是小庙里这几个孩子。
黄琛那儿用不了这么多人,三爷一直发愁孩子们的出路,都开始琢磨着要不要跟徐远平似的,也都学门儿手艺了。
听见付宁这么一问,他当场就拍板了,跟你走,都跟你走!
不光是孩子,他们这两把老骨头都可以去。
北平这块地方他们也没什么可以留恋的,至于将来……
“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啊?!”
听着三爷拉着长声儿的腔调,付宁觉得前头好像也没有那么多难事了。
赵怀礼来的事儿,他没跟任何人细说,不是说他信不过这个组织,是信不过赵怀礼这个人。
跟村长一家也走动了这么多年,对于他们家的感觉就是太功利。
不是说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但是找到个软一点儿的血包,就爬在上头占便宜的事儿没少干,比如说自己。
如果跟他说这个事儿的是三爷爷家的锁柱、栓柱,他都不会两句话打发他。
赶在吴清开学之前,付宁带着他去了趟拾福峪。
宣化那边今年还是先不种了,赵锦生说河里的水就剩下两步宽的一条水沟了,村里的井都干了。
他还是先别跟他们抢水了,就在北平农事试验场小范围的实验吧。
鉴于今年大概率还是个灾年,付宁给赵家庄的种子不仅是最新的晨丰,而且还挑了颗粒最饱满的玉米豆。
就算是当粮食,也能多磨出一把面来。
付闯带着苗家兄弟去的宣化,把种子挨家挨户送去,也给他们带了句话:要是有水,还是紧着荞麦种,今年还得旱。
他们偷偷儿的给三爷爷带了两斤白糖、两斤油炒面,给大力家带了一斤。
就是这一斤白糖,让大力家头生的孙子保住了命。
这个时候,付宁正带着吴清钻山洞呢,他们要把供桌那里的盘子、瓶子带回来,更重要的是那两箱文字资料,都是要妥善保管,将来留给后人的。
站在那大佛前头,吴清半晌无言。
付宁以为他是被这巨大的佛像震撼了,没想到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山洞还有第二条路。”
“你怎么知道的?”
吴清指了指那透进来的光,又指了指他手上这两天测绘得数据。
“算出来的,咱们探探去!”
这回他走在前头,手里是勘探的铁钎子,这里敲敲、那里敲敲。
先是绕到了佛像的背后,然后顺着那袈裟的褶皱,居然一步一步爬到了佛像的肩头。
站在这儿往下看,付宁都觉得心里忽悠一下子,赶紧抬头往上看。
吴清在佛像的脖子后面发现了一个小平台,他们在那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手脚并用的爬过一个斜坡,眼前隐隐有光照了进来。
费劲的推开一堆乱石,付宁发现自己已经站到那个大石窝子上头的半山腰了。
这个地方不错,比那边七拐八拐的入口强多了,离着那个平台也近,放点儿什么东西都近便。
“这个洞口得堵好了,将来我在这儿盖个小房子,把它藏起来。”
付宁怎么规划,吴清都没意见,他现在站在山坡上,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跺了跺脚下的土地。
“哥,其实我还是喜欢找矿,等安定了我没准儿还得把书念回去呢!”
“念呗,到时候你想念什么念什么。”
“我还能看见那一天吗?”
“能,好好儿活着,我们都能看见。”
在拾福峪他们两个爬了半个月的山,吴清画了一幅带着等高线的详细地势图。
“等我回去再誊写两张,有些数据还得标上去。”
现在局势又不稳了,蒋、冯、阎、李之间的关系越绷越紧。
去年阎锡山软禁了冯玉祥,后来两个人又联起手来反蒋。
现在冯玉祥的第二方面军陈兵潼关,阎锡山的第三方面军沿着陇海路摆开了架势,而李宗仁带着他的桂系势力在湘江以南相机而动。
大战一触即发!
山雨欲来风满楼,付宁和吴清紧赶慢赶的回到了北平。
“好家伙,你们可算是回来了!”连安天天看着报纸,掰着手指头盼着他们回来,生怕路上遇见溃兵。
“我跟你们说,小吴明天就回天津去,好好儿的在你们那个学校里闷儿着。
付宁你们也老老实实的在京城给我待着,什么时候不打仗了,你们再出去野去!”
“那二哥呢?”付宁左右瞧瞧没看见人。
“他回沈阳了!”
连安这火气怎么这么大?
连大爷翻了个白眼儿,能不大嘛,“他带着媳妇回去了,把两个孩子都留在我这儿了!他有病吧?!我看着像带孩子的?”
付宁顺着他的手指往院子里看,罗枫坐在台阶上,手里拿着个沙包,远远扔出去,让他弟弟再捡回来。
罗枫这是带着弟弟玩儿还是训小狗儿啊?
付闯比他早几天回来,他们这趟不仅去了赵家庄,还跑了一趟张家口。
不仅给付宁把工资结回来了,也顺道儿看了看小福。
据苗义形容,小福哥这两年养得脑满肠肥的,嫂子也胖了,显得更般配了。
付宁想着那个画面就想乐,这两口子都是好吃嘴,还都是钱耙子。
小福以前就说过,他们俩在家里弄了个泥罐子,每次有了进项就往里塞点儿。
等到了三十晚上,人家守岁是包饺子、放鞭炮,他们家是砸了泥罐子数钱,数一宿!
等着把吴平画的图寄给书杰之后,付宁就没有什么着急的事儿了。
每天不是去农事试验场跟大有鼓捣鼓捣玉米,就是窝在桌子前头写写算算。
等到了六月份,外头都打成一锅粥了,可是付宁的注意力完全不在这个上头。
因为晚晚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