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呵呵呵呵……果然是番邦蛮夷之辈,即便侥幸得了这天下,享国也未过百年……”赵光义心情难得好了一点点。

大宋虽然最后是完在了这个元朝手里面,可是这元朝的国祚太短了,短的让人高兴不已——九十八年,连一百年都没到!

这可太好了。

就算灭亡了大宋又如何?天命不在其手中,运气和能力也不在其手中,这些蛮夷从不想想,就算打下了天下,可是坐天下能和打天下一样吗?坐天下的能力他们有吗?

想要坐稳天下,可不是简简单单打下来这个天下就能作数的。

至于什么前面的蒙古国,后面的北元,那当然是全都不算啦,怎么能够算进去?

“不过,这才刚刚九十八年,就传了十一个皇帝,这元朝蒙古的皇帝,到底是一个个全都短寿,也是和这什么遗传有关,还是他们皇位传承能够混乱至此?”

赵光义陷入了思考。

他其实很希望元朝皇室也有这么个遗传问题。

不为别的,实在是大宋这个血脉传承中的问题有点严重,影响不算很小,导致他最近这段时间总有那么点焦头烂额,而且还不能彻底避免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事儿的东西。

可现在,一来,这上面讲了,如果没有其他意外的话,很可能在大宋后面接着的是一个纯粹的异族王朝,连辽国金国都不如的那种,这就能降低一些人蠢蠢欲动的心;二来,如果这个异族王朝的血脉传承中也存在严重的寿命问题……

那就更可以给大宋洗刷洗刷了。

以及,单纯出于对异族王朝的不爽,赵光义也很希望这些人一个个全都是短命的家伙。

不过,后者他也有那么点子心动。

——如果这元朝皇室内斗成这个鬼样子,岂不是更加证明了他们的不知礼数不受教化、以及不可靠不稳定吗?

这样也很好。

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这两者叠加起来,元朝皇室成员既短命,又内斗,那就太精彩了。

这就可以将这个元朝彻底钉在耻辱柱上,让那些还有些心气的士人都不愿意选择对方——至于说疆域问题……疆域,大宋也不是一定不能做到啊!不是吗?好歹面对那个蒙古或者元朝,大宋抗的时间还是最久的呢!

【而既然入主了天下,建立了王朝,并且还是真心想要长久统治下去而不是抢一票就跑,那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形成自己的政治体系,从而治理这个天下,就非常关键。】

【已知,元朝是蒙古人建立起来的王朝,前身是大蒙古国,再前身是蒙古部落,而从蒙古部落到大蒙古国,其实一直都延续着游牧民族的军事贵族统治的风格。甚至,哪怕直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裂,带着自己手下大量的汉人将领军队前去作战的时候,其大体上的政治制度也还是军事贵族的风格。】

【军事贵族统治的方式,其实确实比较适合游牧民族——当然,在中原王朝中,也不是不能加入军事贵族的存在,但是这必须和中原传统的官僚统治相结合,比如隋唐时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军事贵族们……】

【不过,对于蒙古而言,如果想要走中原正统的官僚统治,就意味着必须汉化,至少,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汉化,这并不容易,整个蒙古分裂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元朝统治高层中——特指蒙古人们,对于如何选择统治方式,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

“没错,要不要汉化,对于这种外族朝廷来说,就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杨坚对此表示认可。

当然,外族政权可以不选择汉化,他们有时候也不一定需要汉化——比如那些只是在传统汉地之外的外族政权,比如麾下的领土只是涉及到了少量少量传统汉地的政权……

只要没有和传统汉地有太大的关系,他们不愿意汉化,其实也无妨,反正他们也还是那什么游牧民族嘛。

就比如突厥,虽然不能说没有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但还是很坚定的坚持他们自己的传统。

但是,如果已经涉足到了传统中原汉地,如果麾下的领土中涉及到中原汉地的并不算少,如果麾下的汉人百姓的数量不算少……那么,汉化,就是一个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

不汉化,行不行?当然行!

但是,杨坚甚至可以不需要如何调查,直接断言:完全不愿意汉化的这种外族政权,那可是根本延续不了多久的!

就算不全盘汉化,至少也得有一定程度上的汉化——不是十成里面汉化一成的那种哈。

毕竟,汉化这种东西,虽然可以说是向优秀文化学习,主动向文明开化靠拢,蒙受教化,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其实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

利益分配,可是真的牵动人心的存在,单纯的文化教化之类的,可能有不少人其实根本不在乎。

如果完全不进行汉化,几乎可以等同于根本不愿意和汉人分享利益,不愿意让汉人沾染到一星半点的好处……这能好吗?

当然,这里面的汉人,也不算那些最普通最底层的汉人百姓的,大部分时候是指那些真的在地方、天下具有一定影响力,能够左右地方政策、左右人心、引动百姓的汉人豪强。

这种汉人豪强,朝廷如果完全不愿意给他们一点好处,不愿意给他们一条往上走的通道,他们能够接受吗?他们能吗?

杨坚不觉得。

就像是如今,虽然他其实对于朝中的那些军事贵族们其实多多少少有那么点腻烦,但是他也根本不可能抛下这些人!

大隋的朝廷离不开这些人,自己的皇位离不开这些人,天下的稳定,同样离不开这些人。

离不开啊,没办法。

就算他现在开始推行初步的科举制度,那也是浅浅试探,并不敢直接如同那宋朝一样……换言之,就算是那宋朝,这种科举制度,其实不就是变相的给那些汉人豪强一个分享利益的渠道吗?

只不过,看才学这种方法,比看家世要公平许多,能够涉及到的人数也更多,支持皇权的人数同样更加广泛……

但归根结底,科举制度,在想方设法扩张了皇帝可以真正涉及的人群范围的同时,也并没有把那些豪强大族扔在一边,他们依旧可以有科举这样的的上升通道,同时,杨坚估计,即便是宋朝,大约也并没有废除掉类似于依靠家世而出任官职的方式。

这就是皇帝和朝廷所必须做出的妥协。

也如同官员任职地方,通常情况下,也都是要和地方大族保持关系,即便不多么良好,至少不选择交恶。

——这就是利益分配问题。

汉人朝廷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天生就要差上一节的外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