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 第194章 厂长考察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日本考察期间,代表团还意外获得了一个重要情报。

原来日本政府设立了一笔名为“协力基金”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外援助。

如果能争取到这笔资金,就能用来培养自己国家的管理人才,这对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华国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说干就干,代表团立即行动起来。他们连夜准备申请材料,反复与日方相关部门沟通协商。经过一番努力,代表团终于如愿以偿,成功为华国争取到了这笔研修经费。

根据最终达成的协议,从1980年初开始,华国将分批次派遣共计150名进修生前往日本。这些进修生将在日本学习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回国内。

另外,协议还规定华国可以邀请30名日本顶尖的企业管理专家和知名教授来华讲学。这些专家将深入华国企业实地考察,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提出专业的改进建议。

而南亮进教授,正是这30位受邀专家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

考虑到坐飞机需要提前至少40分钟去办理行李托运,从学校到机场还需要时间,零零碎碎的事情加起来,至少要凌晨4点起床才来得及。

裴瑜不想这么折腾,在起飞前一个星期去找到校领导。

她推开办公室的门时,王主任正埋头写材料。

“王主任,您忙着呢?”

王主任抬起头,摘下眼镜擦了擦:“裴瑜同学,坐坐。下周出国需要的材料,都准备好了?”

“准备是准备好了,就是有个小事想跟您商量。”裴瑜在椅子上坐下,“我看到航班是早上六点半的,我算了算,至少得四点起床。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自己买张票,换成时间更合适一点的航班。”

王主任的手停在半空中,眼镜也不擦了:“你想自己买票?”

“对,就是换个时间段,比如下午的班次。”

“裴瑜啊,”王主任戴上眼镜,声音严肃起来,“你这是公派出国,不是旅游。有外事纪律的,一个螺丝一个眼,不能乱来。”

“可是——”

“没有可是。”王主任打断她,“这次不比你上回去波兰。对了,下午两点,社科院外事局,你去挑件大衣。别忘了。”

八零年代通过公派出国是真麻烦啊。

上次裴瑜前往波兰华沙参加Imo比赛的时候,感受还不太深刻。

毕竟那个时候她和队友们是去为国争光的,一切都以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发挥良好为主,也没什么人会去为难一群中学生。

但是这次的日本之行就很不一样了,居然对着装都有明确要求。

出国时要体面,不能丢国家的脸,由国家补助置装费,每人可以做两套衣服,回来以后,上交一套,自留一套。

现在已经快11月了,只穿西装不够,还要穿大衣。

社科院外事局的仓库在地下室,推开门,一股樟脑球的味道扑面而来。

“就是这儿了。”带路的小刘拉亮电灯,“这些大衣都是以前出国的同志穿过的,保养得不错。你们挑挑看。”

几个人围着衣架转。大衣挂得密密麻麻,有黑的,有灰的,有深蓝的。

出国人员可以去那儿挑,有合适的就穿,没有合适的才可以做。

“这件怎么样?”张志鹏厂长拿起一件黑色大衣,“看着挺厚实。”

他的妻子帮他比划:“袖子长了。得改。”

“改什么改,”张厂长说,“能穿就行了。又不是拍电影,那么讲究干嘛。”

李厂长从角落里翻出一件深灰色的:“这件料子好,是毛花呢的。就是有点旧。”

张厂长接过来看了看:“旧点没关系,穿得太新反而突兀。”

裴瑜挑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大衣。

“女同志身材小,不好配。”小刘摇摇头,““要不申请做一件?”

“来不及了,就这件吧,凑合一下。我自己还有其他衣服。”

出发前,北大附近的招待所房间里乱作一团。

大家都不太会系领带。

“这个领带怎么那么难打?”张厂长站在镜子前,手里的领带绕来绕去。

李厂长也在镜子前较劲:“书上写得简单,实际操作就是不行。”

张厂长的妻子进来送早餐,看到他们俩满头大汗的样子,跟着帮忙折腾了大半个小时,才打出勉强能看的领带,接着忽然说道:“要不咱们把打好的领带用针线缝起来?”

“缝起来?”

“对,就像固定好的套子,用的时候往头上一套。到了日本之后,你们自己系不上领带岂不着急?”

张厂长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找招待所的服务员借点针线吧。”

拿到针线后,三个人围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领带的结固定好。

“这样行吗?”张厂长试着套了套,“会不会看出来?”

“看不出来,”妻子帮他整理衣领,“西装领子能挡住一点。”

敲门声响起。

“该走了!”门外传来小刘的声音。

三个人赶紧拿起行李。张厂长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一眼镜子,伸手摸了摸领带。

另一边,裴瑜把最后一件毛衣塞进行李箱,咔嚓一声扣上扣子。

“厉老师、陈老师,这么晚了还麻烦你们亲自送我,真是过意不去。”

陈老师替她提起箱子,厉以宁站在门口,温和地笑了笑:“这有什么麻烦的?你是我带的学生,又是代表我们系去的,我当然要送送你。”

“可是您明天还有课呢,这么晚不休息......”裴瑜看看墙上的钟,已经接近凌晨四点。

“没事,我白天补过觉了。”厉以宁弯腰帮她拎起另一个包,“我给你的那些资料你都看了吧?”

“看了不少,《日本企业管理》那本书我翻了好几遍,还有您给我的那些期刊文章。”裴瑜和还没睡的舍友们告别后,轻轻地关上宿舍门,“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具体是个什么情况,还得亲眼看看才行。”

厉以宁满意地点点头:“对,这个态度就很好。书本上的东西毕竟有限,实地考察才能看出门道。

和你同行的考察团里都是些厂长,遇到不懂的地方,你也可以去请教他们。

对了,你寒假去三一三机械厂实习,就是给考察团里的张志鹏厂长当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