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泰板板正正回答了母亲各种细碎的询问后,他便拿了一块儿点心逗乖乖坐在小绣墩上的妹妹。
“呦呦,你叫一声阿兄,这块儿糕糕就是你的。”宋景泰把点心凑到了离呦呦的小嘴巴一指长的距离。
这个鼓励小呦呦只能闻见点心的香甜,却吃不到,偏偏这小丫头是个好甜食的。
想吃的点心吃不到,小呦呦委屈的泪眼汪汪,嘴里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两只小手拼命的挥舞着。
“阿泰,快把点心给妹妹吃,瞧把她急的。若是把妹妹惹哭了,你能哄好?”胡佩瑶虽气恼女儿迟迟不肯开口说话,不能稳稳走路,不意味着她就不疼女儿了。
她知道女儿是个有脾气的,一旦恼了可不是那么容易哄好的。
宋景泰一边把点心送到妹妹嘴里,一边认真的同母亲解释道:“姨娘,我是想让妹妹开口说话,不是故意不给她点心吃的。”
胡佩瑶柔声道:“娘知道的,阿泰是个好兄长。”
胡佩瑶从托盘里捏了一块杏仁酥喂到儿子唇边:“阿泰啊,你一定要好好念书,好好听你父王的话。你有出息了娘跟妹妹才有依靠。你的爹爹往后会有更多的美人陪伴,娘早晚会人老珠黄。唯有阿泰一直出类拔萃,你父王才不会冷了咱们长春轩。”
胡佩瑶也知道自己跟才几岁的孩子说这些稍显沉重的话不合时宜,但她不得不如此。她知道只有让儿子早早的懂事,他才能知上进,才能一直被太子喜欢,被皇帝看重。
胡佩瑶心知自己这辈子只能屈居人下了,她始终不甘心,故而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身为皇长孙的儿子身上。
若太子妃所出的嫡子并非天生类瑞,难堪大用,或许胡佩瑶还能把野心压一压。太子妃所出的三郎即将满三岁,仍旧是个药不离嘴的病秧子。宫里的帝后对这位嫡孙并不看重,相反他们一直看重庶出的皇长孙。
宋景泰还小,他这会儿未必完全懂得和体谅母亲的一番苦心,但他还是朝胡佩瑶重重点了下头,然后一字一顿的保证:“姨娘,儿子会好好读书的,儿子会保护好姨娘跟妹妹的。”
“我就知道阿泰是最懂事的好孩子。”胡佩瑶欣慰的笑了笑,“咱们带着妹妹去花园走走,湖里又放了一批小鱼儿,阿泰可以拿一些鱼食来喂它们。”
“我亲自就给鱼儿寻鱼食。”小时候的宋景泰就很乐意在后院玩儿,大几岁后他依旧喜欢。他尤其喜欢给湖里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鱼儿们喂食。
旋即,胡佩瑶娘三个携一众侍女出离长春轩,穿过几道月牙门儿,几处回廊后便到了东宫的后花园。
这会儿李秋水同云珠一起带着两位小郡主也在花园,柔慧正带着妹妹蒹葭看她们的姨娘喂鱼。
宋嘉佑只是不许两个女儿同李秋水住在一起,并非彻底隔断她们母女之间的亲情。李秋水会去颖心堂看两个女儿,或者带两个女儿来花园转转,或留她们在莫语轩用膳。
不管李秋水带小郡主们作甚,云珠都会不离左右,她是太子和皇后的人,李秋水心里不待见她,面上也不敢表现出来。
正喂鱼的李秋水听到胡良娣娘三个朝花园这边来了,她一股脑的把手中鱼食逗丢尽湖里,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裙准备带两位小郡主给胡良娣见礼。
胡佩瑶是很不待见嘴欠,爱挑事儿的李秋水的,不过这会儿李秋水没招惹她,她自不会为难就是了。
待母女三人朝胡佩瑶见礼毕,宋景泰带着妹妹朝李秋水问了安。
“胡姐姐,平宁郡主还不会说话啊?妾记得三郡主周岁生辰未过就已经会叫姨娘了。”李秋水嘴欠的毛病又犯了。
胡佩瑶的好脸色瞬间戛然而止,她居高临下的睥睨着主动找茬儿的李秋水,口中冷冷的吩咐身边侍女:“沉香,书香,给我张李娘子的嘴。”
沉香跟书香稍微迟疑了一下,眼看自家娘子要发火儿,她们这才不得不上前。
李秋水下意识的后退:“胡姐姐,妾只是关心平宁郡主,并未说错,你有何理由惩罚妾?”
胡佩瑶高抬起下巴,闷哼一声:“李氏,平日里你在请安那会儿一次次挑衅,找事儿,我不跟你计较,并非我大肚能容,只因锦华阁非我撒野的所在。你不知收敛,还敢招惹我,莫非你真觉得我胡佩瑶跟落梅居那位似的没骨头,好脾性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