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45年1月2日到来了。
阳光带着蓬勃的希望,洒满了这座刚刚成为南洋国首都的城市。
街道两旁,崭新国旗迎风招展。
根据大统领张弛上任后签署的第一号命令,1月1日被定为南洋合众国建国日,以后每年全国放假三天,普天同庆。
因此,街上商铺大多关门歇业,行人也不多,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轻松和自豪的笑容。
然而,作为全票当选的首届大统领,张弛本人却与这份悠闲无缘。
大典刚落幕,堆积如山的国事便已迫不及待地涌上案头。
此刻,一支由三辆防弹轿车和护卫摩托组成的车队,正低调而迅速地驶离依旧沉浸在节日氛围中的市区,向着仰光郊外一处戒备森严的秘密区域疾驰。
车内,张弛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
暹罗、马来甚至勃固的弹压与整合,马歇尔和伊万诺夫追着他想要签署各种协议、重工业布局的推进、轻工业的引导……千头万绪。
约莫四十分钟后,车队驶入一片被高大围墙环绕的广阔区域。
入口处,荷枪实弹的卫兵仔细检查了证件和特殊通行许可,厚重的钢铁大门才缓缓开启。
这里没有悬挂任何醒目标志,只有一块不起眼的牌子。
“南洋合众国特种战术车辆联合研究与发展中心”。
这里,是张弛为南洋未来的钢铁洪流埋下的种子,一个倾注了巨大资源的秘密摇篮。
其核心机密,在于那几台静静停放在恒温恒湿、守卫森严的专用车库内的“样车”。
它们并非这个时代的产物,而是张弛耗费了惊人的代价,从战雷系统中兑换出来的“未来遗珍”。、
作为建国后解锁的科技树V级权限后,可以随意购买的金币载具,这些坦克每辆都是张弛花费40kg黄金,从系统内购买的【V级载具兑换券】购买出来的。
车库厚重的合金门缓缓滑开,明亮的探照灯光下,几台钢铁巨兽如同沉睡的史前生物,散发着超越时代的压迫感。
最左边的一台是白鹰科技树的V级金币载具,大卫国的【马加奇3型 (ERA)主战坦克】,其实就是大卫国升级后的白鹰m48坦克。
圆滚滚的炮塔上,最显眼的就是那门105mmm68线膛炮,也即冷战中经典的约翰105mmL7A1线膛炮(兔子也进口了,拿去升级老59)的白鹰版本。
作为大卫国的独特升级,这辆m48的发动机舱里,安装了一台m60的750马力发动机。
这台坦克战斗全重49.9吨,正面装甲为110mm的倾斜设计,炮盾130mm,105mmm68线膛炮在发射m392A2型脱壳穿甲弹时,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打穿313mm的垂直均值钢装甲。
其厚重的前装甲和相对成熟的行走机构,绝佳的火力和观瞄系统代表着西方主战坦克的先进设计理念。
放在45年,这款坦克在甲弹对抗中,绝对称得上是‘打的穿,防得住’的坦克里的豪杰。
唯一的问题就是它太重了,50吨的重量,很容易陷入泥泞中,南洋境内大量的跨河小桥也无法承受这个重量。
因此张弛将目光投向了毛熊科和大夏科技树,又额外买了其他几款金币坦克。
现在停在马加奇3旁边的,就是大毛的【to-55喷火坦克】(基于t-55)。
其造型粗犷、实用,经典的锅盖头设计,自然不必多提。炮塔侧面那具粗大的火焰喷射器替代了同轴机枪的位置,昭示着它恐怖的巷战与攻坚能力。
在to-55旁边的,则是大毛的【pt-76-57两栖坦克】。
作为一款【pt-76水陆坦克】的21世纪魔改升级版,pt-76-57车身低矮流畅,炮塔上安装的并非常见的76.2毫米炮,而是一门威力巨大、射速惊人的57毫米高平两用自动炮。
这款AU-220m 57mm火炮系统原来是给大毛给军舰开发的舰炮,拥有20发的自动输弹机储弹盘容量,射速高达每分钟120发,总体备弹量92发。
无论是对付轻装甲目标还是飞机,都有巨大的杀伤力。
不过这款水陆两栖坦克的装甲很薄,只有13mm,但其作为21世纪的坦克,安装有激光测距仪和改进型的电子火控系统。
而这些21世纪的尖端科技,正是张弛所在意的。
车库里的最后一台则是来自新大夏国的【ZtZ59A(59式中型坦克早期改进型)】
这是张弛最为看重的一台,作为经典的五九改,其安装有火炮单稳系统和激光测距仪。
依靠简洁可靠的扭杆悬挂,以及相对紧凑的布局,用36吨的重量,实现了拥有100毫米线膛主炮,和不逊色于m60早期型的防御力。
早已等候在此的研究中心主任,从白鹰归国而来的顶尖机械工程专家魏国栋博士,以及十几位核心研究员,看到张弛走进车库,立刻肃立致敬。
但他们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那几台超越时代的钢铁造物牢牢吸引,每一次看到,都如同第一次般充满敬畏与震撼。
魏博士的声音带着激动:“大统领阁下,您提供的这些……‘参考样车’,每一次研究都有新的发现。简直是……神迹啊。”
张弛微微颔首:“魏博士,诸位。很抱歉各位没法享受假期,但南洋合众国已经诞生,我们的钢铁脊梁,必须尽快挺起来。今天召集诸位,就是要明确我们未来装甲力量的核心——坦克的发展路线!”
众人精神一振。
魏博士带领众人进入会议室,率先发言道:
“基于南洋独特的地理环境——炎热潮湿、水网密布、岛屿众多、地形复杂(山地、雨林、平原交错)、以及未来可能面对的战争形态。”魏博士走到悬挂的巨大南洋地图前,手指划过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星洲海峡。
“目前各国主流思路是轻、中、重三种坦克高低搭配,并且有重坦越来越重的倾向。
而我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单一的重型坦克,而是高低搭配,各司其职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