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眼神平静无波。他淡然一笑,声音因虚弱而略显低沉:“梁姑娘说笑了。”
“慕容复非神非圣,岂能事事料敌先机?”
“今番棋差一招,落入姑娘彀中,甘拜下风。是杀是剐,是囚是辱,但凭姑娘处置便是。” 那份坦然,倒让梁青璇微微一怔。
她收起戏谑,正色道:“慕容复,我并非要折辱于你,更非欲取你性命。”
“我西夏求贤若渴,以你之才,若肯真心助我,他日裂土封王,复兴大燕,亦非难事!”
“你为何……如此抗拒?” 这是她一直以来的疑问。
慕容复目光微凝,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西夏一品堂行事,手段过于狠辣。洪水旗吴淼残杀我公冶二哥、风四哥,此仇不共戴天!”
“万象邪王、元限之流,出手更是歹毒,视人命如草芥。慕容复虽非圣贤,却耻于与此等人物为伍!”
“吴淼已被你亲手诛杀,此仇已报!” 梁青璇立刻反驳道。
慕容复不为所动,继续道:“纵然如此,那赫连铁树穷兵黩武,悍然攻伐大理,致使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此等行径,人神共弃。”
“助纣为虐,非我所愿!”
梁青璇秀眉微蹙,争辩道:“慕容公子此言差矣!”
“国与国之间,征战杀伐,自古皆然!岂独我西夏如此?”
“如今大宋西军,在章楶统领下厉兵秣马,种师道麾下人马虎视眈眈,意欲打通河西走廊,剑指我西夏腹地!”
“届时两军交战,难道就不会生灵涂炭,血流漂杵吗?”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光芒,语出惊人:“即便是被奉为千古完人的诸葛孔明,他六出祁山,讨伐曹魏,连年征战,蜀中百姓负担沉重,士卒埋骨他乡,难道就不是生灵涂炭吗?”
这一问,角度刁钻,直指核心!
饶是慕容复智计过人,也不由得微微一滞,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他未曾料到梁青璇对中原历史如此熟稔,更以此作为论据。
片刻后,慕容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姑娘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然而,同为攻伐,其中亦有区别。”
“河西走廊,自汉唐盛世便是华夏故土,沟通西域之要道。宋军欲取之,是为恢复旧疆,打通商路,重现汉唐荣光。此乃守土卫道,进取之举。”
“诸葛亮六出祁山,兴师北伐,其志在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亦是秉承汉室正统,欲挽狂澜于既倒。此二者,其心在‘复’与‘守’。”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梁青璇,继续道:“而赫连铁树攻伐大理,是为何故?是觊觎他国疆土,欲行吞并之事!是为一己野心,将战火强加于无辜之邦!”
“其行径,与强盗何异?岂能与孔明北伐、宋军西征相提并论?”
慕容复这番剖析,引经据典,条理分明,梁青璇听罢,沉默良久,并未像往常般立刻反驳争胜。
她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第一次出现了认真的思索之色。
片刻后,她轻轻颔首道:“公子所言……倒也有不无道理。立场不同,所见亦不同罢了。”
她话锋一转,抛出了那个困扰她许久的问题:“然则,公子身为鲜卑慕容氏后裔,祖上乃是大燕国开国皇帝!与大宋赵氏,本非同族,更非君臣!”
“公子一身惊世艺业,满腹经纶韬略,不去图谋复国大业,却为何甘愿投身于这大宋蜀地,为其守城御敌,甚至不惜以身为质,换回一个宋室老臣?!”
此问一出,如同重锤,狠狠敲在慕容复的心坎上。
他脸上的平静终于被打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与迷茫。
是啊,为何?这问题他自己也曾无数次叩问心扉。
马车内陷入了长久的寂静,只有车轮碾过冻土的单调声响。
慕容复的目光投向车窗外急速倒退的、苍凉雄浑的西北大地,仿佛穿透了千年的时光长河。
“或许……”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悠远的缥缈。
“是因为一种情怀吧。”
“情怀?” 梁青璇秀眉微挑,对这个答案感到意外且新奇。
“此话怎讲?”
慕容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千年之前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最终皆归尘土。”
“梁姑娘,你认为哪一国的灭亡,最令人扼腕叹息,最让后世之人意难平?”
梁青璇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自然是蜀汉!”
她的语气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惋惜:“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云长,义薄云天,武圣之名流传千古;赵子龙,一身是胆,忠勇无双。”
“更有那姜维,继承丞相遗志,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蜀汉之亡,非战之罪,实乃天不假年,英雄气短,如何不令人扼腕长叹?”
慕容复点点头,又问:“那姑娘可曾听闻,后世亦有人认为,曹操雄才大略,才是真英雄;而刘备,不过是假仁假义、收买人心的伪君子?”
梁青璇嗤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刘备为人如何,史书纷纭,妾身不敢妄断。”
“然而,诸葛孔明之智,冠绝古今;关云长之傲,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赵子龙之勇,万军丛中七进七出……”
“此等绝世人物,皆心甘情愿追随刘备,至死不渝!关羽更是挂印封金,千里寻兄,弃曹操所予的荣华富贵如敝履!”
“仅凭此,便足以证明,刘备其人,绝非某些夸夸其谈之辈口中那般不堪!他身上,必有足以令英雄折腰的非凡之处!”
慕容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赏:“姑娘见识不凡,一针见血!慕容复佩服。”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沉而悠远:“蜀汉疆域不甚广阔,人口尚不如当今西夏。后世之人,每每提及三国,却总为蜀汉的灭亡而唏嘘不已。”
“这种跨越千年的惋惜与追思,乃是源于一种情怀!”
“一种由诸葛孔明的智慧与忠诚、关云长的义气与勇武、赵子龙的胆识与忠勇……这些光照千秋的人物所共同铸就的情怀!”
“这种情怀,超越了成败,超越了时代,深深烙印在无数后来者的血脉之中!”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车壁,投向了那浩渺的历史苍穹:“正如现今的大宋,虽然朝堂之上有奸佞弄权,党争不断,国力亦非鼎盛。”
“然而,大宋依旧是这片土地上大多数汉家儿郎心中认同的正朔所在!”
“这同样是一种情怀!一种由无数仁人志士、文臣武将,以其热血、智慧、忠义所浇灌、所传承的情怀!”
慕容复的声音似乎带着一种深沉的情感:“文有包拯,铁面无私,明镜高悬,青天之名万民传颂;武有狄青,面涅将军,横扫西陲。”
“文坛之上,三苏文章锦绣,光照千古;王安石锐意革新,虽败犹荣。”
“范仲淹‘先忧后乐’,胸怀天下;欧阳修、曾巩,一代文宗,泽被后世!”
“更有那许多流传百世、千年不朽的绝世名篇,承载着华夏的魂魄与风骨!”
“这一切,共同构成了这‘大宋’二字背后的情怀!”
慕容复这一番话,使得梁青璇不由得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