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惨烈的景象是许多百姓之前根本没有想象到的。
一时间,北宋中前期、乃至尚未走到靖康年间的后期的汴京百姓,几乎都不由自主地失声痛哭起来,响彻天地。
虽然他们并未身处其中,但作为汴京人士,之前也从未想过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离开汴京——这可是京城!能在京城扎下根来,谁会没事儿想着离开这里?!
因此,他们几乎能够完全带入这一惨剧中的京城百姓。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是要继续在汴京城里面生活,在汴京城里面度过一生的。
特别是北宋后期的汴京百姓,由于距离宋徽宗宋钦宗的时间很近,所以他们更加能够确定这一点——这汴京城中的百姓,就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啊!
甚至,如果他们长寿一点,说不定这里面也还会有他们自己的身影!
正因为认知如此明确,所以他们才会更加崩溃。
就算是一个不在乎子孙后代,奉行一个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观念的人,他也得在乎自己——而金军的这一到来,宋钦宗的这一对内压迫,让他们自己的性命或者身后事也根本没有保障。
“就算咱到时候已经死了,可按照朝廷 这个丧心病狂搜刮钱财的情况,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干出挖坟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
这个对朝廷非常不友好的猜测,却得到了许多百姓的一致认可。
——他们是真的怀疑,那个时候的大宋朝廷是真的会去干这种断子绝孙遗臭万年的恶事。
哪怕之前朝廷一向宣传得非常好,而且大宋从上到下也一向认为自己乃是最文明、最知晓礼节大义的国家,也不行。
他们现在对大宋朝廷,准确来说是从宋徽宗在位开始的大宋朝廷彻底失去了信心。
对于如今的汴京百姓来说,那个时候的大宋朝廷干出来什么事情都不值得惊讶——特别是,当有人真的从画面中看到了自己熟悉的人影的时候。
“张家的,那是不是你家的小儿子啊?”一个妇人惊愕地指着画面中的一角,上面有一个衣衫凌乱的男人满面憔悴,正拼死想要保护住一个小姑娘。
虽然那个男子早就是中年模样,同时还憔悴非常,但是这个妇人愣是从他的面容上看出了几分相像:这不就和她邻居如今尚且不足十岁的幼子长得有那么几分相似吗!
不只是和那个小儿相似,这仔细看来,还和张家如今的男人有几分相似。
总之,妇人越看越觉得她一开始的直觉没错,这分明就是张家那个小儿子啊!
这话惊得周围一圈人都纷纷看向了张家人。
可能是因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猜测,也可能是那个憔悴又狼狈的中年男子和如今的张家幼儿真的有那么几分相像,所以邻居们越看,就全都越觉得两人相像——这怕不就是张家这个幼子长大之后的样子!
张家夫妻当然也听到了这话,他们二人仔细看去,看了没一会儿,眼泪顿时汹涌的倾泻而出,糊了两人满脸。
确实很像!这简直就是他们之前闲来无事时,幻想过的幼子长大后的模样——当然,没有这么憔悴和狼狈,而应当是一副器宇轩昂、堂堂正正的样子。
可是,这,这很可能就是他们的儿子!
最坏的猜测被证实了。
他们家日后果然也因为金人和宋钦宗宋徽宗的种种操作,遭遇了这样可怕的情况。
想来,那被中年男子尝试护住的小姑娘就是他们的孙女了……
而画面中,那中年男子被狠狠打了一顿,小姑娘也被那凶神恶煞的官差直接抢走……确实,怎么可能护得住呢……
看到这样的场景,张家妻子直接双腿一软,就跪坐在了地上;而她的相公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同样是神情恍惚,浑身颤抖。
周围的邻居们对此充满了同情,但同时,也更加恐惧不安起来——张家是他们的邻居,大家这些年来相处的也不错,估计也会一直就这么当邻居下去……
而张家的幼子和可能的孙女日后成为了汴京惨剧的一员,那他们呢?
他们各自的儿孙,日后难道能够逃过这一场大劫,得以幸免于难吗?
所有人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心知肚明。
——不是没有可能,比如说他们的儿孙恰好搬离了汴京之类。但这种可能性,完全是低得可怕,简直和他们家哪天能出一个皇帝的概率一样低。
思及此,有不少人也和张家妻子一样,双腿一软,跪了下去;还有人低头闭目,向信奉乃至不曾信奉的各路神仙祈祷哀求……
当然,不论是谁,都已经下定了决心:等看完这个故事,他们就搬家!必须搬家!离开汴京,去到一个距离汴京很远的地方!
就算汴京乃是大宋的京城,天子脚下,也不能继续留着了;就算有了这样的故事,日后的大宋可能并不会再走上这一条惨烈的老路,而是发生改变,那也不行,他们赌不起,他们也不敢赌,他们目前唯一的目标就是好好活着。
至于说,可能因为许多人都想要离开汴京,所以汴京的房屋之类的财产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一个正常的价格……那也不重要了,反正先离开再说,就算真的卖不掉,那大不了不卖……
不是他们对大宋皇帝、对朝堂上的诸位相公没有信心,觉得他们不会尝试改变,觉得他们还会坐视这样的惨剧发生,实在是他们被吓怕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