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尔珲台吉曾经也害怕龙国人会对他们漠西蒙古下手,为了防止龙国人来攻,去年的时候,巴图尔珲台吉还在边境做了一番准备。
只不过,后来人家龙国没来,据探查所得的消息,龙国人继续北上,和沙俄干起来了。
巴图尔珲台吉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很是庆幸,就是嘛,漠西蒙古这么偏僻,龙国人肯定没兴趣。
巴图尔珲台吉也不想想,龙国连北边的苦寒之地都愿意跟沙俄人争,漠西蒙古龙国又怎么可能放过。
巴图尔珲台吉也就高兴了一年,龙国人竟然突然攻了过来。
而且还是兵分两路,一路从北,一路从东北。
北面的军队已经攻破了乌兰达坝隘口,龙国军队长驱直入的门户已经洞开。
东北边的军队已经进入了准噶尔盆地,如今整个准噶尔盆地大大小小的部落分支都遭了殃。
据消息,两路军队都有七八龙国大军入侵,而且全部都是骑兵。
这尼玛,可真是要了老命了,整个准噶尔部也才只有五万来常备军,紧急凑吧凑吧,倒是也能凑出个十万大军来。
但自己这边的十万大军,能干的过两面夹击的十六万龙国大军吗?
巴图尔珲台吉信心不足,龙国能接连覆灭漠南和漠北蒙古,就说明龙国大军的战力十分强大。
准噶尔盆地的混乱,乌兰达坝隘口的突然失陷也全都说明了龙国军队的强大。
好像打不过啊,这就很头疼了,既然打不过,那还要不要打呢?
据巴图尔珲台吉所知,漠南漠北蒙古各部的首领,主动投降的并没有被杀死,而是被送到龙国国都养老去了。
只有那些顽固抵抗的,最后才没什么好下场。
既然如此的话,自己要不要干脆直接投降?
但是,连打都不打,就直接投降的话,会不会显得自己太没有骨气了?
巴图尔珲台吉有些拿不定主意。
思来想去,巴图尔珲台吉觉得自己不应该直接投降,龙国人这才刚来,自己就直接投降了,那也太不像话了。
巴图尔珲台吉不想自己的名声跟怂字沾边,最起码还是要打上一场的。
龙国人的两军夹击自己打不过,但可以集中兵力,硬刚一路啊!
万一要是打溃了一路,另一路大军岂不是也有机会打败?
龙国人的两路大军都被打败了,龙国的这次入侵岂不是就解除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自己一路大军也打不过,那也是说明龙国人真的很强大,到时候自己再投降,也不至于落一个很怂的名头。
巴图尔珲台吉越想越觉得有理,于是就决定了要跟龙国大军刚上一波。
既然决定了要打,那该集中兵力打哪一路呢?
巴图尔珲台吉看着地图思来想去了好一会儿,最终决定硬刚北路大军。
来自东北方向,准噶尔盆地的龙国大军,想要出准噶尔盆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得需要突破扼守准噶尔盆地出口的几个重要关隘才行。
派兵防守关隘,多拖延一点时间,还是比较容易办到的。
北路军就不一样了,北路军已经突破了乌兰达坝隘口,可以长驱直入,这股大军可就不好抵挡了。
现在龙国的北路大军正在吉木乃地区肆虐,下一步将会继续南下,进入和布克赛尔。
和布克赛尔城作为准噶尔部的都城,只要自己去那里坐镇,北路军必定会攻城的。
只要自己集结准噶尔部的所有兵力,齐聚在和布克赛尔城。
大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驻守坚城,一部分伺机而动,趁龙国军队攻城之时,内外夹击,里应外合,岂不是有机会一举击溃龙国的北路大军?
巴图尔珲台吉仔细思考,又把手下的大将们召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大家都觉得这个策略很是不错。
集中兵力,利用坚城,先破一路,腾出手来之后,再破另一路,这个战略没毛病。
既然没毛病,那就直接开干。
巴图尔珲台吉立马派出战马,到处传令收缩兵力。
准噶尔盆地不要了,暂时放弃,只留一些兵力在准噶尔盆地出口关隘处严防死守。
巴图尔珲台吉自己更是集中伊犁河谷的所有兵力全部北上,前往和布克赛尔城。
随着整个准噶尔部兵力的不断收缩,和布克赛尔城这边很快就集结了十万大军。
巴图尔珲台吉立马指挥大军分兵,自己率领五万大军坐镇和布克赛尔城内守城,另外五万骑兵由自己的心腹大将阿苏尔率领,藏到布克赛尔城十里外的一处隐秘山谷中,等待时机,伺机而动。
叶明远所率领的北路大军,在吉木乃地区肆虐,把一个个准噶尔部的部落聚集地攻陷。
龙国军队的战力强大,所到之处征服一个个聚集地虽然轻松,但要进行管理还是比较麻烦的。
吉木乃地区的部落聚集地,都是准噶尔部的嫡系部落,即便战败,投降的战士也不可能直接裹挟着加入战斗。
用准噶尔部的战士去跟准噶尔部开战,战斗的关键时刻人家反水怎么办?
因此,看管这些被征服的部落聚集地,立马就牵扯到了不少精力。
好在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之后,亲眼见证了龙国军队实力的那些漠西蒙古边缘部落的首领以及战士们,彻底被龙国人的强大所慑服,有着这些人的辅助看管,龙国这边用于管理新征服部落聚集地的军队数量大大降低。
等吉木乃地区的部落被征服大半,叶明远忽然发现吉木乃地区剩余部落聚集地大部分都已经南下,整个聚集地能一起迁移南下的就一起南下,来不及一起迁移的就只留下老弱妇孺,精壮战士们全部先一步南下。
在叶明远看来,准噶尔部这就是在收缩兵力。
经过斥候的一番探查,果不其然,不仅吉木乃地区,就连更南面的布克赛尔地区的所有准噶尔部聚集地,全部都迁移到了和布克赛尔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