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 第536章 启动仿制五九工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加奇3

“没错,第一种——”张弛站起身,魏博士的思路也是他的思路,他竖起一根手指,“主力中型坦克,要求很简单,攻防兼备。火力必须足以击穿当前及未来十年内潜在对手的主力坦克前装甲。”

“其防护必须能在常规交战距离有效抵御对方主流火炮的攻击,机动性必须良好,适应复杂地形,最关键的是——全重严格控制在35吨左右,上限不得超过40吨.”

在场众人皆倒吸一口冷气,尽管实物就放在车库中,他们依旧无法想象,能用35吨的重量,完成比56吨的虎式,更强的火力和更好的防护。

张弛重重敲了敲地图上代表河流、稻田和山地的区域:

“记住,我们的战场不是欧罗巴的平原。是东南亚的泥泞、水网、山地和丛林。过重的坦克会陷入泥潭,压垮桥梁,变成活靶子。我们必须保证其战略和战术机动性。”

像西方的主战坦克那样,一味的堆重量,最后堆出北约的豹2和m1那种70吨级别的超级大肥仔,在张弛看来并不适合南洋。

这是先天自然环境决定的。

“第二种——”张弛竖起第二根手指,“轻型两栖突击\/侦察坦克。要求就是轻量化,高机动,强大的两栖能力,无需准备即可浮渡。

以及足够强的攻坚火力,至于防御可以适当牺牲。

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快速穿插、渡河突击、岛屿登陆作战、侦察引导、伴随步兵攻坚。

它将是我们在水网地带和岛屿作战中的尖刀。”

实际上,要不是战雷科技树中没有金币版的bmp-1步兵战车,他是想直接买一辆bmp-1来逆向工程的。

bmp-1又能载一个步兵班,又有73mm火炮和反坦克导弹,又能两栖。

这种薄皮的如同压扁了的铁盒子的小车,简直就是为南洋量身定做的。

现在他只能提供【pt-76-57两栖坦克】作为样车,看看设计师们能不能以其为基础,搞出南洋自己的bmp-1了。

不过南洋合众国特种战术车辆联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只负责车辆的总体设计,和火炮、发动机等子系统的研发,至于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张弛则将其交给了另一家单位——南洋合众国火箭研发中心。

一边说着,张弛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研究员:

“诸位,基于我们现有的工业基础、技术积累,以及眼前这些宝贵的‘参考’,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更适合作为我们首先攻坚的核心?哪台样车最具参考价值?”

车库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

研究员们交头接耳,目光不断在几台样车间逡巡。

最终,魏国栋博士深吸一口气,代表团队站了出来,他的目光坚定地投向了那台线条简洁、却蕴含着巨大潜力的ZtZ59A。

“报告大统领!”魏博士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经过反复对比论证,结合我中心的科研实力和国内配套工业的现状,我们认为,样品4号(ZtZ59A中型坦克)及其技术路线,应作为我们优先攻坚的核心。”

“首先是这门100毫米线膛炮。

它的威力,足以在预计的交战距离内,对当前已知的任何潜在对手坦克构成致命威胁。

其结构相对成熟,技术门槛相对于1号样品的105炮或3号样品那门射速快但结构复杂的57炮,更适合我们进行逆向工程和仿制。

这将是我们建立自主坦克火力体系的基石。”

张弛点点头,确实,别的不说,新大夏战后的条件除了人力资源,别的可比现在的南洋差远了,依旧能够快速上手生产五九式,就说明了这东西的易生产性。

“ 其次,是它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这台V型12缸水冷柴油机,其可靠性、维护性、燃油适应性和相对简单的结构,非常适合我们起步。与其配套的机械传动系统(手动变速箱),技术成熟,逆向难度相对可控。”

得益于五九的重量,这台V型12缸水冷柴油机只需输出520马力,就可以稳定驱动这台中型坦克。

相比于虎式那台功率700马力的迈巴赫12缸发动机,它可就好仿制多了。

“最后,是它的整体设计理念。紧凑、均衡、可靠、易于生产和维护。其扭杆悬挂系统成熟可靠,仿制难度低于1号样品的先进悬挂。更重要的是——”

经常和张弛交流的魏博士眼中闪烁着光芒:“它的设计留有巨大的改进空间。无论是未来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升级传动(半自动\/自动变速箱)、还是增强您说的那种装甲(复合\/间隙)、还是提升火控(夜视仪、热成像、双稳),都有清晰的升级路径。

它不是一个终极形态,而是一个完美的起点和平台。”

张弛的嘴角咧开,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受的笑容。

怎么你魏国栋也一副想把五九改到AbcdEFG,用个100年不罢休的样子?

魏博士显然并不知道‘改到字母表都不够用,改到亲妈都不认识’这个梗,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道:

“因此,我们建议,集中我中心至少70%的顶尖力量,优先攻坚ZtZ59A的三大核心子系统仿制与国产化。

第一、100毫米线膛坦克炮及配套弹药(穿甲弹、破甲弹、榴弹)。

第二、V型12缸液冷柴油发动机。极其配套的机械传动系统(变速箱、转向机构、侧减速器)。

第三、同步研究其车体结构、悬挂系统、铸造炮塔工艺,争取在仿制核心的基础上,实现车体的自主设计与制造。”

至于火控、电台等辅助系统,魏博士没说,但他清楚,南洋无线电六厂和九厂的实力早已冠绝全球,肯定能解决他的需求。

张弛听着魏博士条理清晰、充满信心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这正是他所期待的答案。

五九系列及其技术路线,在另一个时空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尤其适合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需求迫切的南洋。

“很好。”张弛赞许道,“魏博士的规划,深得我心。就按这个方向,集中力量,优先突破。资金、资源、人员,全力保障。

但我要看到时间表,发动机的样机什么时候能上台架?炮管什么时候能拉出第一根合格的?变速箱什么时候能承受住全功率输出的考验?”

“是!大统领!保证完成任务!” 魏博士和所有研究员挺直腰板,齐声应诺。

能亲手参与打造南洋国的第一代主战坦克,这是何等的荣耀与责任!

有超越时代的样车参考,有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他们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