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尚未结束,潇湘官场却没有一丝节日的气氛。
省政府办公厅大楼内,走廊上脚步声急促,各厅局主要负责人提前返岗,省委组织部办公楼的灯光连续数夜未熄。种种异常迹象,让敏锐者已嗅出不寻常的气息。
5月3日早晨8点30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在省委一号会议厅准时召开。
会议规格之高、通知之急、安保之严,远超以往。
除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协主要领导外,省政府全体副省长、秘书长、厅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也悉数到场。
就在所有人都在猜测会议主题之际,省委组织部部长林子安出现在会议厅后门。这位常年在京工作的中组部三局局长,近期以“挂职”身份回到潇湘主持组织工作,引发诸多联想。
会议在毫无预告中开始。
赵建国面色凝重,扫视全场后简短开场:“今天,我们有重要人事调整要宣布,请组织部林部长宣读文件。”
全场瞬间安静,连座椅摩擦声都消失了。
林子安站上讲台,手中拿着红头文件,语调沉稳:“经党中央研究决定,并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李一凡同志任潇湘省人民政府代省长。”
“赵建国同志调任江西省委书记,免去其潇湘省委书记职务。”
话音落地,场内如雷霆击顶,整个会议厅瞬间被强烈的情绪震荡。
许多老资格厅长第一时间下意识地看向李一凡。他稳坐于前排,西装挺括,神情平静,一如往常会议中听取汇报的状态。但没人会忽视——这是潇湘省建省以来,最年轻的正厅级代省长,更是近二十年来,第一位由副省级市直接升任省级政府一把手的特殊个案。
赵建国转头看了李一凡一眼,那目光复杂,像是权力的传承,也像是最后的凝视。
林子安放下文件,轻声补充一句:“以上任命从即日起生效。”
会议短暂休会。
而在省委办公厅内部,文件已同步送达各市委组织部、各地市党委书记的保密渠道。
“李一凡,正式主政潇湘。”
这个名字,在过去十二年中,早已不是陌生人——从2009年担任星城市常委、副市长开始,他就以改革试点与产业招商立身;2011年主政星城之后,直接推动了“高新科技产业园”“新财政并轨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使星城市Gdp在2019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跻身全国副省级城市前五;而在中微、长鑫两大科技项目落地之后,他彻底坐稳“产业型技术官僚”的政治标签。
但即便如此,这一轮晋升速度之快,仍远远超出了潇湘体制内的认知惯性。
特别是在赵建国仍未退休、年纪尚存“再进常委”潜力的前提下,这场“组织性接替”背后意味深远。
会议休息区,几名副省长相对无言。站在边角的财政厅厅长刘松、发改委主任高敬之、工信厅常务副厅长黄德清三人不约而同地低声交流:
“中组部这手真快。”
“赵书记刚调整,李省长就补位……恐怕这一轮不是简单更替。”
“关键是他不是常务副省长,也不是省委常委排名靠前,直接跨过我们这些人上位,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中央要人换体系。”
此刻的会议厅正厅后排,一位穿深蓝西装、戴无框眼镜的中年男子轻轻记着笔记。他是中办秘书局近期下派潇湘的观察员,负责整理李一凡履新前后的一切会议发言、文件措辞与舆论反应,呈报京城。
……
会议恢复,赵建国站起身,缓缓走上主席台。他并未刻意展现情绪,而是以一如既往的严肃口吻说出交接讲话:
“我在潇湘工作了六年,能为这片土地服务,是我的荣耀。现在,我即将前往江西履新。潇湘省面临着新旧产业交替、新旧机制碰撞的重要阶段,需要更有执行力、更懂现代产业逻辑的领导人。”
“我相信,李一凡同志将带领潇湘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转型发展之路。”
掌声响起,热度中带着短暂的踌躇。
李一凡这才起身,径直走上讲台。
他看了全场一眼,没有寒暄,也没有感谢词,开口就是: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人事更替,而是潇湘未来治理模式的阶段转型。”
“我来自星城市,那是一座敢于改革、也尝过阵痛的城市。我来,不是为了维稳秩序,而是为了解决深层结构性问题。”
“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潇湘成为中国中部真正的结构性突破样板。”
他说到此处,语气加重,直视厅内众人:
“我不会重复老话,也不需要个人崇拜。我要的,是财政能动起来,干部能跑起来,项目能落下来,人民能感受到真实改变。”
台下,原本尚有迟疑的副省长段小文神情微动。作为地级市出身的副省长,他非常清楚“项目能落下来”这七个字的含金量。
李一凡继续道:“过去五年,潇湘Gdp平均增速低于全国中部五省;产业投资与财政支出挂钩率不足47%;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这是现实,不是口号。”
“接下来,我会亲自主持一次全省财税体系结构会议,建立产业财政联动机制改革专项组。”
“请各位准备好。”
说完,他轻轻点头,回到座位。
无人鼓掌,但空气里,满是紧张的政治味道。
……
会议结束,文件迅速下发。
李一凡走出会场时,陈晓峰迎上前来。
“省长,省政府办公厅已按指示建立初步小组名单,是否今晚确认?”
李一凡点头,眼中毫无波动。
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