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金军开始正式走接受投降的流程,他们先是在斋宫里面向北设下香案——金朝皇帝在北面嘛,然后要求宋朝君臣全部面北而拜,以以尽臣礼,并且宣读降表。】
【当时的天气情况也非常符合宋钦宗等人的心情,风雪交加,寒冷无比,凄凄惨惨戚戚。】
【等到投降仪式完成,流程走完,金人心满意足,于是便把宋钦宗等人放了回去。】
【遭到这样的对待,又不得不向金人称臣,宋钦宗倍感屈辱和痛苦,走到南熏门,见到担心自己、来迎接自己的大臣和百姓,宋钦宗感动不已,当即失声痛哭。】
“还好,大宋的百姓还是惦记着我赵家,还是愿意惦记我赵家的。”赵匡胤松了口气。
这就还好,还好还好啊。
只要民心尚在,大宋就还塌不了,赵家的江山就还能有机会存续下去——虽然外敌入侵,但是金军显然不可能在这一次就直接覆灭大宋,所以,大宋还有机会。
而这个机会,就需要大宋的百姓们还愿意支持朝廷,愿意支持大宋,愿意和皇帝朝廷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同抵抗金军的威胁。
民心尚在,民心犹在,宋钦宗明明搞出来了这么多见鬼的操作,但百姓们还没有因此而放弃大宋、放弃赵家——这就好啊!
这样一来,大宋后续的发展也能更加顺遂一些。
就是对于宋钦宗本人,赵匡胤是完全放弃了。
这个蠢货,他还不如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蠢货来得好!
要是像当年西晋的那一位,说不定大宋的情况都没有这么糟糕——只要选对了辅佐人选,不管是大臣还是皇后还是太后,只要是一个不会像赵桓这样直接把地方勤王救驾的兵马赶回去、直接听话地前往金军大营自己把自己扔到孤立无援的境地中……的家伙,那情况说不定都要比现在好。
这赵桓,宋钦宗,还真是专注主动把自己往孤立无援的险境中送啊!
还自以为自己挽救了大宋,还自以为自己忍辱负重……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作为大宋的皇帝,其实本来是不需要这么“忍辱负重”的?
如果你当时没有直接把李纲等人赶走;如果你当时听了主战派的话、在上一次金军撤军的时候就直接半渡而击,废掉他们一半的精锐;如果你在上一次战后一边支援太原府,一边派人在黄河沿线做好防守;如果你没有在这一次金军南下的时候,直接把各地勤王救驾兵马赶回去……
你本来是不需要这么忍辱负重的。
大宋也不需要遭受这样耻辱的遭遇。
京城的百姓们也不用再面对这样的浩劫。
【——记住这里,宋钦宗为百姓们担心他而真心感动。】
“这有什么不对?”对于这上面的着重提醒,所有人都明白这代表着日后可能会出事儿,或者形成某种对比……类似于翻旧账,虽然翻旧账有时候不太好,可是有时候看着还真有点意思。
因此,很多人都颇为关注这句话。
百姓们担心前往敌营的皇帝,这没问题啊,臣民担忧君上,同时,也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毕竟宋钦宗是去议和的,大家不想收到什么坏消息,而皇帝如果状态很差,某种程度上也就等同于坏消息。
不论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还是出于对皇帝本身的担忧,担心皇帝没问题。
那问题就只能出在宋钦宗这个皇帝身上了。
不少人对视一眼,对于这个答案没有丝毫感到意外。
“莫不是他现在感动,但是转头就把这种感动忘了个一干二净?”
“哦,类似于恩将仇报的意思是吧?”
“要说恩将仇报也不是很贴切,但反正就那个意思。”
众人点头,明白明白,反正就是说宋钦宗可能不干好事儿呗。
“那不就是翻脸不认人么!”
【这一次前往金营,总共经过了三天时间,但对于宋钦宗等人来说,简直像是三年一样漫长。】
【而投降的名分确认了,那自然要接受投降的条件。】
【没多久,金人就派人过来开出了条件:一千万锭金子,两千万锭银子,一千万匹帛。】
【这个价码比上次更加沉重,对当时的北宋朝廷来说也更加不可能达成——汴京早就成了一座孤城,各种钱财基本上都差不多用尽了,加上半年前才刚刚被搜刮了一次,根本还没来得及回血。】
【但是早就被吓破了胆,只想要求和的宋钦宗完全不敢拒绝或者讨价还价,而是要求宋朝上下竭尽全力满足金军的要求。】
【他要求朝廷在城中到处搜刮金银,根本不管百姓们还能不能活下去;同时,金军还要骡子马匹等牲畜,朝廷同样在城中上下到处搜刮;
金军得寸进尺,要求宋朝给他们献上少女一千五百人,宋钦宗同样满口答应,从民间到处抢掠良家妇女,甚至把自己的妃嫔也算在了其中。不少女子不堪受辱,死者众多;
此外,各类财物虽然在不断搜刮,但是速度还不够快,数量还不够多,于是宋钦宗干脆直接下令要求权贵、富商、百姓们出钱犒军——实际上就是明强,凡有反抗之人,直接戴上枷项,连皇后娘家也不例外。】
【可就算如此,金银也达不到金军的要求,百姓被逼自尽身亡者众多,汴京城内比之前还要萧条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