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小满在青少年纪念馆的库房整理展品时,发现个蒙着灰尘的木箱。打开一看,是沈砚之高中时的工具箱,里面躺着把旧刻刀,刀刃上还留着银杏叶的纹路。她忽然想起毕业那天,沈砚之就是用这把刀把银杏叶劈成两半:“这样无论走多远,我们的约定都不会断。”

纪念馆要增设“手作工坊”,林小满把工具箱送去做教具。孩子们围着刻刀好奇地打量,志愿者说:“这是位战士用过的工具,他总用它给朋友刻小礼物。”有个戴眼镜的男孩拿起刻刀,在木片上刻了朵小小的蔷薇:“我要送给沈叔叔。”林小满望着窗外的香樟,想起沈砚之日记里的“刻刀要顺着木纹走,就像梦想得跟着心走”,原来所谓传承,就是让那些温暖的手艺,在时光里延续下去。

边境的育苗基地寄来批新培育的蔷薇苗,附信里说:“孩子们用沈叔叔种的花结了籽,让它们在家乡开花吧。”林小满把花苗栽在纪念馆的香樟树下,想起沈砚之那封信里的“替我照顾好伯父伯母”,忽然明白,最好的照顾,是让他爱的一切,都在阳光下好好生长。

母亲打来电话时,她正在工坊里教孩子们刻银杏叶。“小满,你沈伯母把砚之的校服改成了小围裙,”母亲的声音带着笑意,“说让孩子们做手工时穿,就像他在旁边看着。”林小满看着孩子们围坐的身影,想起沈砚之高中时总帮同学缝补衣物,原来有些善意,会像校服的针脚,在时光里密密匝匝地连成片。

工坊开放那天,沈砚之的战友赵刚来了。他给孩子们讲边境的故事,讲到沈砚之用刻刀给哨所修门窗,讲到他给孩子们做木陀螺,讲到他牺牲前还在刻块界碑石。有个孩子问:“沈叔叔的刻刀会累吗?”赵刚指着香樟树下的蔷薇:“不会,因为爱会让它永远锋利。”

林小满在整理沈砚之的遗物时,从工具箱的夹层里摸出张纸条。上面是用刻刀刻的字:“等纪念馆建成,要给小满刻块纪念牌,写‘我的建筑师’。”她忽然想起自己大学时总抱怨设计图没人懂,沈砚之当时说:“我懂,你的图纸会发光。”

深秋的周末,纪念馆举办了“时光手作展”。展台上摆着孩子们刻的银杏叶、绣的蔷薇花、做的木房子,最显眼的是块心形木牌,上面刻着“沈砚之的约定”。沈砚之的父母站在展台前,看着那些稚嫩的作品,忽然红了眼眶:“这孩子,总说要让大家记住温暖的事。”

边境的少年宫发来段视频,孩子们在工坊里刻了座迷你纪念馆,香樟树下站着两个小人,手里各举半片银杏叶。那位战友在视频里说:“孩子们说,要让沈排长的约定,在边境也开花结果。”林小满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仿佛听见沈砚之在说:“小满,你看,我们的约定长翅膀了。”

纪念馆的纪念墙上,林小满添了块新的木牌。上面刻着沈砚之的话:“所谓青春,就是让爱的人都能笑着前行。”孩子们在木牌下系满了红绳,绳上挂着他们刻的银杏叶,风一吹,叮当作响,像无数个心愿在轻声歌唱。

冬至那天,林小满在香樟树下举办了场篝火晚会。孩子们围着火焰唱着歌,手里举着自己做的手工艺品。赵刚把沈砚之的刻刀放在火堆旁,火光映着刀刃上的银杏纹,像片跳动的金色星河。林小满想起毕业那天的星空,沈砚之说:“星星会记得所有约定。”

开春时,香樟树下的蔷薇开了。孩子们在花丛里拍了张合影,寄给了边境的小伙伴。照片背面,林小满写了行字:“有些约定,会像年轮,一圈圈长在时光里。”她把照片夹进沈砚之的周记本,刚好是那页香樟速写的旁边,仿佛看见两个年轻的身影,正站在树下,笑着向未来挥手。

林小满走到纪念墙前,轻轻抚摸那块刻着“我的建筑师”的木牌。阳光透过香樟叶洒下来,在字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她知道,有些告别从来不是终点,就像银杏叶会年年飘落,就像蔷薇会岁岁盛开,那些藏在年轮里的约定,早已化作生命里最坚定的力量,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静静回响,生生不息。