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白话三国志 > 第56章 蒋琬费祎姜维传(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章 蒋琬费祎姜维传(二)

诸葛亮往北驻守汉中,请费祎做参军。因为费祎出使符合皇上的心意,所以又多次派他去吴国。建兴八年,费祎转任中护军,后来又担任司马。当时军师魏延和长史杨仪关系很僵,每次坐在一起就争论不休,魏延甚至还拔出刀对着杨仪比划,杨仪气得眼泪直流。费祎常常坐在他们中间,劝说调解,分清是非。诸葛亮在世时,魏延和杨仪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都是费祎从中补救的功劳。

诸葛亮去世后,费祎担任后军师。不久,他代替蒋琬担任尚书令。(《祎别传》里说:那时候军政事务繁多,公务繁杂,可费祎聪明过人,每次看文件,扫一眼就能明白意思,速度比别人快好几倍,而且过后也忘不了。他常常在早晚处理公务,中间还要接待宾客,吃饭玩乐,甚至还下棋,每次都能让大家尽兴,可公务也没耽误。后来董允代替费祎担任尚书令,想学着费祎的做法,可才十来天,好多事就耽误了。董允感叹说:“人和人的能力差距这么大,这真不是我能比的。我整天处理公务,还觉得忙不过来呢。”)

蒋琬从汉中回到涪县后,费祎升任大将军,总管尚书事务。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后主授予费祎符节,让他率军前去抵御。光禄大夫来敏到费祎住处告别,请求一起下盘围棋。当时告急的文书接连传来,士兵们都穿上铠甲,车马也准备好了,就等出发,可费祎和来敏专心下棋,神情一点也不烦躁。来敏说:“刚才我就是想试试你!你确实行,一定能打败敌人。” 费祎到了前线,敌军就撤退了,他被封为成乡侯。(《殷基通语》说:司马懿诛杀曹爽后,费祎写了《甲乙论》来评判这件事的是非。甲认为曹爽兄弟就是平庸之辈,凭着是皇族宗室,才得到托孤的重任,可他们骄横奢侈、逾越本分,交的也不是好人,还私下拉帮结派,谋划着扰乱国家。司马懿奋起诛杀他们,一下子就把他们消灭了,这是称职的表现,也符合百姓的期望。乙认为司马懿是因为曹爽父亲曹仲对他不够信任,跟曹爽有什么关系呢?局势不稳,才暗中产生了矛盾。当初没有诚恳地劝告,一下子就把他们杀了,趁他们没防备,这难道是治国的根本做法吗?要是曹爽真有谋反的心思,大逆不道的计划已经形成,可发兵的时候,还把曹芳托付给曹爽兄弟。司马懿父子从后面闭门出兵,逼近曹芳,肯定不会安宁,这是忠臣为君主深谋远虑吗?这么看来,曹爽明显没什么大过错。要是司马懿因为曹爽奢侈逾越本分,废了他、处罚他就行了,可却杀了他全家,给他们安上不义的罪名,断了曹真的后代祭祀,就连何晏这样的曹魏亲外甥,也一起被杀,这就太过分了。)

蒋琬坚决要让出益州的职务,费祎又兼任益州刺史。费祎主持国政时的功劳和名声,和蒋琬差不多。(《祎别传》说:费祎性情谦虚,家里不积累财物。儿子们都穿布衣、吃素食,出门也没有车马随从,和普通人没两样。)延熙十一年,费祎出兵驻守汉中。从蒋琬到费祎,虽然他们自己在外面,可奖赏惩罚这些事,都要先远程商量决定,然后才执行,他们受到的信任和托付到了这种地步。

后来在延熙十四年夏天,费祎回到成都。成都有观望云气预测吉凶的人说,都城没有宰相的位置,所以这年冬天他又往北驻守汉寿。延熙十五年,后主命令费祎开设府署。延熙十六年年初举行大聚会,魏国投降过来的郭修也在座。费祎喝得大醉,被郭修亲手杀死,谥号为敬侯。他的儿子费承继承爵位,担任黄门侍郎。费承的弟弟费恭,娶了公主。(《祎别传》说:费恭担任尚书郎,在当时很有名气,可惜去世得早。)费祎的大女儿嫁给了太子刘璿做妃子。

姜维,字伯约,是天水冀县人。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和母亲一起生活,平日里喜好郑玄的经学。(《傅子》记载:姜维这人一心想建功立业,暗地里收养了一批敢死之士,不怎么打理寻常百姓的生计家业。)

姜维起初在郡里做上计掾,后来州里又征召他担任从事。因为他父亲姜冏从前是郡里的功曹,当年赶上羌、戎叛乱,姜冏为了保护郡太守,战死在战场上,朝廷就赐给姜维中郎的官职,让他参与本郡的军事事务。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率军向祁山进发。当时天水太守正好外出巡查,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都跟着。太守听说蜀军快到了,而且各县纷纷响应蜀军,心里怀疑姜维他们都有二心,于是连夜逃到上邽坚守。姜维等人发现太守跑了,赶紧去追,可等追到上邽城门时,城门已经关上,不让他们进去。姜维他们只好一起回冀县,可冀县也不让姜维进城。走投无路之下,姜维等人就去投奔了诸葛亮。

恰逢马谡在街亭打了败仗,诸葛亮带领西县一千多户人家和姜维等人撤回蜀地,姜维就此和母亲失散了。(《魏略》里的说法和正史不太一样:天水太守马遵带着姜维和手下官员,跟着雍州刺史郭淮偶然从西边到洛门巡查,正赶上听说诸葛亮已经到了祁山,郭淮对马遵说:“这情况不妙啊!” 于是赶忙往东退回上邽。马遵想到自己管辖的冀县在西边,又怕县里官民趁机作乱,就也跟着郭淮走了。当时姜维对马遵说:“大人应该回冀县去。” 马遵却对姜维等人说:“你们这些人再也不值得信任了,全是叛贼!” 然后各自离去。姜维没办法,又因为家在冀县,就和郡吏上官子修等人回冀县。冀县的官民见姜维他们回来,特别高兴,就推举他们去见诸葛亮。两人没办法,只好一起去拜见诸葛亮。诸葛亮见了他们,十分高兴。还没来得及派人去迎接冀县的人,诸葛亮的前锋就被张合、费繇等人打败了,只好带着姜维等人后退。姜维没法回去,就跟着进了蜀地。魏军攻打冀县时,俘虏了姜维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但因为知道姜维本来没打算离开,所以没把他家人当罪犯对待,只是把他们软禁起来当作人质。)

诸葛亮征召姜维担任仓曹掾,还加授他奉义将军的职位,封他为当阳亭侯,这年姜维二十七岁。诸葛亮在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的信里说:“姜伯约对国家大事尽心尽力,思考问题周密细致,就他的才能来说,连永南、季常这些人都比不上。他真是凉州一带的杰出人才啊。” 又说:“得先教他统领五六千中虎步兵。姜伯约在军事上很有天赋,既勇敢又有义气,还深深懂得用兵的道理。这人心里装着汉室,而且才能超过常人,等把军事方面的事都教给他,就该派他去宫里拜见主上。”(《孙盛杂记》记载:当初姜维投奔诸葛亮后,和母亲失散,后来收到母亲的信,让他回去。姜维回信说:“良田有百顷,不在于一亩地;人要有远大的志向,不在于是否回到故乡。”)后来,姜维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姜维回到成都,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领各路军队,又进封为平襄侯。延熙元年,他跟随大将军蒋琬驻守汉中。蒋琬升任大司马后,让姜维担任司马,姜维多次率领偏师向西进军。延熙六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延熙十年,又升任卫将军,和大将军费祎一起总管尚书事务。

这一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人反叛,姜维率领军队平定了叛乱。之后他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地界,和魏国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人在洮西交战。胡人头领治无戴等人率领部落投降,姜维就带着他们回去安置。延熙十二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他再次出兵西平,没能取胜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