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篡明:从边军一队官开始 > 第333章 欲办教育启民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考成的推行很是成功,大汉的政府架构犹如万历新政时期的大明一样。

各地官府皆是焕然一新,以一种不同以往的风格推行着大汉向前迈进。

这一日,刘平在乾清宫中宴请一众后妃公主皇子与故明的一干皇室。

大案的位置很大,刘平携着皇后李望舒坐在上首位置。

大汉的一帮后妃、皇子公主坐在了左边,而位居右侧的,则是朱由检携着周氏一干人等。

“陛下,人都已经齐了”

小元子小跑了过来,低身在刘平身边耳语一句。

刘平点了点头,随即给了小元子一个可以开始的眼神。

数十个宫女太监鱼贯而入,一盘盘御膳房所做、还冒着热气的菜肴被摆上了御案。

直至上完了十八道菜,摆上了美酒、玉壶,人流总算才慢慢离去。

刘平端起了斟满一杯酒的玉杯,宴下众人相继端起了手中酒杯。

会喝酒的里面装的都是酒水,像是刘宁、朱微娖这种小孩子,里面装的则是茶水。

将一杯酒水喝完,刘平放下了玉杯,看向了右侧身穿一身布衣的朱由检:“近日过的如何?劳工营中一切事务可照旧?”

朱由检的一双手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脸上也被晒黑了不少。

今日的朱由检已经全然没了什么帝王的架子。

此刻闻刘平发问,朱由检抱拳一礼道:“谢陛下关心,劳工营中一切照旧,我想再干几年多攒一些银子,在京师买下一院子,将一家人和嫂子都接出宫外居住”

“哈哈,你有此心便是好的,到时朕定满足你这个愿望!”

“那便在这里谢过陛下了!”

朱由检本就是顺嘴一提,没想到刘平竟真的答应了此事。

能让家人都离开这提心吊胆的皇宫,朱由检心中是大喜过望。

刘平对此却没什么好说的,随着大汉慢慢步入正轨,朱由检已经没了什么价值。

朱由检能凭自己的本事养活一家人,刘平不介意给他留个善终。

再干了一杯酒,刘平带笑的看向了坐在末端的朱微娖和朱慈烺等人。

“今年多大了?”

年方虚岁四岁的朱微娖的小脸上有些畏惧,而朱慈烺则一言不发。

气氛有些冷场,一旁的周氏赶忙打了个圆场道:“陛下,这两个孩子都怕生,最大的烺儿虚岁已经五岁了”

刘平一笑,并没有和这两个孩子过不去,反而是放松了语气:“怎么样,你们二人想去读书吗?”

朱微娖想了想便摇了摇头,朱慈烺则满脸的期盼之色:“想,做梦都想!”

“好!既然你这孩子想去读书,朕便给你一个机会,不仅是你,朕要让整个大汉的孩子都读上书!”

听了刘平的这番话,朱慈烺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虽然一直待在宫中,有周皇后等后妃教习识字,可终究是比不上正规的私塾。

小小年纪便遭大变的朱慈烺,比一般的孩童都早熟了不少,显然懂得这个道理。

一旁朱由检的眼中也露出了喜色,同时又带着些不解的望向刘平:“敢问陛下,让整个大汉的孩子都读书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你可知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刘平并没有正面回答,反而是起身反问了一句。

“一国的未来?”

“既然你不知,那朕便告诉你,一国的未来便在于年轻人,便在于教育之事”

“倘若大汉的未来百姓人人都识字,天底下还有哪个国家能匹敌?”

“竟是如此,想不到小小一教育之事,其中隐藏了如此多治国的道理!”

据不完全统计,有明一朝的识字率是远高于满清时期的。

所以对于教育之事,朱由检很自然的便联想到了许多,并接受了刘平的观点。

经历了这一个小插曲,酒宴上也算是个宾客尽欢。

特别是一帮被囚于深宫的朱姓孩子们,平日里哪能吃得那么多的菜肴。

一个个是狼吞虎咽,吃的满嘴都是油光。

周氏一边为几个孩子擦着嘴,一边向刘平拱手告礼。

刘平对此一笑而过,宴席便在欢乐的气氛中转而结束……

回到了养心殿中不久,刘平便召见了如今的学部尚书牛金星。

一番告礼之后,刘平紧盯着牛金星的眼睛,提出了富国强民、首先就要强教育的口号。

一直没机会大展宏图的牛金星大喜过望,是连声不停称赞刘平。

君臣二人又沉思了良久,牛金星有些哭着脸道:“陛下此举,乃是千百年间唯一之人,但兴办教育,第一缺的就是银子,第二缺的就是人手,学部的规模相较另外八部本就人手不多,怕是不能满足陛下要在各县创办学堂之举”

“办法总归是有的,人手不够可以扩招,分科取士之后,那么多的书生都没了着落,这些人都可聘请为小学的老师,教授孩子们最基础的识字认字……”

至于缺银子了,朕可让总理衙门分批拨款,也可从每年的税银中单独分出一个为学部设立的教育资金”

“无论如何,朕就是砸锅卖铁,也不能苦了大汉的孩子们!”

“陛下圣明啊!臣替大汉的孩子们谢谢陛下!”

得了刘平这样一番话的保证,牛金星真心实意的跪下拜了一礼。

随即,君臣二人就着学堂分级之事议论了起来。

按照刘平的意思,各地百姓的适龄孩童皆可免费入小学,主修国文、算术两个科目。

其后在每个县设立中学,主修国文、算术、格物三门课。

最后则是府城的大学,主修国文、算术、格物、律法、吏治、商学、农学七门科目。

起初听刘平这小学、中学、大学的安排之时,牛金星还是满口的称赞。

直到听了这许许多多的科目,牛金星的一双大眼不由得瞪大喊道:“陛下,听了这许许多多的科目,难道学堂不教授圣贤之道?”

“你给朕听好了!朕创办这新式学堂的目的,是为了大汉培养栋梁之才,而不是为了教出一帮整天只会之乎者也的腐儒!”

“你以前就是这些人其中的一员,你难道还不清楚这些人的德行!”

刘平指着牛金星的鼻子,连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了他的脸上。

后者脑门上是直冒汗,惶恐的不停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